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
·
zài
yòng
qián
yù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5
rǎn
rǎn
zhōng
qiū
guò
xiāo
xiāo
liǎng
bìn
huá
shēn
huà
shì
chén
shā
xiào
kàn
cháo
lái
cháo
liǎo
shēng
fāng
shì
sān
shān
rén
jiā
zǎo
zhī
shēn
shì
liǎng
áo
hǎo
bàn
jīng
gōng
xióng
kuā

译文

中秋时光悄然流逝,两鬓已生出稀疏白发。我寄身于这世间,渺小如一粒尘埃。笑看潮水涨落,如此了却一生。方士求仙于蓬莱三山,渔人漂泊于一叶扁舟。早知人生际遇坎坷难言。不如与李白那样的豪士为伴,共赋雄壮诗篇!

逐句剖析

"苒苒中秋过":中秋时光悄然流逝,

"萧萧两鬓华":两鬓已生出稀疏白发。

"寓身化世一尘沙":我寄身于这世间,渺小如一粒尘埃。

"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笑看潮水涨落,如此了却一生。

"方士三山路":方士求仙于蓬莱三山,

"渔人一叶家":渔人漂泊于一叶扁舟。

"早知身世两聱牙":早知人生际遇坎坷难言。

"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不如与李白那样的豪士为伴,共赋雄壮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歌子·再用前韵》是宋代诗人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以叙事为主,描写旅途中的艰辛与归后的闲适。下片则转向抒情,表达仕隐矛盾的复杂情绪。此词通过旅途见闻与内心独白,展现了苏轼早期仕途中的矛盾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凸显现实困顿(如“两鬓华”)与理想超脱(如“骑鲸公子”)的冲突,深化“仕与隐”的主题矛盾。以小见大:从“潮来潮去”的自然景象(小)引申至“了生涯”的生命感悟(大),以具体意象承载抽象哲思。对比:“寓身此世一尘沙”的渺小感,与“方士三山路”“骑鲸公子”的逍遥形成张力,凸显对现实的疏离。比喻:“寓身此世一尘沙”将自身比作“尘沙”,喻指生命的短暂与渺小,强化人生虚无之感。用典:“方士三山路”化用《史记》中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求仙典故,暗指对长生或超脱的向往。“骑鲸公子”引用李白“骑鲸”仙去的传说(语出杜甫“若逢李白骑鲸鱼”),喻指追随豪士的洒脱精神。象征:“潮来潮去”象征世事变幻、人生起伏,以自然现象隐喻无常之理。双关:“聱牙”本指语言艰涩,此处双关命运坎坷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蔡溪岩》

下一篇:宋·白玉蟾《次韵王将仕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