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shǒu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3
chūn
qín
yǐn
yuán
háng
lín
huáng
tíng
zhèng
cháng
mǎn
yuàn
liǔ
huā
hán
shí
hòu
xuán
zuān
xīn
huǒ
ruò
xiāng

译文

在屋内听到传来的鸟鸣声,圆亮有力,临摹完王羲之的黄庭法帖,正是太阳当空,还是走出户外散步去。此时正是寒食节后,满院柳絮飞扬,家人忙着钻木取火,点燃火炉,院子里飘荡着木火的香气。

逐句剖析

"春禽叶底引圆吭":在屋内听到传来的鸟鸣声,圆亮有力,

# 引圆吭:形容鸣声圆润。

"临罢黄庭日正长":临摹完王羲之的黄庭法帖,正是太阳当空,还是走出户外散步去。

# 黄庭:道经名。此指《黄庭经法帖》。

"满院柳花寒食后":此时正是寒食节后,满院柳絮飞扬,

# 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古时是日禁火寒食。,柳花:柳絮。

"旋钻新火爇炉香":家人忙着钻木取火,点燃火炉,院子里飘荡着木火的香气。

# 爇:点燃。,钻新火:钻木取火。此指清明节取新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五首(其四)》是一首北宋诗人秦观的七言绝句。诗的开篇,以春禽于树叶间发出的清脆啼鸣声起笔,瞬间营造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次句描绘此时阳光正好,时光悠长,从中透露出一种闲适从容的生活状态。第三句点明时节已是暮春,让读者对诗歌所描绘的时间背景有了清晰认知。而末句则是对古代寒食节习俗的生动反映,从中不难看出诗人对春日生活的那份细致品味与尽情享受。 这首诗描绘的是京城寒食节后的市井风情画卷,全然没有暮春时节常见的凄凉与伤感之感。它既展现了诗人闲雅自适的生活情趣,又呈现出平常而又充满世俗气息的京都生活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五首诗构成了一组完整的组诗,乃是秦观于元祐年间(1086-1094年)在京城担任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一职时创作的。这组诗并非在同一天或同一时期一气呵成,而是在日常的时光里,秦观随时因外界事物触发内心感触,有感而发,随口吟诵,信手拈来。由于这些诗都是在春天创作的,所以被命名为“春日五首”。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首,便是其中的第四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代秦观创作的七言绝句,属于写景抒情类诗歌。描绘了春日里的诸多生活场景,春禽在树叶下婉转啼叫,诗人临完《黄庭经》发觉白昼渐长,寒食节后满院飘着柳花,随即钻木取新火点燃炉香,营造出一种闲适、惬意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悠然生活的享受。

2. 分段赏析

“春禽叶底引圆吭,临罢黄庭日正长。”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春禽在叶底婉转啼鸣,“引圆吭”生动地表现出鸟儿啼叫时的欢快姿态,仿佛在向人们展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临罢黄庭日正长”,则将视角转向室内,主人公沉浸在临摹《黄庭经》的乐趣中,不知不觉时间已到正午,白昼漫长,更凸显出这份闲适的心境。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满院柳花寒食后,旋钻新火爇炉香。”前一句描绘了寒食节过后,满院柳花飘飞的景象。柳花轻柔飘落,给庭院增添了一份浪漫与诗意。“满院”一词强调了这种景象的浓郁氛围。后一句“旋钻新火爇炉香”,则描述了主人公钻燧取新火,点燃炉中香料的动作。“旋”字体现了动作的迅速与自然,暗示出这是寒食节后的传统习俗。钻新火、爇炉香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生活气息,还进一步烘托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春日生活的美好与惬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是一组春日景物诗,笔调轻松,极富情致,逸趣横生。

现代贾炳棣《唐宋诗词三十家·李清照秦观诗词精选》

# 这里选录的是前四首。这四首之间内容上并无必然的逻辑联系和层次关系,大抵一首写一时或一地的风景与情思,联缀起来,则组成了一幅风景清雅、情趣盎然的京师春意画卷。

现代刘尊明《秦观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郑刚中《哦诗》

下一篇:宋·宋无《罗唝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