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líng
wáng
·
·
juǎn
zhū

朝代:宋作者:张元干浏览量:3
juǎn
zhū
zhāo
qīng
yīn
zhà
lán
gān
wài
yān
liǔ
nòng
qíng
fāng
cǎo
qīn
jiē
yìng
hóng
yào
dōng
fēng
huā
è
chuī
luò
shāo
tóu
nèn
è
píng
shān
yǎn
chén
shuǐ
juàn
xūn
zhōng
jiǔ
xīn
qíng
qiè
bēi
sháo
xín
jiù
jīng
luò
zhèng
nián
shào
shū
kuáng
xiào
zhù
zhàng
yóu
cuī
shū
lüè
céng
chí
dào
tóng
zài
shàng
lín
xié
shǒu
dēng
chū
guò
zǎo
gòng
yuē
yòu
zhēng
xìn
piāo
niàn
xíng
shèn
fěn
dàn
jīn
yīn
duàn
xián
suǒ
qióng
zhī
yuè
chūn
zuó
chàng
bié
hòu
huá
biǎo
huí
shuāng
xiāng
chú
shì
xiàng
zuì
zàn
wàng
què

译文

卷起珍珠帘子,清晨的雨刚刚停歇,天气初晴,还有些阴云。栏杆外、如烟的柳树在初晴的阳光下舞动,芳草蔓延到台阶,映衬着红色的芍药花。可恶的东风嫉妒花朵。一阵无情的风将梢头上娇嫩花叶吹落。我把屏风紧掩、沉水香也懒得再熏,因喝酒会醉,总是怕看见酒盅。回想从前在汴京,正是少年时代,时常纵情欢乐,也曾迷恋于歌舞表演者。常常准备好华丽的车马,催促美人快些出发游玩。曾经同乘一辆车奔驰在宽广的大街上,也曾携手在上林苑里一起开怀,刚刚玩完热闹的元宵佳节,又早早约定佳期再见。不想会有今日,到处漂泊孤单如浮萍。寂寞啊寂寞,更加思念当日相依相伴的情人。恐怕她衣上的香粉已经消淡,琴弦上也久不弹奏,自从和她分别之后,至今没有音信,也不知她的面容,是否还和以前一样冠压群芳。怅恨分别之后,一切都在变化,万事如过眼烟云,不知何时能化作一只仙鹤,飞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我的相思之情无法忘却,只能在酒醉的时候、才能暂时忘却。

