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径桃蹊次第开":李树的小路、桃树的小径花朵依次开放,
"秾香百和袭人来":浓郁混合的香气扑鼻而来。
"春风欲擅秋风巧":春风想要模仿秋风的巧妙,
"催出幽兰继落梅":催开幽兰接续凋谢的梅花。
"珍重幽兰开一枝":珍视这独自开放一枝的幽兰,
"清香耿耿听犹疑":那耿耿的清香,听闻时仍觉怀疑(其美妙)。
"定应欲较香高下":一定是想要比试香气的高低,
"故取群芳竞发时":所以选择在群芳竞相开放的时候。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写作手法
对比:将李花、桃花的“穠香百和袭人来”与幽兰的清香对比,以李、桃之浓香衬幽兰之淡雅,突出幽兰香气的独特。拟人:“春风欲擅秋风巧,催出幽兰继落梅”,赋予春风以人的“欲擅”(想要模仿)的行为,仿佛春风有意模仿秋风催开幽兰,使自然现象更具趣味性和情感色彩。“定应欲较香高下,故取群芳竞发时”,赋予幽兰“欲较香高下”的想法,将幽兰拟人化,生动展现其不甘示弱、要与群芳争艳的姿态。
2. 分段赏析
“李径桃蹊次第开,穠香百和袭人来”,描绘出一幅春日繁花盛开的热闹景象。李花和桃花在各自的小径边依次绽放,浓郁的香气混合在一起,扑鼻而来。此联通过对李花、桃花盛开场景及香气的描写,为后文幽兰的出现铺垫了一个群芳争艳的背景。“春风欲擅秋风巧,催出幽兰继落梅”,诗人巧妙构思,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与行为。春风似乎想要模仿秋风的巧妙,在梅花凋谢后,催开了清幽的兰花。这两句将春风拟人化,不仅解释了幽兰开放的时节背景,还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暗示幽兰的开放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珍重幽兰开一枝,清香耿耿听犹疑”,诗人直接表达对幽兰的珍视。在群芳之中,幽兰独自开放的一枝显得格外珍贵,它那耿耿的清香,让人在听闻时都不禁产生怀疑,仿佛这清香太过美妙而不真实。此联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幽兰的独特与珍贵,强化了诗人对幽兰的赞美之情。“定应欲较香高下,故取群芳竞发时”,进一步将幽兰拟人化。诗人猜想,幽兰一定是想要与其他花卉比试香气的高下,所以才选择在群芳竞相开放的时候绽放。这一想象赋予幽兰一种积极竞争、不甘示弱的精神,使幽兰的形象更加生动,也深化了诗人对幽兰的赞美,赞美其不仅有清香,更有敢于与群芳争艳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