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shí

朝代:宋作者:王禹偁浏览量:2
jīn
nián
hán
shí
zài
shāng
shān
shān
fēng
guāng
lián
zhì
jiù
huā
niān
jiá
dié
rén
jiā
shù
qiū
qiān
jiāo
yuán
xiǎo
绿
chū
jīng
xiàng
chūn
yīn
zhà
jìn
yān
shǐ
使
guān
xián
chóu
chàng
jiǔ
qián
yóu
yǒu
zhuàn
bēi
qián

译文

今年在商山过寒食节,山中的风光一样可爱。孩子们捕捉着花中翩飞的蝴蝶,家家门前树上挂着秋千。原野上的绿色初经春雨,春阴中的巷陌才禁了炊烟。身为副使闲官也无须惆怅,还有撰写碑文的润笔可作酒钱。

逐句剖析

"今年寒食在商山":今年在商山过寒食节,

# 今年寒食在商山:今年只能在商州过个冷清的寒食节、不能目睹京都汴梁寒食节的热闹景象了。商山:即商州,今陕西商县。

"山里风光亦可怜":山中的风光一样可爱。

# 可怜:可爱。

"稚子就花拈蛱蝶":孩子们捕捉着花中翩飞的蝴蝶,

# 拈蛱蝶:捉蝴蝶。,就:走近。,稚子:小孩子。

"人家依树系秋千":家家门前树上挂着秋千。

# 系:悬挂。

"郊原晓绿初经雨":原野上的绿色初经春雨,

# 郊原:郊外的原野。

"巷陌春阴乍禁烟":春阴中的巷陌才禁了炊烟。

# 乍:刚刚。,巷陌:大街小巷。

"副使官闲莫惆怅":身为副使闲官也无须惆怅,

# 惆怅:伤感,失意。,副使:即团练副使,宋朝安插降职官员的一种闲职。作者便是被贬到商州当团练副使。

"酒钱犹有撰碑钱":还有撰写碑文的润笔可作酒钱。

# 撰碑钱:替别人写碑记、墓志铭等得到的酬劳,俗称“润笔”。撰: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寒食》是宋代王禹偁被贬商州第二年所作。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寒食节时商州的风土人情。诗中既有对京都汴梁的思念,又展现出诗人在无奈清闲中自得其乐的情绪。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与当地风光;颔联描绘山乡风情,稚子拈蝶、人家系秋千充满生活气息;颈联写雨后郊原和春阴巷陌的景色;尾联体现诗人心情。写作上,全诗语言浅切,叙述连贯,没有惊人意象与跳荡表现,色彩鲜明却不浓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王禹偁因仗义执言,为徐铉抗疏辩诬,触怒朝廷,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次年,即淳化三年(992年)寒食节,在贬谪之地度过第一个寒食节的王禹偁,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寒食》是宋代王禹偁创作的七言律诗,属于风物题材的诗作。诗中既细腻描绘了商州寒食节的节俗、自然人文风光等风土人情,展现出鲜明却不浓腻的画面,又含蓄流露出作者对京都汴梁的思念。在无奈的清闲贬谪时光里,作者又呈现出自得其乐的情绪。从结构看,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与当地风光,颔联展现山乡风情,颈联描绘山乡景色,尾联吐露心情,整体语言浅切,层次清晰,叙述连贯自然。

2. 写作手法

对比:“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将今年在商山过寒食与往年在汴梁过寒食进行对比,通过“亦”字,在对比中既流露出对汴梁的怀恋和遭贬的愤懑,又表达了对山乡景色的认同与迷恋。细节描写:“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中,“拈”字生动传神地刻画出孩子捉蝴蝶时轻手轻脚、唯恐蝴蝶飞去的稚气和可爱神态,充满童趣;“就花”“依树”等细节,真实地描绘出乡村生活的场景,富有生活气息。反衬:以乐衬苦,“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表面上是自我劝慰,实则以“莫惆怅”反衬出内心的惆怅;以“酒钱犹有撰碑钱”反衬出生活的窘迫,委婉地发泄了官冷俸微的牢骚。情景交融:“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通过描绘郊原新绿、巷陌春阴的景色,将作者闲适的心境与清新的景色相融合,在淡泊中透出悠然之趣,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身在乡村的悠闲惬意。远近结合:通过将“郊原绿色”这样的远景与“稚子捕蝶”“人家秋千”“巷陌春阴”等近景相结合,既展现出了山中寒食节令时广阔的背景画面,又刻画了细腻的局部场景,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空间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3. 分段赏析

