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yuè
jiǎo
jīng
dìng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3
yuè
jiǎo
jīng
dìng
gēng
lòu
jiāng
cán
qiān
jīn
jǐng
huàn
liǎng
móu
qīng
jiǒng
jiǒng
lèi
huā
luò
zhěn
hóng
mián
lěng
zhí
shǒu
shuāng
fēng
chuī
bìn
yǐng
huái
huáng
bié
chóu
nán
tīng
lóu
shàng
lán
gān
héng
dǒu
bǐng
hán
rén
yuǎn
xiāng
yìng

译文

月光皎洁明亮,乌鸦的叫声不停,更漏已经要没有了,屋外摇动轳辘在井里汲水的声音传进房间。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忧愁,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流下泪水。她一夜来眼泪一直流个不停,连枕中的红绵湿透了。两人手拉着手来到庭院,任霜风吹着她的头发。离别的双方难舍难分,告别的话儿听得让人落泪断肠。楼上星光正明亮,北斗星横在夜空,天色渐明,远处传来鸡叫,仿佛催人分别。

逐句剖析

"月皎惊乌栖不定":月光皎洁明亮,乌鸦的叫声不停,

# 月皎惊乌栖不定:用曹操《短歌行》意。此下三句,写天尚未明,全从枕上听来。月皎:月色洁白光明。《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

"更漏将残":更漏已经要没有了,

# 残:一作“阑”。,更漏:即刻漏,古代记时器。

"辘轳牵金井":屋外摇动轳辘在井里汲水的声音传进房间。

# 金井:指用黄铜包装的井栏,是富贵人家景象。张籍《楚妃怨》诗:“梧桐叶下黄金井,横架辘轳牵素绠。”欧阳修《鸭鸩词》:“一声两声人渐起,金片镀轳闻汲水。”,辘轳:井上汲水轳辘转动的声音。一作轣辘。轣辘,即辘轳。因“轳”字是平声字,用在句中失粘,故用“轣辘”。

"唤起两眸清炯炯":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忧愁,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流下泪水。

# 炯炯:明亮貌。,眸:眼珠。

"泪花落枕红棉冷":她一夜来眼泪一直流个不停,连枕中的红绵湿透了。

# 红棉:是指用棉花填充的红色枕头。绵,絮也,即丝绵,以装枕,盖有类近用软枕。

"执手霜风吹鬓影":两人手拉着手来到庭院,任霜风吹着她的头发。

# 执手:是紧握对方之手。

"去意徊徨":离别的双方难舍难分,

# 徊徨:徘徊、彷徨的意思。

"别语愁难听":告别的话儿听得让人落泪断肠。

"楼上阑干横斗柄":楼上星光正明亮,北斗星横在夜空,

# 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阑干:纵横的意思。唐人刘方平《月夜》诗里有“北斗阑干南斗斜”的句子。

"露寒人远鸡相应":天色渐明,远处传来鸡叫,仿佛催人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是北宋词人周邦彦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描绘了情人辞家早行的全过程,上片聚焦离别前,借月、乌、更漏等营造氛围,尽显女子离前悲伤;下片着笔别时执手、别后人远之景。其写作手法独特,句句皆为画面与声响交织,生动展现时间推进、场景转换及人物动态。通过清晰脉络,精准勾勒清秋早行送别图,将难舍离情抒发得酣畅淋漓,还巧妙烘托出当时的时代气息与环境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从词义推断,这首词是周邦彦于秋日清晨告别时所写。至于具体的送别之人是谁,以及创作的具体时间,因缺乏足够资料,现已难以确切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送别词。上片描绘了一幅秋晨送别前的画面,月光明亮惊得乌鸦栖止不定,更漏将残,辘轳在金井中作响。女子被唤起时,两眸清炯炯,泪水打湿了枕头,红绵都透着寒意,尽显女子的悲伤与不舍。下片则着重刻画了两人执手分别的场景,霜风吹动鬓影,离人去意彷徨,别语愁绪难辨。楼上斗柄横斜,在露寒中,人已远去,唯有鸡鸣声相互呼应。整首词通过上下片不同场景的描绘,生动地表达了恋人之间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

2. 写作手法

以景结情:结尾“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通过描写行者远去后所见之景,将离别的愁绪融入到景色之中,含而不露,韵味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烘托:“两眸清炯炯”,写出女子离别时眼睛清澈明亮却又饱含泪花的神态,烘托出她内心的悲伤、紧张与对离别的不舍。感官描写:这首词巧用多种感官描写,全方位地渲染出离别氛围。“月皎惊乌栖不定”,词人借月光与惊飞的乌鸦,勾勒出一幅凄清的月夜图,呈现出视觉画面;同时,乌鸦的飞叫声也传入耳中,带来听觉冲击。“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更漏渐尽的滴答声、辘轳转动及吊桶撞击井口的声响,是纯粹的听觉描写,却也让读者似乎看到了破晓前寂静又略带紧张的画面。

