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ǒu
ér
·
·
xún
huā
chūn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3
xún
huā
chūn
zhé
biàn
róu
zhī
mǎn
shǒu
zhēn
zhū
jiàn
jiù
rén
kōng
jiù
chù
duì
huā
chóu
shù
què
lán
gān
chuī
liǔ
fěn
dié
duō
qíng
fēi
shàng
chāi
tóu
zhù
ruò
qiǎn
láng
shēn
dié
fāng
shí
zhēng
kěn
pāo
rén

译文

在绿叶底下寻觅花朵,春天已到将尽之时。折遍了柔软的枝条,满手都是如珍珠般的露珠。旧地再也见不到昔日的人,只留下一片空寂。对着花儿,惹起了数不清的忧愁。转身倚靠在栏杆上,轻轻吹起飘飞的柳絮。粉色的蝴蝶多么多情,飞到头上的钗饰上停住。如果能让情郎的身子像蝴蝶的翅膀。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怎会肯把人抛下离去。

逐句剖析

"叶底寻花春欲暮":在绿叶底下寻觅花朵,春天已到将尽之时。

"折遍柔枝":折遍了柔软的枝条,

"满手真珠露":满手都是如珍珠般的露珠。

"不见旧人空旧处":旧地再也见不到昔日的人,只留下一片空寂。

"对花惹起愁无数":对着花儿,惹起了数不清的忧愁。

"却倚阑干吹柳絮":转身倚靠在栏杆上,轻轻吹起飘飞的柳絮。

"粉蝶多情":粉色的蝴蝶多么多情,

"飞上钗头住":飞到头上的钗饰上停住。

"若遣郎身如蝶羽":如果能让情郎的身子像蝴蝶的翅膀。

"芳时争肯抛人去":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怎会肯把人抛下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丑奴儿·叶底寻花春欲暮》是北宋词人周邦彦所作的一首词。上阕写景叙事,以暮春时节寻花为引,写主人公在旧地不见旧人,触景生情,生出无尽愁绪。下阕则通过“吹柳絮”“蝶落钗头”等动作与景象,将女子的孤独与对恋人的埋怨巧妙表达。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花”“柳絮”“粉蝶”等景物烘托情感。语言清新自然,借女子口吻,表达出深闺女子对恋人离去的哀怨与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起句“叶底寻花春欲暮”点明暮春时节,主人公在叶底寻花,勾勒出一幅暮春寻芳的画面。“折遍柔枝,满手真珠露”,通过“折枝”“沾露”的动作,细腻展现出主人公的活动。然而“不见旧人空旧处”,陡然转折,旧地不见旧人,“空”字道尽失落,触景生情,引出“对花惹起愁无数”,直接抒发因物是人非而生的无尽愁绪。下片“却倚阑干吹柳絮”,描绘主人公倚栏吹絮的动作,尽显孤寂。“粉蝶多情,飞上钗头住”,以粉蝶的多情,反衬女子的孤独。最后“若遣郎身如蝶羽。芳时争肯抛人去”,运用假设与反问,将女子对恋人离去的哀怨与期盼直白道出,借粉蝶形象,巧妙传达出女子渴望恋人能如蝶相伴,不要在美好时节抛下自己的强烈情感,感情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几道《清平乐·幺弦写意》

下一篇:宋·沈瀛《野庵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