逐句剖析

"卷珠箔":卷起珍珠帘子,

# 箔:竹帘。

"朝雨轻阴乍阁":清晨的雨刚刚停歇,天气初晴,还有些阴云。

# 乍阁:初停。阁:同“搁”,停止。,轻阴:天稍微有些阴。

"阑干外":栏杆外、

# 阑干:同上文“箔”,竹帘。

"烟柳弄晴":如烟的柳树在初晴的阳光下舞动,

# 烟柳:像烟一样的柳树。

"芳草侵阶映红药":芳草蔓延到台阶,映衬着红色的芍药花。

# 侵阶:指草长上了台阶。

"东风妒花恶":可恶的东风嫉妒花朵。

# 东风妒花恶:东风因为妒忌花而变得坏恶。

"吹落梢头嫩萼":一阵无情的风将梢头上娇嫩花叶吹落。

# 嫩萼: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

"屏山掩、":我把屏风紧掩、

"沉水倦熏":沉水香也懒得再熏,

# 沉水倦熏:沉香因为疲倦而懒得再熏。沉香,香料名。

"中酒心情怯杯勺":因喝酒会醉,总是怕看见酒盅。

# 杯勺:盛酒之器,这里代指酒。,中酒:醉酒。

"寻思旧京洛":回想从前在汴京,

# 旧京洛:洛阳,这里指北宋皇城汴京。

"正年少疏狂":正是少年时代,时常纵情欢乐,

"歌笑迷著":也曾迷恋于歌舞表演者。

# 迷著:非常迷人。著,非常。

"障泥油壁催梳掠":常常准备好华丽的车马,催促美人快些出发游玩。

# 催梳掠:催着梳子略过头发。,油壁:原指车上油饰之壁,这里代指车。,障泥:挂在马腹两边,用来庶挡尘土的马具,这里指代马。

"曾驰道同载":曾经同乘一辆车奔驰在宽广的大街上,

# 驰道:秦代专供帝王行驶车马的道路。这里指代表京城的大道。

"上林携手":也曾携手在上林苑里一起开怀,

# 上林:秦、汉时苑名,专供帝王行猎的场所,这里泛指京都园林。

"灯夜初过早共约":刚刚玩完热闹的元宵佳节,又早早约定佳期再见。

# 灯夜:元宵夜。

"又争信漂泊":不想会有今日,到处漂泊孤单如浮萍。

# 争信漂泊:不想会有今日,到处漂泊孤单。

"寂寞":寂寞啊寂寞,

"念行乐":更加思念当日相依相伴的情人。

# 念:思念。

"甚粉淡衣襟":恐怕她衣上的香粉已经消淡,

# 衣襟:衣服打开的地方。

"音断弦索":琴弦上也久不弹奏,

# 弦索:泛指弦乐器。

"琼枝璧月春如昨":自从和她分别之后,至今没有音信,也不知她的面容,是否还和以前一样冠压群芳。

# 琼枝璧月:喻美好生活。

"怅别后华表":怅恨分别之后,一切都在变化,万事如过眼烟云,

# 华表:古代设在宫殿、城垣或陵墓等前作为标志和装饰用的大柱。

"那回双鹤":不知何时能化作一只仙鹤,飞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

"相思除是":我的相思之情无法忘却,

"向醉里、":只能在酒醉的时候、

"暂忘却":才能暂时忘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兰陵王·卷珠箔》是宋代张元干所作,被收录于《宋词三百首》。上片寓情于景,实写词人当下心境,春日迷人景色跃然纸上。中片追忆往昔游乐情景,以乐景衬哀情。下片从回忆转入别后思念,着重抒写离恨。整首词借景与忆,描绘春日之景与对美好故国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沧桑之变的感慨,抒发“黍离”之悲。写作上,借景抒情、今昔对比,将情感融于景色与回忆之中。词境沉郁婉丽,既有对往昔的眷恋与对当下的悲叹,又以婉丽笔触勾勒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张元幹(1091~1160?),南宋词人。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芦川老隐,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曾官至将作少监,秦桧当权时致仕南归,后因作词赠送主战派胡铨,触怒秦桧,削除官籍。张元幹与张孝祥合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尤以词著称,早期多为流连光景、离别相思之作,风格清丽妩媚;北宋灭亡后,词风一变,内容多感慨国家兴亡,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风格激越高昂,豪迈奔放。其诗“清新而有法度,蔚然出尘”,受苏轼、黄庭坚影响颇深。著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兰陵王》乃词人壮年时所作,彼时他因靖康之难,于亲身经历战火浩劫后,从沦陷的北方迁居至临安。北宋王朝在靖康之变中覆灭,山河破碎、世事沧桑。词人登楼远眺,江南春日美景映入眼帘,可往昔故国繁华不再。触景生情之下,心中涌起对昔日北宋山河的深切怀念,遂挥笔写下此词,以寄满腔黍离之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身世题材的词。描绘了春日里朝雨初停,词人卷帘看到烟柳、芳草、红药等景色,东风吹落花萼,引发愁思。通过回忆年少时在京洛的纵情欢乐,如与友人同游、灯夜相约等,体现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表达了如今漂泊寂寞的怅惘,以及只能借醉暂忘相思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阕“朝雨轻阴乍阁。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描绘春日雨后初晴之景,以烟柳、芳草、红药等营造出清新氛围,却又借东风吹落花萼,表达内心的愁绪。承上启下:上片多写当下登楼所见春景、自身心绪(如“卷珠箔”后的烟柳、芳草等景,“中酒心情怯杯勺”的心境);“寻思旧京洛”开启回忆,由眼前伤春、自身情状,转入对往昔在京洛年少疏狂、歌笑游乐生活的追忆,又为下片抒发别后思念故国、离恨等情做铺垫,让词的时空与情感自然流转,串联起今昔,使表意层次更丰富。化用:“卷珠箔,朝雨轻阴乍阁”,化用了王维《书事》中“轻阴阁小雨”的诗意。