3. 分段赏析

上片着重描绘别前场景。开篇“月皎惊乌栖不定”,短短七字,勾勒出一幅深夜图景。彼时月光皎洁,过于明亮的月色惊扰了巢中乌鸦,使其误以为天明,飞鸣不定。此句从视觉上的“月皎”与听觉中的“乌栖不定”,巧妙暗示出行者通宵未眠。紧接其后的“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则聚焦于听觉。更漏之水即将滴尽,宣告着夜色渐近尾声;远处传来辘轳转动、吊桶撞击井口之声,表明已有早起之人开始汲水。这三句连贯而下,精准呈现出从深夜逐步迈向破晓的时间推移。“唤起”两句,笔锋一转,刻画女方的哀伤。关于“唤起”的施动者,历来有两种解读。一种观点认为是行者,因知晓天已破晓,故而唤醒即将分别之人;另一种看法则是,女子听闻乌鸦惊扰、更漏将残、辘轳响动,从睡梦中惊醒落泪。通观全词,后一种解释更为贴切。“唤起”不仅是前文各类声响引发的结果,更是时间推进的必然走向——离别时刻悄然降临。若将“唤起”理解为行者唤醒女方,无疑会削弱词中所蕴含的深沉离情。“唤起两眸清炯炯”,这双明亮的眼眸并非因充足睡眠而焕发神采,而是源于离别之际的紧张与专注。结合下句“泪花落枕红绵冷”,不难看出,这双眼睛已被泪水反复洗刷,“唤起”之后,泪花依旧闪烁,故而初看“清”澈,再看“炯炯”有神。此句既侧面展现出女子的姣好容颜,又有力烘托出伤感离别的氛围。一个“冷”字,更隐晦道出女子同样彻夜未眠,泪水早已浸透枕芯,连枕中的红绵都仿佛浸染了寒意。下片承接上片,书写别时与别后的情景。开头三句,把别时那种难分难舍的状态描绘得极为传神。“执手”,在古诗文中,常与惜别紧密相连,饱含深情。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诗经・邶风・击鼓》里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皆是如此。这里的“执手霜风吹鬓影”,生动展现出行者在离别前,深深凝望女方,将她鬓发在秋风中微微飘动的模样,镌刻在心底,成为最深刻的记忆。“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表面似在倾诉情感,实则通过动作来展现。作者数次欲走,却又一次次折返,相互倾诉着离别的话语。这些话语,满含离愁别绪,“难听”并非指声音难听,而是因太过哀伤,令人心碎,不忍听闻。终篇两句“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描绘别后景象,别开生面。行者渐行渐远,却仍恋恋不舍,频频回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高楼已隐没于地平线。此时,映入眼帘的唯有横斜的斗柄、渐亮的天色、袭人的寒露与此起彼伏的鸡鸣,愈发凸显出旅途的孤寂。正如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所言:“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如真清之‘断肠院落,一廉风絮。’又‘掩重关、偏城钟鼓’之类是也。”词中的“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同样是以景结情的精妙之笔,韵味悠长,余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极具特色,最突出之处在于,全篇每一句都宛如一幅独特画面,且伴有与之契合的不同声响。正是这一系列画面与音响的精妙搭配,才将那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时间的悄然流逝、场景的自然转换,以及人物表情与动作的连贯变化。创作时,作者尤为注重选取典型事物进行细腻雕琢,像“惊乌”“更漏”“辘轳”“霜风”“鬓影”“斗柄”“鸡鸣”等,无一不是具有代表性的意象。这些事物被巧妙融入词中,赋予了词句更丰富的内涵。不仅如此,作者对动词、形容词的运用也极为考究。像“栖不定”里的“栖”字,精准描绘出乌鹊的栖息状态;“牵金井”的“牵”字,生动呈现出汲水的动作;“唤起”的“唤”字,有力地表现出叫醒这一行为。此外,“吹”“清”“冷”等字词,看似平常,却饱含深意。诸多手法相互交融,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词的表现力,更营造出浓郁的时代气息与独特的环境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词中的情境,真切地感受到那份情感的冲击,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美成能作景语,不能作情语;能入丽字,不能入雅字,以故价微劣于柳。然至“枕痕一线红生玉”,又“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其形容睡起之妙,真能动人。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 “唤起”句,形容睡起之妙。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 末句“鸡相应”,妙在想不到,又晓行时所必到。闽刻谓“鸳鸯冷”三字妙,真不可与谈词。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 张祖望曰:“泪花落枕红绵冷”……苦语也。

清江顺治《词学集成》

# 按首一阕,言未行前,闻乌惊漏残,辘轳响而惊醒泪落。次阕言别时情况凄楚,玉人远而惟鸡相应,更觉凄婉矣。

清黄苏《蓼园词选》说

# “唤起两眸清炯炯”、“闲里觑人毒”、“眼波才动被人情”、“更无言语空相觐”,传神阿堵,已无剩美。

清沈谦《填词杂说》

# 秀语。

近代乔批《片玉集》

# 此纪别之词。从将晓景物说起,而唤睡醒,而倚枕泣别,而临风执手,而临别依依,而行人远去,次第写出,情文相生,为自来录别者希有之作。结句七字神韵无穷,吟讽不厌,在五代词中,亦上乘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此首写送别,景真情真。“月皎”句,点明夜深。“更漏”两句,点明将晓。天将晓即须赶路,故不得不唤人起,但被唤之人猛惊将别,故先眸清,而继之以泪落,落泪至于湿透红绵,则悲伤更甚矣。以次写睡起之情,最为传神。“执手”句,为门外送别时之情景,“风吹鬓影”,写实极生动。“去意”二句,写难分之情亦缠绵。“楼上”两句,则为人去后之景象。斗斜露寒,鸡声四起,而人则去远矣。此作将别前、方别及别后都写得沈着之至。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过《赋羊腰肾羹》

下一篇:宋·释文珦《邃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