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qíng
·
·
méi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qīng
chén
lián
juǎn
qīng
shuāng
shǒu
shì
méi
zhuāng
dōu
yuán
yǒu
hèn
huà
zuò
yuǎn
shān
cháng
wǎng
shì
liú
fāng
chéng
shāng
xiān
liǎn
xiào
hái
pín
zuì
duàn
rén
cháng

译文

清晨卷起结着点点薄霜的幕帘。呵暖双手试梳新式梅花妆。都因为内心有太多离愁别恨,所以把双眉画得像远山那么长。回想如烟往事,痛惜流逝的年华,让人更加伤感。准备唱歌的时候先敛容不欢,将笑之时,也还带恨含颦,这日子最令人痛断肝肠。

逐句剖析

"清晨帘幕卷轻霜":清晨卷起结着点点薄霜的幕帘。

# 轻霜:薄霜,表明时节已是初秋。,帘幕:一作珠帘绣幕。

"呵手试梅妆":呵暖双手试梳新式梅花妆。

# 试梅妆:谓试着描画梅花妆。梅妆,“梅花妆”的省称。梅花妆是一种美妆,始于南朝宋寿阳公主。

"都缘自有离恨":都因为内心有太多离愁别恨,

# 离恨:因别离而产生的愁苦。,缘:因为。

"故画作远山长":所以把双眉画得像远山那么长。

# 远山:指远山眉。形容把眉毛画得又细又长,有如水墨珈的远山形状。比喻离恨的深长。

"思往事":回想如烟往事,

"惜流芳":痛惜流逝的年华,

# 流芳:流逝的年华。芳:一作光。

"易成伤":让人更加伤感。

# 易成伤:一作恨难忘。

"拟歌先敛":准备唱歌的时候先敛容不欢,

# 敛:收敛表情。,拟:一作未。

"欲笑还颦":将笑之时,也还带恨含颦,

# 颦:皱眉,忧愁的样子。

"最断人肠":这日子最令人痛断肝肠。

# 断人肠:悲痛之极,谓之断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诉衷情·眉意》是宋代欧阳修(一作黄庭坚诗)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以闺怨为题材,通过描绘闺中女子晨起梳妆及日常情态,展现其内心的离恨与对时光流逝的伤怀。开篇描绘女子清晨卷帘见霜、呵手试梅妆,借画远山眉暗示离恨;下阕回忆往事、感叹时光,“拟歌先敛,欲笑还颦”的细节描写,生动传达其复杂痛苦的心情。写作上运用借物抒情与细节描写手法,借眉形写离恨,以细微动作神态展现情感。整首词风格婉约细腻,将闺妇的哀怨刻画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欧阳修婉约词善于以小见大、借生活场景抒发深刻情感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欧阳修于政治生涯里,秉持刚正不阿的态度,为人果敢且勇于担当,从他的诗文以及部分“雅词”之中,便能清晰洞察到其性格中的这一面。不过,在他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年少之时,作风较为风流洒脱,行事放任不羁,也因此留下了一些带有“世俗气息”的艳词,《诉衷情》便属此类作品。普遍观点认为,此词描绘的是一位歌女的生活情境,但其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确切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题材的词。描绘了清晨闺中女子卷帘见霜后呵手试梅妆,因心怀离恨而将眉画作远山长的情景,又通过女子回忆往事、惋惜流芳,以及“拟歌先敛,欲笑还颦”的细节,表达了闺中女子被离恨萦绕,对时光流逝深感伤怀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借物抒情:借女子将眉画作“远山长”,把心中深长的离恨寄托于眉形,以眉这一具体事物抒发抽象的情感,使离恨具象化。细节描写:“拟歌先敛,欲笑还颦”通过对女子唱歌前先收敛神情、欲笑时却仍皱着眉头的细微神态动作进行刻画,细腻且生动地展现出她内心被离恨所扰,即使强颜欢笑也难掩愁绪的复杂心境。烘托:开篇“清晨帘幕卷轻霜”描绘出清晨卷帘见霜的清冷环境,烘托出闺中女子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为全词奠定了忧伤的情感基调。

