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3
jiá
xīn
zhù
juàn
qín
shū
sàn
chí
táng
fǎn
zhào
chū
cuì
huáng
xiāng
xìng
shēn
chù
jiàn
yóu

译文

穿着新做成的夹衣,在春日有些困倦,懒得再弹琴看书,因春困而策杖散步在池塘周围,这时太阳才刚刚照到池面上,反射着光芒。自己在池水周围散步,翠碧鸟和黄鹂受惊而起,相继飞去,自己只得低头观赏在荐丝深处穿来穿去的游鱼。

逐句剖析

"夹衣新著倦琴书":穿着新做成的夹衣,在春日有些困倦,懒得再弹琴看书,

# 著:做。

"散策池塘返照初":因春困而策杖散步在池塘周围,这时太阳才刚刚照到池面上,反射着光芒。

# 散策:策杖散步。

"翠碧黄鹂相续去":自己在池水周围散步,翠碧鸟和黄鹂受惊而起,相继飞去,

# 翠碧:鸟名,其羽毛是翠碧色。

"荇丝深处见游鱼":自己只得低头观赏在荐丝深处穿来穿去的游鱼。

# 荇丝:即荇菜,一种多年生水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五首(其三)》是宋代秦观创作的七言绝句。主题围绕春日闲适之景与诗人心境,诗中首句描绘诗人新换夹衣,倦怠于琴书之事,呈现慵懒之态;次句写诗人手持手杖,在池塘边散步,此时夕阳初照,营造出宁静温馨氛围;后两句聚焦园中景色,黄鹂翠碧,相继飞去,荇丝深处可见游鱼嬉戏。语言清新自然,以白描手法勾勒春日画面。从人物状态到自然景色,层次分明,动静结合,“翠碧黄鹂相续去”为动景,“荇丝深处见游鱼”动静相融,生动展现春景的活力。首联从人物入手,引出春日活动场景;颔联则专注于自然景色描写,进一步渲染春日氛围,情景交融。此诗体现秦观诗歌清新婉丽的风格特点,于平淡中见韵味,将春日景致与诗人心境巧妙融合,给人以闲适愉悦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春日五首(其三)》由秦观创作。元祐年间(1086-1094年),秦观在京师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任职期间,他随时有感而发,信口吟出这组诗,并非一时一地所作。因皆为春时所写,故统称“春日五首”,此诗为组诗中的第三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描绘了诗人读书之余,手持手杖漫步池塘边的情景,展现了林池间翠碧黄鹂相继飞去、荇丝深处游鱼嬉戏等春日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因景而心境焕然一新,从倦怠转为愉悦的情感。

2. 分段赏析

首句“夹衣新著倦琴书”,“夹衣新著”点明时节为春日,诗人换上新夹衣,营造出一种清新之感。“倦琴书”则巧妙传达出诗人在春日里对日常琴书之事产生的倦怠情绪,为后文的散步观景做铺垫,侧面体现出春日慵懒闲适的氛围。次句“散策池塘返照初”,“散策”描绘出诗人手持手杖悠然漫步的状态,“池塘”明确地点,“返照初”写出夕阳刚刚开始映照的情景,勾勒出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展现诗人在春日傍晚于池塘边散步的惬意,将人物活动与自然景色相融合。后两句“翠碧黄鹂相续去,荇丝深处见游鱼”,“翠碧黄鹂相续去”从视觉角度,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翠碧的黄鹂相继飞去的动态画面,给人以活泼之感;“荇丝深处见游鱼”则在静态的荇丝背景下,展现出游鱼穿梭其中的灵动场景,动静结合,进一步凸显林池春景的生机与活力,诗人看到此景,原本倦怠的心情也随之焕然一新,情景交融,尽显春日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是一组春日景物诗,笔调轻松,极富情致,逸趣横生。

现代山东社会科学院《东岳论丛》杂志主编贾炳棣《唐宋诗词三十家·李清照秦观诗词精选》

# 这里选录的是前四首。这四首之间内容上并无必然的逻辑联系和层次关系,大抵一首写一时或一地的风景与情思,联缀起来,则组成了一幅风景清雅、情趣盎然的京师春意画卷。

现代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尊明《秦观集》《秦观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浣溪沙·锦帐重重卷暮霞》

下一篇:宋·杨时《春日五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