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ān
niú
huā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3
yín
hàn
chū
lòu
cán
rén
lán
gān
xiān
rǎn
tiān
biān
rén
jiān
xiàng
xiǎo
kàn

译文

银河刚刚移动,更漏声即将残尽,仿佛是在云端漫步的仙人倚靠着玉石栏杆。仙人的衣裳被天边的碧色染就,把这美丽的颜色赐予人间,让人们在拂晓时欣赏 。

逐句剖析

"银汉初移漏欲残":银河刚刚移动,更漏声即将残尽,

# 银汉:天河,银河。

"步虚人倚玉阑干":仿佛是在云端漫步的仙人倚靠着玉石栏杆。

# 步虚人:本指道士,今用之比喻牵牛花。

"仙衣染得天边碧":仙人的衣裳被天边的碧色染就,

# 仙衣:指牵牛花叶。

"乞与人间向晓看":把这美丽的颜色赐予人间,让人们在拂晓时欣赏 。

# 向晓:清晨、拂晓。,乞与:给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牵牛花》是宋代秦观所作。诗中描绘了拂晓时分牵牛花的美丽。以“银汉初移漏欲残,步虚人倚玉阑干”营造出静谧而空灵的氛围,仿佛仙人在天将晓未晓之际凭栏而立。“仙衣染得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看”将牵牛花比作仙人染上天边碧色的衣裳,赐予人间在拂晓时观赏,突出其超凡脱俗之美。首联“银汉初移漏欲残,步虚人倚玉阑干”,点明时间为拂晓,刻画人物姿态,营造出静谧、清幽的氛围,为后文写牵牛花做铺垫。颔联“仙衣染得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看”,聚焦牵牛花,以奇特想象描绘其颜色,将牵牛花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运用想象和比喻,把牵牛花想象成仙人之衣,赋予其神秘而美好的色彩,借抒情,借描绘牵牛花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银汉初移漏欲残,步虚人倚玉阑干”中“银汉初移”点明时间是在深夜向拂晓过渡之际,银河的位置悄然变动,暗示着时光的流转。“漏欲残”则通过更漏声即将消逝,进一步强化了黎明将至的氛围。“步虚人倚玉阑干”,诗人想象有仙人在云端漫步,此刻正倚靠在玉阑干旁。“步虚”一词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仿佛让人置身于仙境之中。此联通过对时间和场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且略带神秘的氛围,为后文牵牛花的出场做了铺垫。颔联“仙衣染得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看”这一联是对牵牛花的正面描写。诗人将牵牛花比作仙人的衣裳,说它染上了天边的碧色,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牵牛花的颜色如同天边的碧色般清新、美丽且超凡脱俗。“乞与人间向晓看”,意思是仙人把这美丽的牵牛花赐予人间,让人们在拂晓时欣赏。一个“乞”字,赋予了牵牛花一种珍贵、难得的意味,仿佛它是仙人特意恩赐给人间的宝物。此联通过奇妙的想象和精妙的比喻,不仅写出了牵牛花的美丽,更传达出诗人对牵牛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龙翰《对月》

下一篇:宋·晏殊《句(其三十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