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江边春水生":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
# 边:一作头。
"蒙冲巨舰一毛轻":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 一毛轻:像羽毛一样轻盈。,蒙冲:古代的一种战船,这里用行舟比喻学习。一作:艨艟。
"向来枉费推移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
#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枉:一作几。,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此日中流自在行":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 中流:江心。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谥号文,世称朱文公。祖居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定居建阳(今属福建)。绍兴进士,其后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朱熹与吕祖谦、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完整的理气一元论体系,世称“程朱学派”。提出“凡事无不相反以相成”,事物“只是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于无穷,皆是一生两尔”。其理学思想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朱子学”曾在韩国、日本颇流行。从事教育五十余年,强调启发式。其诗文很有特色,以平易畅达、说理缜密见长,诗则以吟咏情性、雍容和缓取胜。朱熹博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后人编纂有《晦庵先生朱文公集》和《朱子语类》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借事喻理诗。诗中借春水涨后大船轻松航行,而此前在浅水处费力推移却难行的景象,揭示了学习如同行船,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如春水涨满,做事就能得心应手,如船在中流自在行的道理。
2. 写作手法
借景喻理:以江水涨落、船只航行的自然景象为喻,将学习需要积累知识、厚积薄发的抽象哲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对比:将春水未涨时船只难以推动与春水上涨后船只自在航行进行对比,突出条件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昨夜江边春水生”点明时间和事件,昨夜一场春雨,使得江边春水猛涨。“蒙冲巨舰一毛轻”描绘原本搁浅在江边的蒙冲巨舰,在春水上涨后,变得如羽毛般轻盈,漂浮于江面。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春水涨后的景象,为后文揭示哲理做铺垫。后两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向来枉费推移力”回顾过去江水浅时,人们花费很大力气去推移大船,却难以推动的情景,体现做事的艰难。“此日中流自在行”则写如今春水上涨,大船在江水中流自由自在地航行,毫不费力。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条件成熟时,事情会变得轻松顺利,从而领悟到诗中蕴含的哲理。
4. 作品点评
全诗以江边、春水、巨舰为意象,借水涨船行、水落船止的日常现象,揭示出自然规律:世间万物皆有其运行法则,条件未成熟时,即便付出诸多努力也难有成效;唯有条件完备,方能从容顺畅、顺理成章。
下一篇:宋·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