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身必受制":弯曲身体必然会受到束缚,
"屈志必违仁":违背志向必然会违背仁德。
# 仁:儒家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受制己则辱":自己受到约束就会遭受屈辱,
# 己:一作已。
"违仁道则屯":违背仁德之道就会陷入困境。
# 屯:十四卦之一,震上坎下《易·屯》刚柔始交而难生。,道:立身的道德标准。
"身志两不辱":身体和志向都不受辱,
"度几德之纯":这样大概可以接近品德的纯粹。
# 德之纯:即德行操守。《荀子·劝学》“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有德而能持操守者。纯洁之人也。,度几:衡量程度。
"以此率其性":用这样的方式来遵循自己的本性,
"乾坤一闲人":成为天地间一个闲适的人。
南宋诗僧
释文珦(1210~?),宋代诗僧。字叔向,自号潜山老叟,祖籍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其工诗,多山林闲适之作。代表作品有《哀梅麓楼寺丞》《爱秋》《别山中友》《采菖蒲》等。
1. 分段赏析
“屈身必受制,屈志必违仁。受制已则辱,违仁道则屯”:这四句从反面论述了屈身和屈志的危害。“屈身必受制”指出弯曲身体必然会受到外界的束缚,失去了自由;“屈志必违仁”说明违背自己的志向就会违背仁德,失去了道德的准则。“受制已则辱”强调受到束缚本身就是一种耻辱,因为这意味着失去了自主和尊严;“违仁道则屯”则指出违背仁德之道就会陷入困境,无法顺利前行。这四句通过对比和因果关系的阐述,强调了不能屈服的重要性,为后文的正面论述做了铺垫。“身志两不辱,度几德之纯。以此率其性,乾坤一闲人”:这四句从正面提出了正确的做法和追求的目标。“身志两不辱”强调要保持身体和志向都不受辱,这是坚守自我、保持尊严的关键。“度几德之纯”表示这样大概可以接近品德的纯粹,即通过坚守志向和品德,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以此率其性”说明用这样的方式来遵循自己的本性,即按照自己的内心和道德准则去生活。“乾坤一闲人”则表达了最终的目标,即成为天地间一个闲适的人,这里的“闲人”并非无所事事,而是指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逍遥的人生境界,体现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闲适人生的向往。
上一篇:宋·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下一篇:宋·何应龙《粉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