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ìng
tiān
cháng
·
·
shāng
diào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3
tiáo
fēng
nuǎn
fēi
nòng
qíng
chí
tái
biàn
mǎn
chūn
zhèng
shì
táng
yuè
chén
chén
àn
hán
shí
liáng
jiān
yàn
shè
qián
xiào
mén
chóu
luàn
huā
guò
yuàn
yún
xiāng
mǎn
láng
cháng
huí
shí
xiè
hòu
xiāng
féng
jiāo
wài
zhù
yóu
yòu
jiàn
hàn
gōng
chuán
zhú
fēi
yān
hóu
zhái
qīng
qīng
cǎo
qiáng
zài
jiǔ
xún
qián
shì
qiáo
yuǎn
liǔ
xià
rén
jiā
yóu
xiāng
shí

译文

春风吹来,大地回春,薄雾散去,一片晴空,池台亭榭一片生机,到处是美丽的春色。夜色沉沉,空中无月光,我心中愁苦,正是寒夜的节气,我独自一人闷坐屋里。画梁间栖息的双燕,它们是旧客,与我相识熟悉,仿佛在一声一声笑我、一个人在屋门度日,感到孤单。纷乱的花飞过墙去,隔院飘来香气,满地落花堆积。我长长地记着那一次,在郊游时我们偶然相遇,那时你的小车是油彩画的车壁。如今又到寒食,宫廷中传送蜡烛,王孙的宅院中飞出烟。青草地依旧,却感到迷了路,勉强带着酒、我仔细寻找往日的旧迹。那位于集市旁的桥离这里很远,在柳荫里,寻到了那里的宅院。