3. 分段赏析

欧阳修的词作,风格与他的诗文大相径庭。其词谈不上肆意放纵,却尽显洒脱随性。因而,他的词中不乏对男女情长的细腻描绘,或展现儿女情态的生动笔触,且大多写得极为出色,由此可见,他绝非刻板守旧之人。此词以“眉意”为题,聚焦于眉。在古代,女子化妆时,画眉堪称关键环节,眉式多样,故而古人常用“蛾眉”指代美丽女子。早在《诗经・卫风・硕人》里,便有“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般对美人的精彩描摹;屈原在《离骚》中,也留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的诗句;后世诗文中,类似表述更是数不胜数。此词借描绘女子的生活片段,即冬日清晨起床梳妆的场景,倾诉了一位女子的离愁别恨,将其内心的痛苦与苦闷展露无遗。上片以叙事为主,围绕画眉展开。首句点明时间,次句运用素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画眉图;后两句则揭示女主人公因满心愁苦哀怨,画出的眉如远山般悠远细长。下片转为抒情,着重刻画蹙眉之态。开篇三句,女主人公回忆往昔,感慨青春易逝,流露出浓浓的伤感;结尾三句,生动展现了她伤心欲绝、肝肠寸断的模样。全词语言浅白,却蕴含着深沉情感,篇幅短小,意味却悠长,对人物眉目的刻画精妙绝伦,入木三分。上片叙事画眉。“清晨帘幕卷轻霜”,这句环境描写,勾勒出冬日清晨寒气逼人的景象。“呵手试梅妆”,恰似用素描勾勒出一幅画面:冬日清晨,女主人公临镜梳妆,因寒冷呵气暖手,而后精心在额上描绘梅花妆。“帘幕卷”暗示她已起身,尽管时间尚早却要梳妆,足见其日常生活的艰辛。“轻霜”点明气候微寒,她因微寒呵手,尽显娇弱之态,也侧面反映出迫于生计的无奈。“试梅妆”则凸显出她的灵秀美丽。后面两句写她因心中满是离愁别恨,故而特意将眉画得如远山般修长。古人常用山水象征别离,眉黛修长,恰似水阔山长。以远山喻美人之眉,由来已久。托名汉伶玄所著的《飞燕外传》中,就有“女弟合德入宫,为薄眉,号远山黛”的记载。这两句极为精妙。女子画长眉本属寻常。唐明皇在《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中曾言“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可见长眉是美的象征。将眉画成“远山长”也并不稀奇。唐代张泌《妆楼记》记载,唐明皇避“安史之乱”至成都后,曾命画工创作《十眉图》,即十种眉式。明代杨慎在《丹铅续录・十眉图》中归纳出鸳鸯眉、远山眉、五岳眉等十种眉式,“远山眉”便是其中之一。托名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提及“(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晏几道在《生查子・远山眉黛长》里形容李师师“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可见“远山眉”是一种淡雅细长的眉妆,十分好看。从歌女对镜梳妆、顾影自怜的举动,尤其是画“远山长”眉的细节中,能够洞察她内心的孤寂愁苦以及对爱情的向往。词人的高明之处在于融情于景,将画“远山眉”与思念之人巧妙相连,并非因其好看,而是“都缘自有离恨”。下片转入抒情,刻画蹙眉。上片提及思人,下片自然过渡到“思往事,惜流芳,自成伤”。从女子的举止、神情中,词人捕捉到她的感伤情绪,想必她正沉浸于对过往难以追回之事的回忆,惋惜着匆匆流逝的青春年华,内心悲痛万分。这三句成功地对女主人公进行心理刻画,寥寥数语便将她内心的痛苦与哀伤展现得淋漓尽致。结尾三句“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生动鲜活地刻画出女主人公为生计所迫,虽无法获得幸福生活,却不得不卖唱的痛苦心境。道出了她因无法主宰自己命运,只能让美好年华在强颜欢笑中虚度的凄凉与悲苦,将一个满心愁绪却又不得不故作欢颜的女子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由于她满心伤感,处处皆愁,所以唱歌之前,先收敛面容,难展欢颜;欲笑之时,仍带着愁绪与哀怨。她内心的情感自然流露于外在神态,旁人观其外表便能知晓内心,如此情状,最能引得知心之人怜爱,令人为之黯然神伤,乃至肝肠寸断。末句“最断人肠”隐含着作者的深切同情,语言简洁却意味深长,极为传神。这首词既有对环境的细腻渲染,又有情感的起伏转折,不仅情感真挚,且韵味悠长。词中,作者塑造出一位娇柔羞涩、多愁善感、聪慧多情的少女形象。这些特质,作者并未正面点明,而是通过侧面暗示,让读者从少女的梳妆、歌态、颦笑中去想象,使她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足见词人丰富的生活体验与深厚的艺术功力。

4. 作品点评

纵观全词,其语言质朴无华,却饱含深厚情感,篇幅简短,却韵味悠长。词人以看似平实的语句,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专制。欧阳修凭借敏锐的洞察力,真切地体悟到贫苦大众的生活境遇,将底层人民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凝于笔端,融入诗词之中,其悲悯情怀展露无遗。而这,也恰恰是该词能够深深打动读者,引发强烈情感共鸣的关键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即有很,亦何与画眉事?以画眉作使性事,真是儿女性格也。

清金圣叹《金圣叹全集》卷六

# 纵画长眉,能解离恨否?笔妙,能于无理中传出痴女子心肠。

清陈廷焯《词则·闲情集》卷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下一篇:宋·程垓《忆秦娥·情脉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