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栏槛倚晴空":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
# 平山栏槛:平山堂的栏槛。
"山色有无中":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
# 山色有无中。:此处借用王维《江汉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句意。
"手种堂前垂柳":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
# 手种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
"别来几度春风":离别后又过了几个春秋。
# 别来:分别以来。当时作者离开扬州大约八年。
"文章太守":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
# 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一说“文章太守”是作者用以指刘敞。太守,汉代官名,即宋代的知州。
"挥毫万字":下笔就是万言,
# 挥毫万字: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
"一饮千钟":饮酒千杯。
# 千钟:饮酒千杯。钟:古代酒器。
"行乐直须年少":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
# 直须:应当。
"尊前看取衰翁":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已白发苍苍。
# 衰翁:词人自称。当时作者五十岁。,尊:通“樽”,酒杯。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题材的词。描绘欧阳修送刘原甫出守扬州,开篇“平山栏槛倚晴空”尽显平山堂气势,奠定豪迈基调,“山色有无中”绘朦胧山景。“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表往昔眷恋。下片以“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塑造“文章太守”形象,结尾抒人生易老感慨,虽消极但因豪迈风格而有苍凉之感,展现欧阳修送别时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借物抒情。词中借“手种堂前垂柳”来抒发情感。词人通过写自己在平山堂前种下的垂柳,以及感慨“别来几度春风”,将自己对扬州的眷恋等深情寄托于垂柳这一意象上,以杨柳牵动人的思绪,表达深婉之情。化用:“山色有无中”化用了王维《江汉临泛》中的诗句。从扬州望江南,青山隐隐,词人化用此句来描写眼前之景,既符合实景,又增添了悠远朦胧的意境,丰富了词作的内涵。人物描写:通过“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进行人物描写。“挥毫万字”从才华方面,“一饮千钟”从气度方面,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形象,使所送之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3. 分段赏析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独具魅力。开篇“平山栏槛倚晴空”,瞬间勾勒出平山堂高耸入云、与晴空相接的磅礴画面,奠定疏宕豪迈基调,尽显气势不凡。“山色有无中”,视角延展至凭栏远眺之景。虽依记载能看清江南诸山,但词人受王维影响,结合扬州望江南时青山朦胧之态,描绘出山色似有若无的空灵意境,在豪迈中添一抹婉约诗意。“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送友之际,词人忆起平山堂前亲手种下的垂柳。“手种”饱含深情,杨柳在诗词里常系思绪,其岁岁春风中的生长,更显词人对往昔时光的眷恋,情感深婉又不失轩昂。过片“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聚焦刘原甫,称赞其文学才华与豪迈气度,将友人形象刻画得生动鲜活。结尾“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先劝友人及时行乐,再感慨自身,虽有人生易老之叹,却因豪迈贯穿,呈现出苍凉却不低沉的情绪,与开篇呼应,全词一气呵成,突破酬赠词窠臼,令人赞叹。
4. 作品点评
开篇以平山堂为切入点,继而延伸至堂前的垂柳,从被送之人的视角,过渡到送别的人。全词行文转折层层递进,却又一气呵成,全然跳脱出寻常酬赠之作的俗套模式,故而向来深受词评家的青睐与赞誉。欧阳修的词作成功打破了自唐、五代以来盛行的男欢女爱传统题材,摒弃了过度渲染香艳柔媚氛围的表现手法,为后世苏轼所引领的豪放词派开辟了先河。
# 平山堂望江左诸山甚近。或以谓永叔短视,故云“山色有无中”。东坡笑之,因赋《快哉亭》道其事云:“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取醉翁语,山色有无中。”盖山色有无(中),非烟雨不能然也。
宋严有翼《艺苑雌黄》
#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平山堂望江左诸山甚近,或以为永叔短视,故云。东坡笑之。因赋快哉亭道其事云:“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盖山色有无,非烟雨不能然也。
宋魏庆之《魏庆之词话》
# 读欧公《朝中措》,如见公之“须眉生动,偕游于千载之上也”。
明末清初曹尔堪《南溪词》
# 词有尚风,有尚骨,欧公《朝中措》云:“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东坡《雨中花慢》云:“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假余妍。”孰风孰骨可辨。
清刘熙载《艺概》
# (“行乐直须年少”句)按,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无事不须在少年努力者。现身说法,神采奕奕动人。
清黄苏《蓼园词选》
# 用成语,贵浑成脱化,如出诸已。贺方回“旧游梦挂碧云边,人归落雁後,思发在花前”,用薛道衡句,欧阳永叔“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用王摩诘句,均妙。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