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长笑王会稽":昔日曾笑王羲之沉迷俗务,
# 王会稽:王羲之,因是会稽人,故称。,异时:前时。
"野鹜膻腥污刀几":他因野鸭的腥味弄脏了刀和案几。
"暮年却得庾安西":晚年幸得庾安西(指庾信)的风骨,
"自厌家鸡题六纸":厌倦平庸之作,题诗六张纸。
# 家鸡:庾翼用来比自己的字。
"二子风流冠当代":这两位风流人物名冠当代,
"顾与儿童争愠喜":却与儿童争执,显得有些可笑。
"秦王十八已龙飞":秦王十八岁时已成就大业,
"嗜好晚将蛇蚓比":但晚年却将书法比作蛇蚓,显得有些怪癖。
"我生百事不挂眼":我一生对万事都不在意,
# 挂眼:碍眼,不顺眼。
"时人谬说云工此":但世人却误以为我擅长书法。
"世间有癖念谁无":世间谁没有癖好呢?
"倾身障簏尤堪鄙":但过于执着于这些癖好是可悲的。
# 障簏:用晋祖约事。祖约性好财。有人访他,他正理财物,怕客所见,以身障筐。
"人生当著几两屐":人生短暂如几双木屐,
"定心肯为微物起":岂能为小事动摇本心?
# 肯:哪肯。
"此墨足支三十年":我的墨足够用三十年,
# 支:使用。
"但恐风霜侵发齿":唯恐岁月催人老。
"非人磨墨墨磨人":不是人在磨墨,而是墨在磨人,
"瓶应未罄罍先耻":瓶子还没空,但坛子却先感到羞耻。
"逝将振衣归故国":我打算归隐田园,
# 故国:故乡。,振衣:抖衣上尘。
"数亩荒园自锄理":亲自打理几亩荒地。
"作书寄君君莫笑":写信给你别笑我,
"但觅来禽与青李":只需找些山禽简单的果子。
"一螺点漆便有余":一螺墨汁就足够了,
# 螺:墨的别名。
"万灶烧松何处使":何必烧那么多松木。
"君不见永宁第中捣龙麝":你没看见永宁府中捣碎龙麝,
# 捣龙麝:指捣麝香和墨为之。
"列屋闲居清且美":奢华生活令人羡慕。
"倒晕连眉秀岭浮":妇女们画眉如山,
"双鸦画鬓香云委":发髻如云,香气扑鼻。
# 委:聚集。
"时闻五斛赐蛾绿":听说有人得到五斛蛾绿,
# 蛾绿:即蛾绿螺,墨名。
"不惜千金求獭髓":不惜花千金买獭髓。
"闻君此诗当大笑":你读到这首诗一定会大笑,
"寒窗冷砚冰生水":寒窗冷砚,冰水生寒。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大量运用典故,如“王会稽”指王羲之,“野鹜膻腥污刀几”用王羲之嫌弃他人书法如野鹜膻腥典故,“暮年却得庾安西,自厌家鸡题六纸”涉及庾翼与王羲之书法相关故事,“秦王十八已龙飞”说秦王嬴政年少成就霸业,晚年书法喜好被比作“蛇蚓”。这些典故丰富了诗歌内涵,借古人之事委婉表达观点,增添文化底蕴。借物抒情:以“墨”为核心,借藏墨、用墨相关之事,抒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非人磨墨墨磨人,瓶应未罄罍先耻”,表面说墨与人的关系,实则感慨人常被外物所累,表达对人生中人与物关系的看法。
2. 分段赏析
开篇至“自厌家鸡题六纸”:苏轼开篇借王会稽(王羲之)曾被人以野鹜比作其书法,暮年又得庾安西(庾翼)认可,庾翼自厌家鸡(自家书法)而学王羲之之事,引发对文化名人在艺术喜好及成就上的感慨,为后文表达自己观点做铺垫。“二子风流冠当代”至“定心肯为微物起”:诗人评价王、庾二人虽为当代风流人物,却仍纠结于书法喜好,如同与儿童争愠喜。再以秦王为例,感慨人生喜好变化。随后表明自己对百事超脱,批判世人过度执着藏墨等癖好,认为不应为微小事物扰乱内心。“此墨足支三十年”至“瓶应未罄罍先耻”:提到自己所藏墨可用多年,担心岁月侵蚀自身,发出 “非人磨墨墨磨人”的感慨,强调不应被外物过度消耗,深化超脱外物的主题。“逝将振衣归故国”至结尾:表达自己将归隐田园,写信告知舒教授不要嘲笑,只需寻找来禽、青李等书法帖,认为少量好墨便足够,何必耗费大量松木烧墨。最后想象舒教授读诗反应,以幽默笔触结束全诗。
上一篇:宋·苏轼《薄薄酒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