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孤烟过洞庭":落日时分,一叶小舟漂过洞庭,好似一缕孤烟浮动,
"黄陵祠畔白蘋汀":只见黄陵祠畔是一片长满白蘋的小洲。
# 汀:水边平地,小洲。,白蘋:一作“白苹”。水中的一种浮草。,黄陵祠:祭祀舜的妃子娥皇、女英的黄陵庙,在洞庭湖南岸。黄陵:在洞庭湖南岸,祭祀湘君、湘夫人之庙。
"欲知万里苍梧眼":想知道当日二妃是怎样长望苍梧,
# 苍梧:九疑山,传说为舜死处和埋葬之地,在今湖南宁远县南,与洞庭湖遥处湖南南北两端。
"泪尽君山一点青":眼泪流尽的,就看那湖中君山,那青青的一点痕迹就是她们最后一滴泪所化。
# 泪尽君山一点青:原注:此诗据《艇斋诗话》增。君山:在洞庭湖偏北水域,相传为二妃湘君、湘夫人居处。舜帝死,二妃面对湘江痛哭,眼泪滴在江边的竹子上,点点成斑。
南宋词人
张元幹(1091~1160?),南宋词人。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芦川老隐,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曾官至将作少监,秦桧当权时致仕南归,后因作词赠送主战派胡铨,触怒秦桧,削除官籍。张元幹与张孝祥合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尤以词著称,早期多为流连光景、离别相思之作,风格清丽妩媚;北宋灭亡后,词风一变,内容多感慨国家兴亡,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风格激越高昂,豪迈奔放。其诗“清新而有法度,蔚然出尘”,受苏轼、黄庭坚影响颇深。著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潇湘图》中的画面景致,整首诗借《潇湘图》中的落日、孤烟、黄陵祠、白苹洲、君山等意象,生动地再现了画作的画面,同时赋予其丰富的情感内涵。
2. 写作手法
用典:后两句“欲知万里苍梧眼,泪尽君山一点青”运用了舜帝南巡崩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泪洒湘竹,死于江湘之间的典故:相传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尧帝的女儿,得知舜帝死讯后悲痛欲绝,千里迢迢南下寻找。这两句诗将君山的青色说成是二妃泪水染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浪漫色彩。
3. 分段赏析
首句“落日孤烟过洞庭”,描绘了在夕阳西下的时刻,一缕孤烟袅袅升起,越过广阔的洞庭湖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同时引发读者对于那孤烟下的孤帆所驶向何方的遐想,或许是驶向家乡,给人以漂泊之感。次句“黄陵祠畔白蘋汀”,点明了地点,黄陵祠旁生长着白苹的水边小洲,让人联想到祠中的娥皇、女英,她们或许正伫立在白苹丛中极目远望,望眼欲穿,盼望着能见到所思之人,增添了画面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情感色彩。后两句“欲知万里苍梧眼,泪尽君山一点青”,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视角延伸到万里之外的苍梧,那是舜帝的归宿之地,提出舜帝能否看到相隔万里的娥皇、女英饱含相思的泪眼,以及那洞庭湖畔由她们最后一滴相思泪化成的青青君山的疑问,借娥皇女英对舜帝的思念,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将自然之景与历史传说相结合,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浓郁,意蕴更加深远,既展现了对画面中景色的描绘,又融入了动人的情感故事。
上一篇:宋·张元干《岁寒三友图》
下一篇:宋·范成大《霜天晓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