"逗晓莺啼声昵昵":清晨时分,黄莺亲昵地啼叫,
"掩关高树冥冥":居所外高大的树木枝叶繁茂,遮蔽得环境昏暗。
"小渠春浪细无声":小渠里春水的细浪悄然无声地流淌。
"井床听夜雨":昨夜在井床边听着夜雨,
"出藓辘轳青":井边的辘轳生出了青色的青苔。
"碧草旋荒金谷路":金谷园的道路很快就被碧草荒芜,
# 金谷:《晋书·石崇传》:“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按此处盖指所居之山园,非实指石崇之金谷园也。
"乌丝重记《兰亭》":重新用乌丝栏书写《兰亭》诗句。
# 乌丝重记《兰亭》:宋陈槱《负暄野录》卷下:“《兰亭序》用鼠须笔书乌丝栏蠒纸。”
"彊扶残醉绕云屏":勉强带着残余的醉意绕着云屏行走。
"一枝风露湿":一枝花被风露打湿,
# 风露湿:唐杜甫《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花重入疏棂":花瓣因湿润而沉重,映入稀疏的窗棂。
# 花重:唐杜甫《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碧草旋荒金谷路”,借金谷路荒、碧草蔓延之景,抒发时光流逝、繁华不再的感慨。金谷园本是晋代石崇的豪华园林,如今荒草丛生,以昔日繁华与今日荒芜对比,含蓄地表达出对世事变迁的感叹。用典:“乌丝重记《兰亭》”,运用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的典故。《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佳作,更蕴含着对人生、时光的思考。词人重新书写《兰亭》诗句,借此表达自己对时光、生命的感悟,丰富了词的文化内涵,使情感表达更具深度。细节描写:“一枝风露湿,花重入疏棂”,细致描写了一枝带着风露、花瓣因湿润而沉重的花透过稀疏窗棂映入眼帘的情景。通过这一细节,营造出静谧、清幽的氛围,同时也以花的状态隐喻自己的心境,使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入微。
2. 分段赏析
“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开篇描绘清晨时分,黄莺在枝头亲昵啼叫,声音婉转,而居所外高大的树木枝叶繁茂,遮蔽天空,使得周围环境显得有些昏暗。这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描写,营造出清幽宁静且略带朦胧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基调。“小渠春浪细无声。井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接着描写小渠里春水缓缓流淌,细微的波浪悄然无声,体现出清晨的静谧。“井床听夜雨”回忆昨夜在井床边听着夜雨的情景,增添了一份宁静中的回忆感。“出藓辘轳青”则描绘井边的辘轳生出了青苔,展现出时间的痕迹和环境的清幽,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强化了清晨的宁静氛围。“碧草旋荒金谷路,乌丝重记《兰亭》”,由眼前景联想到金谷园的道路如今已迅速被碧草荒芜,金谷园的兴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繁华的消逝,表达出词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乌丝重记《兰亭》”,词人重新用乌丝栏书写《兰亭》诗句,借《兰亭集序》中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思考,抒发自己对时光和生命的感悟,使情感更加深沉。“强扶残醉绕云屏。一枝风露湿,花重入疏棂”,描写自己带着残余的醉意,勉强起身绕着云屏行走。此时,一枝带着风露的花映入稀疏的窗棂,花瓣因风露而显得沉重。“强扶残醉”体现出词人内心或许有难以言说的情绪,借酒消愁后仍未释怀。而花的形象,既营造出清幽的氛围,又似乎隐喻着词人自身历经风雨、略显沉重的心境,将情感表达得细腻而含蓄。
上一篇:宋·陆游《野饭》
下一篇:宋·陈德武《望海潮·南冠一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