逐句剖析

"条风布暖":春风吹来,大地回春,

# 条风:即东风,春风。

"霏雾弄晴":薄雾散去,一片晴空,

# 霏雾:飘拂的云雾。

"池台遍满春色":池台亭榭一片生机,到处是美丽的春色。

# 池台:池苑楼台。一作“池塘”。

"正是夜堂无月":夜色沉沉,空中无月光,

# 夜堂:一作“夜台”。

"沉沉暗寒食":我心中愁苦,正是寒夜的节气,我独自一人闷坐屋里。

"梁间燕":画梁间栖息的双燕,

"社前客":它们是旧客,与我相识熟悉,

# 社前客:通常注本解释为社日之前来的燕子。前社,春社。社即祭灶神日。一般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

"似笑我、":仿佛在一声一声笑我、

"闭门愁寂":一个人在屋门度日,感到孤单。

"乱花过":纷乱的花飞过墙去,

"隔院芸香":隔院飘来香气,

# 芸香:香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下部为木质,故又称芸香树。此处借指乱花之香气。

"满地狼藉":满地落花堆积。

"长记那回时":我长长地记着那一次,

"邂逅相逢":在郊游时我们偶然相遇,

# 邂逅:不期而遇。

"郊外驻油壁":那时你的小车是油彩画的车壁。

# 油壁:古车名,车壁以油饰之,故名。古乐府《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又见汉宫传烛":如今又到寒食,宫廷中传送蜡烛,

# 又见汉宫传烛:“又见”二句:汉宫传烛,为寒食节旧俗。五侯,代指达官贵胄。唐韩翃《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飞烟五侯宅":王孙的宅院中飞出烟。

"青青草":青草地依旧,

"迷路陌":却感到迷了路,

"强载酒、":勉强带着酒、

"细寻前迹":我仔细寻找往日的旧迹。

"市桥远":那位于集市旁的桥离这里很远,

"柳下人家":在柳荫里,

"犹自相识":寻到了那里的宅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应天长·商调》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词,这首寒食节怀人伤春之作,以追忆往昔恋情、重游故地的无限惆怅为主题。上片从白天满园春色,陡然转入暗夜闭门愁寂,借乱花狼藉之景,营造悲凉哀怨氛围;下片采用逆挽章法,先忆当年寒食邂逅,再叙独寻旧迹的情景。全词时空交织,现实与追思交错,意境迷离。其细腻笔触与曲折情感,将词人微妙心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从词中“汉宫传烛”的典故可推断,该词作背景地应为汴京。学界普遍认为,此词是周邦彦重返汴京任国子主簿期间,为缅怀昔日游历而创作。北宋时,汴京寒食节有男女结伴春游欢会的风俗,周邦彦正是在此传统节日中,与一位青楼女子邂逅。时隔数载,当他再次踏入汴京,往昔种种涌上心头,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满怀追忆与惆怅之情,诉诸笔端,成就了这篇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应天长·商调》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属于怀人伤春题材。全词以寒食节为背景,时空交错、现实与回忆交织间,词人将对从前偶遇恋情的怀念,以及重回故地时的无限惆怅之情,真挚深切地表达出来,展现出其曲折细腻又飘忽不定的复杂心绪。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片通过描写“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的春日美景,以及“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的寒食夜景,还有“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的残花景象,将词人的沉郁、惆怅之情寄寓于景中,使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对比:上片将白天的春色明媚与夜晚的黯然无月、沉沉夜色相对比,突出了词人心境的变化;“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当年是双双而来,如今是只身一人,通过今昔对比,凸显出词人对往昔恋情的怀念和如今的落寞。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用燕子的自由欢乐衬托词人的孤寂愁苦。化用:“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化用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既点染出寒食节的气氛,又暗示出故事发生的地点汴京,丰富了词的文化内涵,增添了历史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描绘出一幅春风拂面、薄雾缭绕、池塘草绿水清的盎然春景。调风即春风,轻拂之下,迷雾飘动,晴日初现,春色满园。然而,这并非词作基调。“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正是”二字,将读者引入当下作词的现实情境。寒食之夜,月色全无,沉沉夜幕不仅笼罩天地,更似厚重阴霾,压在独坐堂中的词人心头。原来开篇三句,乃是对寒食节白天情景的追思。“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寒食在清明前二日,春社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早在寒食之前,燕子已然归巢,故而称梁间之燕为“前社客”。前两句以沉沉夜色暗喻词人内心的沉重,这四句则从燕子视角,反衬出词人孤身一人的寂寥。“闭门”这一意象,更成为其封闭苦闷心境的象征。“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芸草香气淡雅,此处借指乱花芬芳。乱花纷飞,院里院外香气四溢,景色虽美,然残花散落满地,一片狼藉之态,又尽显悲凉。此三句哀艳交织,堪称绝妙之笔。下片以“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开篇,“长记”二字瞬间将思绪拉回遥远的往昔,这一记忆在词人心中刻骨铭心,成为全词的情感核心。“那回”,特指词人曾与某人在寒食节不期而遇的美好时刻,一声感喟之中,满含词人无尽的哀思。宋代寒食节盛行踏青,女子多乘油壁轻车出游,车壁以漆彩饰,故而得名。如此美好的回忆,在词中却如惊鸿一瞥匆匆掠过,恰似这段缘分在现实人生中短暂而逝。此后,词作转而描写当日重游旧地的情景。“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化用韩翃《寒食》“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之句,既生动渲染出寒食节特有的氛围,又巧妙暗示出故事发生地为汴京。一个“又见”,将词境拉回当日白天,引发词人对当年寒食邂逅场景不可抑制的追寻。“青青草,迷路陌”,词人循着当年踏青之路故地重游,只见芳草萋萋,旧日路径早已迷失。但他仍执着不已,“强载酒、细寻前迹”,一个“强”字,道尽词人悲痛欲绝却又强打精神的心境。即便明知重逢无望,他依旧携酒前行,执着寻觅昔日踪迹,最终寻至“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之处。然而,此时此地,唯有他形单影只,再不复当年成双成对同游之景,物是人非之感,令人唏嘘不已。

4. 作品点评

周邦彦以回环跌宕的笔法,将沉郁、惆怅与空虚的心境娓娓道来。他巧妙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春日景物营造出空灵深远的境界,在深沉淡雅、凝重旷远的意境里,细腻勾勒出曲折飘忽的复杂心绪。词作时空交错纵横,意脉变幻难测,行文如行云流水,在千回百转间倾诉刻骨铭心之情,于虚实相生中蕴含深厚郁积之意。全词兼具惊心动魄的感染力与荡气回肠的韵律美,以激越凄楚之调、峭拔有力之笔,绘就一幅迷离惝恍的抒情画卷,尽显宋词含蓄隽永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上半叙景色寥寂,下半与人世睽绝。又云:不用介子推典实,但意俱是不求名、不徼功,似有埋光铲采之卓识。

明吴从先《草堂诗余隽》引李攀龙云

# 前半泛写,后半专叙,盖宋人多此法。如子瞻《贺新凉》后段只说榴花,《卜算子》后段只说鸣雁;周清真寒食词后段只说邂逅,乃更觉意长。

清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毛稚黄(先舒)

# 美成《应天长》,空淡深远,较之石帚作,字复有异。石帚专得此种笔意,遂于词家另开宗派。如“条风布暖”句,至石帚皆淘洗尽矣。然渊路相沿,固是一祖一祢也。

清先著、程洪《词洁》卷四

# 生辣(此评上片)。反剔所寻不见(此评结尾)。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眉批

# 美成应天长慢,空单深远,石帚专得此种笔意。

清冯金伯《词苑萃编·品藻》

# “布暖”“弄晴”,已将后阕游兴之神摄起。“夜堂无月”,从“闭门”中见。梁燕笑人,乱花过院;一有情,一无情,全为“愁寂”二字出力。后阕全是闭门中设想。“强载酒细寻前迹”,言意欲如此也;“人家”“相识”,反应“邂逅相逢”。

清陈洵《海绡说词》

# 写寒食寂寥情况,以“梁间燕”“隔院香”衬托出之,不使一平笔。下阕强寻前迹,而紫陌人遥,虽门巷依依,不异蓬山远隔。辞意之清永,如嚼水精盐,无尘羹俗味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晁补之《调笑》

下一篇:宋·毛滂《调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