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
·
méi
xuě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3
yín
wǎn
zhuǎn
sān
qiān
fēi
chéng
绿
chù
shì
guī
zhōu
yáng
jiāng
shàng
lóu
tiān
zēng
méi
làng
xià
fēng
zhī
xuě
shēn
yuàn
juàn
lián
kàn
yīng
lián
jiāng
shàng
hán

译文

波光粼粼的江水蜿蜒曲折。清澈的江面上野鸭嬉戏,白鹭盘翔。可是哪儿有他乘坐的归舟。在夕阳的余晖里,我独立江边的小楼上久久眺望。上天都憎恨梅花开得太多太盛。用大雪封盖梅的枝头。当他在深院里掀起帘子看时。一定会挂念着我,在江边凄凉的小楼上等着他的情人吧。

逐句剖析

"银河宛转三千曲":波光粼粼的江水蜿蜒曲折。

# 银河宛转三千曲:“银河”句:谓长河蜿蜒。罗忼烈云:“指环绕溧水县城之秦淮西源及胭脂河,二水穿插河梁城壕间,受城西南山溪水。以溪河宛转曲折,故云。”银河:天河。借指人间的河。宛转:辗转。三千:形容很多。

"浴凫飞鹭澄波绿":清澈的江面上野鸭嬉戏,白鹭盘翔。

# 浴凫飞鹭:谓野鸭戏水,白鹭飞翔。凫:野鸭。鹭:白鹭。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诗:“浴凫飞鹭晚悠悠。”

"何处是归舟":可是哪儿有他乘坐的归舟。

"夕阳江上楼":在夕阳的余晖里,我独立江边的小楼上久久眺望。

"天憎梅浪发":上天都憎恨梅花开得太多太盛。

# 天憎梅浪发:上天厌恶梅花随便地开放。浪发:滥开。天憎:上天厌恶。

"故下封枝雪":用大雪封盖梅的枝头。

"深院卷帘看":当他在深院里掀起帘子看时。

# 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

"应怜江上寒":一定会挂念着我,在江边凄凉的小楼上等着他的情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萨蛮·梅雪》是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作,此词名为咏梅雪,实则借景抒发羁旅别情,暗含飘零不偶的感慨。上阕描绘“银河宛转”“浴凫飞鹭”的江景,以“何处是归舟”引出游子思乡之情;下阕写“梅浪发”遭“封枝雪”,深院闺妇卷帘眺望,既怜梅花,亦怜江上羁旅之人。整首词构思精巧,上下阕呼应自然,将景与情完美融合,浑然天成,既展现出周邦彦高超的艺术技巧,又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细腻深沉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菩萨蛮·梅雪》的具体创作时间,至今尚无定论。虽有观点认为该词可能创作于周邦彦入太学阶段,但因缺乏确凿证据,这一说法仍有待考证。不过可以明确的是,此词表面咏叹梅雪景致,实则借景抒情,抒发深沉的羁旅别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该词表面上描绘梅雪之景,实则借景抒情,抒发深沉的羁旅别情,暗含飘零不遇的感慨。将梅雪之景与游子情思浑然融合,体现出既工巧又浑成的艺术特色。

2. 写作手法

象征:下片中“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以上天降大雪封盖梅花,象征着女子的希望被扑灭,含蓄地表达出女子在等待过程中遭遇的挫折和无奈。虚实结合:“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深院卷帘看”是实写女子在深闺中的动作,而“应怜江上寒”是女子想象远方江上的郎君受寒的情景,是虚写。从对方设想,化实为虚,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空灵,拓展了词的意境,体现出两人心有灵犀的深情。情景交融:上片描绘江南春意图,“雪岸苍茫,随江蜿蜒,状如银河”等景语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做到了景中含情、情中寓景,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宏大笔触勾勒江南春意图,开篇“银河宛转三千曲”,将雪覆江岸的苍茫之景比作蜿蜒银河,“三千曲”三字极写其绵延无尽,尽显空间的壮阔辽远;“浴凫飞鹭澄波绿”一句,静的澄波与动的凫鹭相映成趣,在凛冽中暗藏生机,描摹出腊尽春临的微妙气息。而“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作为题眼,以平淡之语道出深切情思,江楼倚望、盼归之态跃然纸上,景中含情、情中寓景,韵味悠长。下片借梅雪之景转入闺阁情思。“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起笔便含哀怨,“天憎”二字赋予上天以情感,道出命运弄人的无奈。梅花欲趁春盛放,却遭大雪封枝,恰似美好的期盼被现实无情击碎,此句更以梅雪喻人事,暗含飘零不遇之慨。结句“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巧妙转换视角,从女子深院卷帘赏梅,联想到江上寒苦之人,“深院”之“深”既点出空间的幽闭,更衬出女子独处的寂寞哀愁;“应怜”二字从对方设想,将相思之情化实为虚,空灵蕴藉。词人借此展现出女子独守空闺的孤寂,也透露出这对恋人虽分隔两地,却心意相通的深情,于无奈中见温情,哀而不伤,令人动容。

4. 作品点评

《菩萨蛮·梅雪》在构思上别具匠心。上片“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勾勒出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而下片“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却描绘出春归未至的清冷画面,看似违背时间逻辑。实则词人巧妙铺陈,将两个不同时段的春景融入词中,通过季节氛围的反差,更深刻地烘托出闺中女子盼君归的急切与执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天憎”二句:“造语奇险。”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 美成《菩萨蛮》上半阕云:“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思慕之极,故哀怨之深。下半阕云:“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哀怨之深,亦忠爱之至。似此不必学温、韦,已与温、韦一鼻孔出气。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 亦峰称为“哀怨之深,亦忠爱之至”。此只是思妇想象情人旅途苦况而已,与忠爱无关。

近代吴世昌《词林新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醉翁操·琅然》

下一篇:宋·梅尧臣《五月五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