3. 分段赏析

李攀龙在《草堂诗余隽》中评点此词结构:“上是酒后见春光,中是约后误佳期,下是相思如梦中人。”就上片来看,开篇“卷珠箔”二句,巧妙化用王维《书事》中“轻阴阁小雨”之意,点明雨后阴天的环境。“阑干外”之后,词人笔下展现出从楼上眺望的春日景致:如烟的柳丝在晴光里摇曳,阶下青草与芍药相映,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柳弄晴”画面。这里并非单纯咏柳,而是借柳勾起词人折柳送别的情思。紧接着,“东风”二句笔锋陡转,强劲东风吹落初绽之花,营造出凄然伤神的氛围。“屏山掩”三句,与前文所见之景相呼应,词人寓情于景,真切展现出当时的心境。一句“怯杯勺”,将词人畏惧饮酒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也暗示出词人平日里常借酒消愁的情形。词的中片以追忆往昔游乐之景为脉络。“寻思旧京洛”一句承前启后,词人从当下的伤春惜别之绪,陡然回溯至昔日汴京的繁华岁月,在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中,自然流露出深沉的爱国情怀。这一“旧”字,不仅承载着时光的印记,更暗含着朝代更迭的沧桑巨变。“正年少疏狂”三句,词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年少时于汴京逍遥自在的生活图景;“曾驰道同载”三句,则以写意之法铺陈往昔游赏之乐,同载而行、携手漫步、共赴邀约,年少轻狂时的欢愉情状跃然纸上,行文间洋溢着热闹欢快的氛围。然而,“又争信飘泊”一句如惊雷乍响,瞬间截断回忆,笔法似断实连,尽显顿挫之妙。词人由此从梦幻般的往昔跌回现实,情感跌宕起伏,满心的惆怅与感伤倾泻而出。曾经商业繁荣、歌舞升平的汴京,如今已沦陷于金兵铁蹄之下,而词人自己亦被迫踏上漂泊逃难之路。昔日的欢愉与当下的孤寂形成强烈反差,以乐衬哀,更显悲戚之深、飘零之苦。词至下片,笔锋从往昔追忆转向别后相思,集中抒发离恨别愁。“寂寞,念行乐”起笔,巧妙承接上文从年少“疏狂”到乱世“飘泊”的情感脉络,将对故人的深切思念融入其中。“甚粉淡衣襟”三句,词人驰骋想象,勾勒出昔日歌女褪去风尘、容颜依旧的模样,笔触间既有对故人的牵挂,亦暗含对故都繁华的眷恋。“琼枝璧月春如昨”一句,化用典故喻指往昔美好岁月,短短数字,将思念故人、怀恋故都的情愫交织得朦胧而深沉,爱国之意隐于字里行间。继而,词人直抒胸臆,以“怅别后华表”二句借典抒情,喟叹世事沧桑、好景难再。“怅”字领起,将家国巨变的深沉感慨,寄寓在含蓄委婉的笔触之中。词作收尾处“相思除是”二句,以质朴口语倾诉衷肠,情感真挚动人。“向醉里、暂忘却”一句,如百川归海,将相思之苦、家国之痛尽皆收束,余韵悠长。其“辞尽意不尽”的韵味,与李清照《菩萨蛮》中“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悲怆遥相呼应,二者皆借醉意暂忘伤痛,却更显眷念故土的无尽隐痛,可谓异曲同工。

4. 作品点评

此阕饱含爱国情怀的词作,情韵交融,委婉深挚,尽显动人魅力。在艺术造诣上,其结构布局尤为精妙:全词分上、中、下三片,行文先以眼前伤春之景起笔,继而回溯往昔繁华岁月,最终回归现实中的相思离愁。层层铺陈、转折自然,凭借“别恨”一线贯穿始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情感表达推向深处。过片之处,意脉衔接自然,情感流转含蓄委婉,毫无生硬之感。词作另一个显著特色,在于将离情别恨巧妙融入清旷悠远的意境之中,词境兼具沉郁厚重与婉约清丽。细细品味词中深意,不难发现,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字里行间寄寓着南渡之后深沉的家国之思与身世之叹,情感真挚而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上是酒后见春光,中是约后误佳期,下是相思如梦中。

明明代文学家李攀龙《草堂诗馀隽》

# 《草堂诗馀》选其《春水连天》及《卷珠箔》二首,脍炙人口。

明明代文学家杨慎《词品》卷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二月雪》

下一篇:宋·晁补之《调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