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ōu
lán
huā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2
jìng
táo
kāi
nóng
xiāng
bǎi
rén
lái
chūn
fēng
shàn
qiū
fēng
qiǎo
cuī
chū
yōu
lán
luò
méi
zhēn
zhòng
yōu
lán
kāi
zhī
qīng
xiāng
gěng
gěng
tīng
yóu
dìng
yīng
jiào
xiāng
gāo
xià
qún
fāng
jìng
shí

译文

李树的小路、桃树的小径花朵依次开放,浓郁混合的香气扑鼻而来。春风想要模仿秋风的巧妙,催开幽兰接续凋谢的梅花。珍视这独自开放一枝的幽兰,那耿耿的清香,听闻时仍觉怀疑(其美妙)。一定是想要比试香气的高低,所以选择在群芳竞相开放的时候。

逐句剖析

"李径桃蹊次第开":李树的小路、桃树的小径花朵依次开放,

"秾香百和袭人来":浓郁混合的香气扑鼻而来。

"春风欲擅秋风巧":春风想要模仿秋风的巧妙,

"催出幽兰继落梅":催开幽兰接续凋谢的梅花。

"珍重幽兰开一枝":珍视这独自开放一枝的幽兰,

"清香耿耿听犹疑":那耿耿的清香,听闻时仍觉怀疑(其美妙)。

"定应欲较香高下":一定是想要比试香气的高低,

"故取群芳竞发时":所以选择在群芳竞相开放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这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属于咏物诗。第一首诗描绘李花、桃花依次开放,香气扑鼻,而春风似乎想模仿秋风的巧妙,催开幽兰接续落梅。第二首着重赞美幽兰,称赏其开放一枝的珍贵,清香萦绕,仿佛要与群芳在竞发时一较高下。诗人借对兰花开放情境及香气的描写,表达对兰花的喜爱与赞美,凸显其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将李花、桃花的“穠香百和袭人来”与幽兰的清香对比,以李、桃之浓香衬幽兰之淡雅,突出幽兰香气的独特。拟人:“春风欲擅秋风巧,催出幽兰继落梅”,赋予春风以人的“欲擅”(想要模仿)的行为,仿佛春风有意模仿秋风催开幽兰,使自然现象更具趣味性和情感色彩。“定应欲较香高下,故取群芳竞发时”,赋予幽兰“欲较香高下”的想法,将幽兰拟人化,生动展现其不甘示弱、要与群芳争艳的姿态。

2. 分段赏析

“李径桃蹊次第开,穠香百和袭人来”,描绘出一幅春日繁花盛开的热闹景象。李花和桃花在各自的小径边依次绽放,浓郁的香气混合在一起,扑鼻而来。此联通过对李花、桃花盛开场景及香气的描写,为后文幽兰的出现铺垫了一个群芳争艳的背景。“春风欲擅秋风巧,催出幽兰继落梅”,诗人巧妙构思,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与行为。春风似乎想要模仿秋风的巧妙,在梅花凋谢后,催开了清幽的兰花。这两句将春风拟人化,不仅解释了幽兰开放的时节背景,还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暗示幽兰的开放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珍重幽兰开一枝,清香耿耿听犹疑”,诗人直接表达对幽兰的珍视。在群芳之中,幽兰独自开放的一枝显得格外珍贵,它那耿耿的清香,让人在听闻时都不禁产生怀疑,仿佛这清香太过美妙而不真实。此联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幽兰的独特与珍贵,强化了诗人对幽兰的赞美之情。“定应欲较香高下,故取群芳竞发时”,进一步将幽兰拟人化。诗人猜想,幽兰一定是想要与其他花卉比试香气的高下,所以才选择在群芳竞相开放的时候绽放。这一想象赋予幽兰一种积极竞争、不甘示弱的精神,使幽兰的形象更加生动,也深化了诗人对幽兰的赞美,赞美其不仅有清香,更有敢于与群芳争艳的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下一篇:宋·赵令畤《浣溪沙·刘平叔出家妓八人,绝艺,乞词赠之·脚绝、歌绝、琴绝、舞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