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髻松松绾就":挽了一个松松的云髻,
# 绾:一作挽。,宝髻: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发髻。
"铅华淡淡妆成":脸上淡淡的妆容,尽显淡雅。
# 铅华:铅粉、脂粉。
"青烟翠雾罩轻盈":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轻盈的身体,
# 青烟翠雾罩轻盈:“青烟翠雾”二句:形容珠翠冠的盛饰,皆为妇女的头饰。轻盈:形容女子的仪态美。
"飞絮游丝无定":她的舞姿就像那飞絮、游丝,飘忽不定。
"相见争如不见":此番相见后相思更甚,不如不见,
# 争如:怎如、倒不如。
"有情何似无情":多情不如无情。
# 有:一作多。
"笙歌散后酒初醒":笙歌结束,酒宴散场,从醉意中醒来,
"深院月斜人静":只见深深庭院中斜月高挂,寂静无声。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艳情词。它描绘了宴会上舞女松挽宝髻、淡施铅华的形象,以“青烟翠雾”营造出虚恍迷离之境,借景抒情,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舞女的爱慕之情,以及宴散酒醒后独处深院的落寞心境。
2. 写作手法
比喻:“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将舞女的罗衣比作青烟翠雾,形象地展现其轻柔缥缈;把她的舞姿比作飞絮游丝,生动描绘出舞姿的轻盈优美、飘忽灵动。侧面描写:“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未从正面直接描绘舞女的容貌之美,而是通过描写她松松挽起的发髻、淡淡涂抹的脂粉,从外在妆扮的细节着笔,以简笔勾勒出其淡雅绝俗的形象;“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将舞女比作青烟翠雾,以飞絮游丝来形容她的体态与舞姿,渲染出其轻歌曼舞时的飘逸灵动,从侧面展现出舞女的风姿神韵。
3. 分段赏析
上片“宝髻松松绾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从人物形象与姿态入手描绘。“宝髻松松绾就,铅华淡淡妆成”,以简洁的笔触勾勒舞女形象,她发髻松绾,妆容淡雅,不施浓妆艳抹,却尽显自然之美,体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运用比喻,将舞女的罗衣比作青烟翠雾,形象地展现其衣饰的轻柔缥缈,又以飞絮游丝比喻她的舞姿,生动描绘出舞姿的轻盈优美、飘忽灵动,营造出一种虚恍迷离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舞女的绰约风姿。下片“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重在抒情与营造氛围。“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这两句以理性的语言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波澜。表面上说相见不如不见,多情不如无情,实则是因对舞女情根深种,相思之苦难耐,才发出这般无奈之语,更凸显出舞女的魅力与主人公的深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描绘宴会结束、主人公酒醒后的场景,“笙歌散后”点明热闹散去,“酒初醒”暗示主人公此前借酒消愁,而此时独自面对“深院月斜人静”的寂静冷清,将追思、怅惘等复杂情感融入这一景语之中,达到了含蓄蕴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去体会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
4. 作品点评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词作不加虚饰,直抒胸臆。词中“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堪称写情佳句,以直白且深刻的表达,展现出复杂微妙的情感。此句也表明,司马光并非刻板的假道学之人,而是能够坦率表达真挚情感,体现出其词作在情感抒发上的率真与可贵。
# 司马文正公言行俱高,然亦每有谑语,尝作诗云:“由来狱吏少和气,皋陶之状如削瓜。”又有长短句云:“宝髻匆匆梳就”(词略)。风味极不浅,乃《西江月》词也。
宋赵德麟《侯鲭录》卷八
# 姜叔明论司马温公席上《西江月》词所谓“宝髻松松绾就”者,此宣和间耻温公独为君子,托为词,然《青箱》《东皋》又有温公《阮郎归》《锦堂春》,若张忠定、韩魏公、曹修古、吴毅甫、文丞相诸公,并有赋咏,寄情不浅,即都官有《花娘歌》《翡翠词》,《侯鲭录》载之云:“谨厚者亦复为之。”吴处厚曰:“文章纯古,不害其为邪,文章艳丽,不害其为正。世或见文章铺陈仁义道德,便谓是正人,若言及花草月露,便谓邪人,亦不尽然也。”
明梅鼎祚《青泥莲花记》卷七
# 温公《西江月》(略):人非太上,未免有情,当不以此污其白璧也。
清冯金伯《词苑萃编》卷四
# 司马温公《西江月》(词略),极艳冶之致。或谓决非公作……抑知靖节《闲情》,何伤盛德。同时范文正、韩忠献均有丽词,安知不别有寄托。若谓绮语不宜犯,以训子弟则可,不应以律前贤。
清邓廷桢《听秋声馆词话》卷十九
# 司马温公词,有“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之句数公勋德才望,昭昭千古,而所作小词,非不尽态极妍,然不涉秽语,故不为法秀道人师呵。《闲情集》卷一:真情至语,《西厢》“多情总被无情恼”,浅矣。
清陈廷焯《词坛丛话》
# 约指银钩弹落雁,搔头宝髻咏佳人。漫固绮语轻温潞,著手能令天下春。(注:首句用潞公(文彦博)诗,次句用温公词。)
清杨深秀《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五十首》(专论山右诗人)
# 明妃曲未逊欧王,司马才如蜀郡扬。更喜酒醒人散处,月明深院对新妆。
清李希深《论诗绝句四十首》
上一篇:宋·晁说之《飘流》
下一篇:宋·宋伯仁《佳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