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
·
jīn
yān
gōng
shù
绿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4
jīn
yān
gōng
shù
绿
nèn
hán
shēng
chūn
fēng
shān
wēi
tòu
nuǎn
xūn
lóng
xiǎo
lóu
chūn
yōu
mèng
shēng
zhōng
bié
dào
jǐn
shū
fēng
hèn
chóng
chóng
hǎi
táng
huā
xià
nián
féng
yīng
suí
fèn
shòu
rěn
lèi
cán
hóng

译文

是不举烟火的寒食节,名贵的树木在园子里隐隐透出绿色。嫩生生的寒意,在春风中瑟瑟抖动着。薰笼内,焚烧香料的博山炉还微微透出暖气。深浓的春色围着小小的阁楼,在轻柔的雨声里,我们做着温馨的梦。在我们分手的渡口,送信的鲤鱼哪一天才能来到呢?它捎来的,该是一封包裹着千愁万恨的信吧!还记得,我们是在去年,一株海棠花下认识的,由于相思的折磨,她一定瘦多了。啊,也许此刻她正含着泪,在独自寻找那片片残红罢!

逐句剖析

"金谷无烟宫树绿":是不举烟火的寒食节,名贵的树木在园子里隐隐透出绿色。

# 金谷:金谷园,本为晋代石崇的别墅,这里代指词人的宅第。

"嫩寒生怕春风":嫩生生的寒意,在春风中瑟瑟抖动着。

# 嫩寒:微寒。

"博山微透暖薰笼":薰笼内,焚烧香料的博山炉还微微透出暖气。

# 薰笼:(xūn)罩在香炉上的竹笼。,博山:指香炉。

"小楼春色里":深浓的春色围着小小的阁楼,

"幽梦雨声中":在轻柔的雨声里,我们做着温馨的梦。

"别浦鲤鱼何日到":在我们分手的渡口,送信的鲤鱼哪一天才能来到呢?

# 鲤鱼:指书信。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别浦:(pǔ)分别的水边。

"锦书封恨重重":它捎来的,该是一封包裹着千愁万恨的信吧!

# 锦书:用锦织成的信,一般指情书。用窦滔妻苏氏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以赠其夫事。

"海棠花下去年逢":还记得,我们是在去年,一株海棠花下认识的,

"也应随分瘦":由于相思的折磨,她一定瘦多了。

# 随分:照例,相应。

"忍泪觅残红":啊,也许此刻她正含着泪,在独自寻找那片片残红罢!

# 残红:残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为南宋辛弃疾所作。主题围绕闺怨,上片借早春嫩色、熏香、春梦营造幽怨氛围,下片点明思念海棠花下相识之人是忧愁根源。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上下片笔调对比鲜明。上片笔调轻倩隐约,下片直抒胸臆。全词写情淡雅、温婉含蓄,给人无穷美感体验,展现了辛弃疾词作风格的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创作年份难以确切考订。邓广铭在《稼轩词编年笺注》中,依据广信书院本的次第推测,认为该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之前,地点为带湖,蔡义江、蔡国黄也赞同此观点,可作参考。从内容来看,词中描绘的恋爱故事,或可视为辛弃疾隐居山园之际,歌酒生活的一个片段。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旧版卷五,在《临江仙》词调下同时收录了六首词,这六首内容彼此关联。后续出版的“增订本”有所调整,将第五首“手燃黄花无意绪”移至卷四,称其为作者五十七岁时所作,是“思所遣侍者之词”;把第六首“老去浑身无着处”移至卷五,认定为作者从镇江归铅山后所写,约作于六十六岁。而这首词作为系列中的第四首,很可能同样与所遣侍者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早春时节,词人所处环境中宫树嫩绿、熏香氤氲,于春雨中幽梦,字里行间透出淡淡幽怨。下片点明因思念海棠花下相识之人而忧愁,借景与回忆,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词人通过描写“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的景象,以金谷园的无烟和宫树的新绿,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衬托出闺中女子内心的寂寞与惆怅。“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在春色与雨声交织的环境中,女子幽梦难安,借景抒发了她的哀怨和思念之情。虚实结合:“金谷无烟宫树绿”“博山微透暖薰笼”等句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描绘出女子所处的环境。而“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中,“鲤鱼”传书是一种想象,是虚写,女子想象着远方的书信何时能到来,将现实与想象相结合,拓展了词的意境,深化了女子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与牵挂。“海棠花下去年逢”是回忆去年与对方在海棠花下相逢的情景,属于虚写,与眼前的孤独寂寞形成对比,更增添了伤感之情。用典:“金谷无烟”运用了与金谷园相关的典故,金谷园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曾是繁华之地,如今却无烟、树绿,一片寂寥,借金谷园的典故,增添了词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繁华的消逝,烘托出女子内心的落寞。对比:以去年海棠花下的相逢之美好,与如今的孤独寂寞形成鲜明对比,“海棠花下去年逢”,去年的相逢越是美好,如今的分离就越显痛苦,突出了女子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强化了她内心的哀怨和思念。

3. 分段赏析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这首词蕴含怨春怀人之意,却未直白表露。词人以“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这般委婉之语,营造出朦胧情境;又借“嫩寒生怕春风”“忍泪觅残红”,细腻入微地刻画内心,将情感藏于字里行间,使得怨春怀人之情愈发深沉浓郁。辛弃疾身为豪放派大家,却在此词中全然运用婉丽词句,把“豪气”与“柔情”完美融合,充分展现出其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为词作艺术增添了别样魅力。

4. 作品点评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是辛弃疾词作中的别样珍品。其价值首先体现在情感表达上,怨春怀人之情并未直白袒露,而是借助“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等婉丽词句,将情感婉转细腻地融入早春嫩色、熏香、春雨幽梦以及对海棠花下相逢的回忆之中,深沉含蓄,韵味无穷,深切动人。从写作特色来看,上片笔调轻倩隐约,营造出朦胧淡雅的氛围,下片则直透胸臆,点明忧愁根源,上下片形成鲜明比照,给人强烈的美感冲击。且全词写情写思淡雅雍容,笔笔含蓄,尽显温婉深厚之态。在文学地位上,此词展现了辛弃疾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作为豪放派大家,辛弃疾以其豪迈之气著称,而这首词却通篇以婉约之笔写成,展现出他“柔情”的一面,为其丰富的词作风格增添了别样色彩,让我们看到辛弃疾在词创作领域的深厚功底与多元才华,于词坛中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研究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其袱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婉雅芊丽,稼轩亦能为此种笔路,真令人心折。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廌《杨花词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轼《赠王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