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yáng
shào
nián
xíng

朝代:宋作者:司马光浏览量:3
tóng
tuó
shàng
táo
huā
hóng
luò
yáng
chù
chūn
fēng
qīng
jié
wěi
lián
qián
cōng
xiāng
cóng
shè
liè
běi
máng
dōng
liú
biān
zòng
wèi
yún
qīng
shān
tuán
tuán
zài
hóng
yún
fēn
diàn
sàn
yǐng
huáng
shì
míng
chū

译文

铜驼街巷的桃花开得正艳,红霞似火,洛阳城中处处荡漾着和煦的春风。青丝编成的马尾结系着名贵的连钱骢马,少年们结伴策马,到北邙山东侧射猎。挥鞭疾驰、搭箭射猎的豪情尚未停歇,青翠的山峦环抱间,托起一轮红日。如云散电逝般,人马倏忽间消失无影,黄鸡尚未报晓,少年们已再度整装出发。

逐句剖析

"铜驼陌上桃花红":铜驼街巷的桃花开得正艳,红霞似火,

"洛阳无处无春风":洛阳城中处处荡漾着和煦的春风。

"青丝结尾连钱骢":青丝编成的马尾结系着名贵的连钱骢马,

# 连钱骢:马名。

"相从射猎北邙东":少年们结伴策马,到北邙山东侧射猎。

"流鞭纵镝未云毕":挥鞭疾驰、搭箭射猎的豪情尚未停歇,

# 纵镝:射箭。镝:箭头。,流鞭:不停地挥鞭。

"青山团团载红日":青翠的山峦环抱间,托起一轮红日。

"云分电散无影迹":如云散电逝般,人马倏忽间消失无影,

# 云分电散:似云电一样散失。

"黄鸡示鸣已复出":黄鸡尚未报晓,少年们已再度整装出发。

# 黄鸡:鸡毛呈茶色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洛阳少年行》是北宋司马光所创作的一首讽刺王孙公子淫逸游乐生活的七言古诗。此诗通过洛阳少年的春日游猎,展现了北宋都城洛阳的繁华与活力。诗中既有对自然春色的细腻描绘(如桃花、春风、青山红日),亦通过动态的狩猎场景(策马、射箭)和时空转换(从清晨至次日黎明),隐喻青春的热烈与易逝。司马光以史笔写诗,既显豪迈之气,又含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铜驼陌上桃花红,洛阳无处无春风”“铜驼陌”指洛阳城内的繁华街道,因汉代铸造铜驼而得名。此句以桃花盛开渲染春意,暗含洛阳的繁华与生机。通过双重否定“无处无”强调春风遍及全城,既写自然之春,亦隐喻洛阳的繁华与活力。“青丝尾结连钱骢,相从射猎北邙东”“青丝”指马尾装饰,“连钱骢”是青白相间的骏马,此句以马具和马匹的华贵,衬托少年游猎的意气风发。“北邙”是洛阳城东的山地,古为墓葬区,亦为狩猎之地。此句展现少年驰骋的英姿与豪情。“流鞭纵镝未云毕,青山团团载红日”“流鞭”形容马鞭挥动如流水,“纵镝”指射箭,动态描写突显狩猎的激烈与少年的奔放。以自然景色烘托时间流转,青山与红日形成壮丽画面,暗喻少年游猎从清晨持续至日暮。“云分电散无影迹,黄鸡未鸣已复出”比喻狩猎结束后的迅疾离场,既写行动之快,亦暗含时光易逝的哲思。以“黄鸡未鸣”反衬少年的精力充沛,暗含对青春短暂与生命热情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

下一篇:宋·郑震《荆南别贾制书东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