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如梁上燕":你就像那梁上自在的燕子,随意来去,
"妾如手中扇":我却似手中的扇子,随时担心被弃,
"团团青影双双伴":那团扇的清影团团,本应与你如梁上燕一般双双相伴。
"秋来肠欲断":可到了秋天,一切都变了,我的心也仿佛要碎成一片片,
"秋来肠欲断":到了秋天,我的心真的要碎了呀。
"黄昏泪眼":每至黄昏时分,我泪眼朦胧,
"青山隔岸":望着隔岸的青山,苦苦思念着你。
"但咫尺、如天远":你我近在咫尺、却仿佛远在天涯,难以相见。
"病来只谢傍人劝":我因为相思成病,只能婉拒旁人的劝慰。
# 谢:谢绝。
"龙华三会愿":只盼着能实现那龙华三会的美好心愿。
# 龙华三会愿: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四月八日,诸寺各设斋,以五色香汤浴佛,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征也。”《能改斋漫录》卷十七“冯相三愿词”条:“南唐宰相冯延巳有乐府一章,名《长命女》,云:‘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龙华三会愿":只盼着能实现那龙华三会的美好心愿。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闺中女子被爱人抛弃后的哀怨与痛苦,借“梁上燕”“手中扇”等意象,体现出女子悲惨命运,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无奈抗争。
2. 写作手法
比拟:拟物“君如梁上燕,妾如手中扇”,开篇以梁上燕比男子,来去自由、对女子不管不顾,暗示其感情不专一;以手中扇比女子,扇子在夏日常用,到秋天就可能被弃,生动地展现出女子对被抛弃命运的担忧,为全词奠定情感基调。借景言情:“团团青影双双伴”,描绘出扇影与燕影成双的美好画面,借这美满景象表达闺中女子对恩爱生活的向往,与后文被抛弃的悲惨现实形成强烈反差。重章叠句:“秋来肠欲断”“龙华三会愿”等叠句的使用,反复咏叹,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使闺中女子的哀怨之情更加深沉、强烈。直抒胸臆:“秋来”二句使用叠句方式,直抒胸臆,反复咏叹,表达出闺中人被抛弃后的极度悲伤与痛苦。换头不换意。
3. 分段赏析
开篇“君如梁上燕,妾如手中扇”,将男子比作自在的梁上燕,凸显其对女子的忽视;女子自比手中扇,担心被弃,生动展现出双方地位与情感的不对等。“团团青影双双伴”,描绘出扇与燕成双的美好,女子借此表达对亲密爱情的向往。然而,“秋来肠欲断,秋来肠欲断”,秋天来临,扇子被弃,女子遭遇被抛弃的命运,极度痛苦,叠句更强化了这份悲伤。下阕“黄昏泪眼,青山隔岸。但咫尺如天远”,写女子黄昏望着隔岸青山流泪,爱人近在咫尺却难以相见,相思之苦尽显。“病来只谢傍人劝”表明女子因相思成疾,旁人劝慰无用。结尾“龙华三会愿,龙华三会愿”,女子许下三愿,表达出对与爱人长相厮守的期盼,展现出对命运的抗争。
上一篇:宋·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集句》
下一篇:宋·程垓《如梦令·风入藕花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