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
# 浣衣:洗衣服。,置:安放。,昼日:白天。
"虎自山上驰来":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
# 驰:向往。这里指:老虎从山上(往沙滩)跑下来。
"妇人仓皇沉水避之":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
# 避:躲避。,仓皇:匆忙而慌张。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
# 自若:神情不紧张。
"虎熟视久之":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
# 熟:仔细。
"至以首抵触":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
# 首:头。
"庶几其一就惧":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
# 惧:害怕 。,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而儿痴":可是小孩很天真,
# 痴:此指无知识。
"竟不知":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
"虎亦寻卒去":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
# 去:离开。,卒:最终。,寻:副词,随即,不久。
"噫":估计老虎吃人,
# 噫:估计。
"虎之食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
"先被之以威":可是(
# 被:施加,给......加上。
"而不惧之人":对于)
# 惧:害怕 。
"威亦无所施欤":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文,不仅是对孩童天真烂漫的描绘,更是对勇敢精神的颂歌,鼓励我们在面对生活的风雨时,能够挺起胸膛,勇往直前。
2. 写作手法
对比:文章通过对比妇人与小孩面对老虎时的不同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妇人面对老虎时仓皇躲避,而小孩却泰然自若,继续玩耍。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还突出了主题,即“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细节描写:文章对老虎的行为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如“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这些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老虎试图吓唬小孩的情景,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现场的紧张氛围。直抒胸臆:苏轼在文章中直接表达了对小儿无畏态度的赞赏,以及对老虎威势的轻蔑。这种直接的情感表达使得文章的情感真挚而强烈,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情景交融:文章通过描绘妇人、小儿和老虎的生动场景,以及沙滩、河水等环境背景的渲染,使得整个故事情景交融,栩栩如生。这种描写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还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 分段赏析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短文开篇即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故事发生的场景:“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这句话清晰地勾勒出了妇人和小孩的位置以及妇人的活动。紧接着,“虎自山上驰来”一句,以突兀的笔触将紧张的氛围瞬间营造出来,而妇人的“仓皇沉水避之”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紧张感,凸显了老虎的威猛和妇人的惊恐。“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与妇人的惊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个小孩的表现:“二小儿戏沙上自若”,他们似乎对周围的一切浑然不觉,继续自在地嬉戏。这种“自若”的态度,既展现了小孩的天真无邪,也暗示了他们面对危险时的无知无畏。而老虎对小孩的反应则充满了试探和无奈:“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老虎长时间地观察小孩,甚至用头去触碰他们,希望能引起他们的恐惧,但小孩们的“痴”和“竟不知”却让老虎的威风无从施展。“虎亦寻卒去。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故事的结尾部分,苏轼以简洁的语言总结了老虎的离去:“虎亦寻卒去”。随后,他通过“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这件事的深刻思考。他认为老虎在捕食前通常会先以威风震慑猎物,但对于那些无所畏惧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无从施展了。这种思考既揭示了老虎捕食的习性,也暗含了对人的勇气和智慧的赞赏。
下一篇:宋·释文珦《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