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骑入榆关":千万骑兵浩荡进入榆关,
"皋兰苦战还":从皋兰历经苦战得胜回还。
"摧锋佩刀缺":冲锋陷阵,佩刀的刃口都已残缺,
# 摧:原作樵,据陈本、四库本改。
"蹋血马蹄殷":踏过血迹,马蹄也被染成赤斑。
"铙吹来风外":凯歌声从风中传来,
"牛羊出雾间":茫茫雾霭里牛羊缓缓出现。
"须知沙塞恶":要知道边塞环境何等恶劣,
"壮士变衰颜":能让壮士青春不再、容颜衰残。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1. 分段赏析
首联“万骑入榆关,皋兰苦战还”描写将士出征与征战归来的场景。“万骑入榆关”以宏大的气势展现大军入关的壮阔画面,“皋兰苦战还”则点明征战地点与艰辛,“苦战”二字为全诗奠定悲壮基调,既写出战争的激烈,也暗示将士的英勇无畏。颔联“摧锋佩刀缺,蹋血马蹄殷”对战斗细节的刻画。“摧锋佩刀缺”写将士冲锋陷阵,致使佩刀残缺,凸显战斗的惨烈与将士的拼杀之猛;“蹋血马蹄殷”以马蹄被鲜血染红的画面,从侧面渲染战场的血腥,两句通过具体的兵器与战马状态,生动展现出战争的残酷与悲壮。颈联“铙吹来风外,牛羊出雾间”是战后场景的描写。“铙吹”即军乐,风外传来的铙吹之声,既带有胜利的喜悦,又在苍茫边塞中显露出几分苍凉;“牛羊出雾间”则展现出边塞战后的宁静景象,雾气弥漫中牛羊缓缓出现,与前两联的激烈战斗形成鲜明对比,一刚一柔,体现出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尾联“须知沙塞恶,壮士变衰颜”是对整首诗的总结与感慨。“沙塞恶”直接点明边塞环境的恶劣,不仅有自然条件的艰苦,更有战争的残酷;“壮士变衰颜”则写出将士因长期征战,容颜衰老,抒发了对将士们的同情,也暗含对战争的反思,客观地揭示了战争给人带来的身心伤害。
上一篇:宋·陆游《客意》
下一篇:宋·陆游《看梅绝句五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