“今年寒食在商山”一句点明诗人贬谪后的第一个寒食节身处商州山乡,与去年汴京的繁华形成对比,暗含人事变迁的怅惘。一个“在”字既陈述事实,又隐含被动迁谪的无奈,为全诗奠定宦游漂泊的基调。“山里风光亦可怜”以“亦”字勾连汴京与商州,表面称许山乡景致,实则暗藏对京华的追忆。“可怜”即“可爱”,既写实景清新,又暗含诗人以豁达语掩抑贬谪之痛的复杂心境,与尾联“莫惆怅”形成情感呼应。“稚子就花拈蛱蝶”捕捉儿童捕蝶的瞬间动态,“就”字展现轻缓趋近之态,“拈”字精准描摹指尖触碰蝶翼的细腻,将稚子专注又忐忑的心理刻画入微。此句虽写早春实景,却融入诗人对儿时生活的追忆,侧面反映其对山乡生活的熟稔。“人家依树系秋千”以静态画面呈现民俗活动,秋千绳索与树干缠绕的细节暗示冬去春来的时令更迭。“依”字既写系绳动作,又暗含百姓对节俗的虔诚,与“就花”形成空间呼应,共同构建山乡生活图景。“郊原晓绿初经雨”描绘雨后郊野的视觉层次,“晓绿”与“初经雨”形成色彩与时间的双重叠加,既写草木经雨的鲜润,又暗含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敏锐感知。色彩词“绿”与后文“春阴”构成冷暖色调对比,强化画面张力。“巷陌春阴乍禁烟”聚焦城市空间,“乍”字突显寒食禁令的突然性,与“初经雨”形成时间呼应。通过“春阴”的朦胧与“禁烟”的肃穆对比,既展现节俗特色,又暗示诗人对政治禁忌的微妙体认。“副使官闲莫惆怅”以反语自宽,官职“闲”与心境“惆怅”形成矛盾张力。“副使”点明贬谪身份,直指政治失意;“莫”字强作豁达,反衬内心郁结,与首联“在商山”形成命运闭环。“酒钱犹有撰碑钱”以黑色幽默收束,用“撰碑钱”的市侩交易反讽清贫处境。“犹有”二字表面庆幸,实则暗含对“润笔”为生的人格贬损之痛,与杜甫“囊空恐羞涩”的窘迫形成时代呼应。

4. 作品点评

王禹偁在宋初诗坛独树一帜,坚决反对彼时盛行的浮华诗风。他倾心师法杜甫与白居易,诗作兼具杜诗对现实的深切关注,以及白诗通俗易懂、妇孺能解的特点,《寒食》一诗便是有力例证。此诗满溢清新自然气息,描绘了如“稚子就花拈蛱蝶”“郊原晓绿初经雨”等清新的自然景观,与宋初诗坛的浮华之气截然不同。然而,在这清新景致之下,却深藏着诗人浓重的惆怅情绪,即便面对美好景色,也难以排遣心中的郁闷,尽显其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王禹偁诗宗白居易,他自称谪居商州时“多看白公诗”。这首诗风格逼肖白诗,平易自然,无一句用典,但情与景深相契合,深婉纡徐,曲折地道出了复杂的情感。

现代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总编辑李梦生《宋诗三百首辞典》

# 因贬官而作。平易自然,不用一典,情景契合,深婉纡余。

现代原解放军报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杨才子《古今七律观止》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挥手》

下一篇:宋·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