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绣帘卷":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
"亭下水连空":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
"知君为我新作":为了我的来到,
# 新作:新建。
"窗户湿青红":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
# 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长记平山堂上":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
# 平山堂: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欹枕江南烟雨":靠着枕席,
# 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杳杳没孤鸿":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
"认得醉翁语":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
# 醉翁:欧阳修别号。
"山色有无中":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 山色有无中: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一千顷":广阔的水面,
"都镜净":十分明净,
"倒碧峰":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
# 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忽然浪起":忽然江面波涛汹涌,
"掀舞一叶白头翁":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
# 白头翁:指老船夫。,一叶:指小舟。
"堪笑兰台公子":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
#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庄子·齐物论》说,“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苏轼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风赋》“快哉此风”句。但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
"未解庄生天籁":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
"刚道有雌雄":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
"一点浩然气":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
#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谓胸中有“浩然之气”,就会感受“快哉此风”。
"千里快哉风":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出自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之手,全词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描绘出浩渺壮阔的自然景色,融入了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苏轼身处逆境仍泰然自若的精神风貌,尽显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词通过对快哉亭周围壮阔景色的描写,如“水如天”“倒碧峰”等,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身处其中的旷达之情,借景来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直抒胸臆:词人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直白地抒发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3. 分段赏析
水墨写意笔法,将浩渺江天与氤氲烟霭融于一境。"知君为我新作"二句以幽默笔触反客为主,将友人张偓佺所建之亭戏称为"专为我设",窗棂涂抹着青红漆色,"湿"字尤妙,既状新亭初成之态,又暗含词人初览胜景时的新鲜触感。继而以"长记平山堂上"五句宕开笔墨,将二十年前扬州平山堂所见"江南烟雨""孤鸿明灭"的朦胧意境移入当下,以虚景映实境,使快哉亭之景兼具时空纵深。这种"以忆为衬"的手法,如山水画卷中层层晕染的水墨,既拓展了词境的空间维度,又增添了历史纵深的苍茫感。下片则展现苏词特有的"天风海雨"之势。"一千顷,都镜净"三句先以工笔细绘澄江如练、碧峰倒悬的静态美,忽以"忽然浪起"四字笔锋骤转,陡然打破静谧。"掀舞一叶白头翁"的特写镜头极具张力,老渔翁在惊涛骇浪中稳操舟楫的意象,实为词人自我人格的诗意外化。继而借宋玉《风赋》典故发抒哲思,"堪笑兰台公子"的讥诮之语,暗含对封建等级观念的否定。结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奇峰突起,将孟子"浩然之气"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具象的审美意象,使全词意境升华至"天地与我并生"的宇宙境界。这种将儒家刚健精神与道家逍遥思想熔于一炉的艺术手法,正是东坡词"横放杰出"的典型体现。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与结构上堪称一绝,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之态,构建出独特的艺术张力。下片的描写与议论,笔触豪迈奔放,气势犹如汹涌澎湃的浪潮,直击人心。词中出没于风涛之中的白头翁形象,宛如百川归海,看似不经意,实则含蓄而有力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全词巧妙地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既勾勒出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融入了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在这优美而宏大的意境中,词人即使身处逆境,依然泰然自若、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苏词雄奇奔放的独特风格,让人为之赞叹。
# “山色有无中”,王维诗也。欧公《平山堂》词用此句,东坡爱之,作《水调歌头》,乃云:“认取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宋方勺《泊宅编》卷六
# 《谈苑》云:予制知诰日,与余恕同考试,恕曰:夙昔师范徐骑省为文,骑省有《徐孺子亭记》,其警句云:“平湖千亩,凝碧乎其下,西山万叠,侧倒影乎其中。”他皆常语。苕溪渔隐曰:东坡《快哉亭》词云:“一千顷,都镜静,倒碧峰。”用徐骑省语意也。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四
# 《送刘贡父守维扬作长短句》:“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平山堂望江左诸山甚近,或以为咏叔短视,故“山色有无中”云。东坡笑之,因赋快哉亭道其事云:“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取醉翁语,山色有无中。”盖山色有无中,非烟雨不能然也。
宋严有翼《艺苑雌黄》
# 结句雄奇,无人敢道。
明杨慎杨慎评本《草堂诗余》
# 前阕从‘快’字之意入,次阕起三语,承上阕写景。‘忽然’二句一跌,以顿出末二句来。结处一振,‘快’字之意方足。
清黄苏
# 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推倒豪杰。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
# 此等句法,使作者稍稍矜才使气,便流入粗豪一派。妙能写景中人,用生出无限情思。
近代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话》
# 快哉亭与平山堂皆擅登临之胜,故联想及之。转头处五句及上阕‘欹枕’四句想见江湖豪兴,其语气清快,如以并刀削哀梨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一篇:宋·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下一篇:宋·欧阳修《诉衷情·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