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
·
sòng
wén
bèi
zhào
xíng
zài
suǒ

朝代:宋作者:张元干浏览量:3
zuò
róng
yīn
tòng
yǐn
cóng
dié
pín
cuī
shān
xīn
yuè
liǎng
pái
huái
chóu
qiū
shuǐ
yuǎn
zuì
yǎn
xiǎo
fān
kāi
fàn
zhái
jiā
yóu
liú
xíng
kǎn
zhǐ
wàng
huái
怀
jiāng
biān
ōu
xiāng
cāi
shàng
lín
xiāo
hǎo
hóng
鸿
yàn
guī
lái

译文

坐在榕树的阴凉下痛饮美酒,根本没有顾及叠鼓频催,促人登舟。夜幕降临,新月已经在山巅徘徊。离愁的情绪就好像秋水一般,从迷离喝醉的眼神中,我意识到晓帆将开。现在友人全家都已经欢乐地离开了,在江上行船就要忘掉一切疑虑。江边的鸥鹭也不要进行猜疑。上林传来了好消息,苏武也借着鸿雁回来了。

逐句剖析

"露坐榕阴须痛饮":坐在榕树的阴凉下痛饮美酒,

# 痛饮:痛快的畅饮。

"从渠叠鼓频催":根本没有顾及叠鼓频催,促人登舟。

# 叠鼓:轻轻击鼓。,从渠:任他。

"暮山新月两徘徊":夜幕降临,新月已经在山巅徘徊。

"离愁秋水远":离愁的情绪就好像秋水一般,

"醉眼晓帆开":从迷离喝醉的眼神中,我意识到晓帆将开。

"泛宅浮家游戏去":现在友人全家都已经欢乐地离开了,

"流行坎止忘怀":在江上行船就要忘掉一切疑虑。

# 流行坎止:谓乘流而行,遇坎则止。

"江边鸥鹭莫相猜":江边的鸥鹭也不要进行猜疑。

"上林消息好":上林传来了好消息,

# 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秦汉时都有上林苑,这里指行在之所。

"鸿雁已归来":苏武也借着鸿雁回来了。

# 鸿雁:汉苏武系于匈奴,汉昭帝使者至匈奴,匈奴诡称苏武已死。使者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射中一只大雁,脚上绑着苏武写的一封信,匈奴才把苏武还给汉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是北宋时期张元干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送别的情景,词人与友人宇文德和在榕树之阴痛饮饯行,鼓频催发,暮山新月徘徊,以静衬动,从傍晚痛饮至天明,虽有离愁,但友人赴行或可为抗金贡献力量,由愁转慰。下片化愁为慰,称友人“泛宅浮家”欢乐前行,用苏武典故,鼓励友人勿有疑虑,表达对友人的宽慰与对未来的希望。此词不同于一般送别词写离愁别绪,因词人主战,眼界宏阔,襟怀坦荡,词风慷慨激昂。全词充溢着浩然正气和豪放之情,展现了政治上的志同道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张元幹(1091~1160?),南宋词人。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芦川老隐,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曾官至将作少监,秦桧当权时致仕南归,后因作词赠送主战派胡铨,触怒秦桧,削除官籍。张元幹与张孝祥合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尤以词著称,早期多为流连光景、离别相思之作,风格清丽妩媚;北宋灭亡后,词风一变,内容多感慨国家兴亡,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风格激越高昂,豪迈奔放。其诗“清新而有法度,蔚然出尘”,受苏轼、黄庭坚影响颇深。著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约于南宋绍兴初年作于福州。恰逢友人宇文德和被朝廷征召赴任,张元干遂作此词以寄别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介绍了词人在榕阴下为友人宇文德和设宴饯行的情景,描绘了暮山新月、晓帆将开的画面,体现了离别愁绪与对友人的鼓励。营造了豪迈而深情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此去能为朝廷效力的期许。

2. 写作手法

用典:“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巧用苏武鸿雁传书典故。原典中鸿雁为苏武归汉的象征,词人借此暗示南宋朝廷有召用贤才的好消息,祝愿友人此行顺利,暗含抗金希望。情景交融:“暮山新月两徘徊”,暮山静立、新月徘徊之景,与饯行时的不舍之情交融,以景物的“徘徊”烘托人物心绪的缠绵。反衬:以静衬动,以冷衬热:上片“暮山新月两徘徊”以暮色中山影静立、新月徘徊的静谧之景,反衬“叠鼓频催”“露坐痛饮”的热烈饯行场面。天上星月的“徘徊”与地上鼓乐的“频催”形成动静对比,以冷景衬热场,既突出了离别时的不舍心绪,又以自然景物的“留恋”暗示人物情感的缠绵,使离愁在动静交织中更显深沉。

3. 分段赏析

上片:“露坐榕阴须痛饮,从渠叠鼓频催”:词人开篇便描绘出一幅在榕树下露天痛饮的画面,“须痛饮”三个字,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与深情展露无遗,好似要将千言万语都融入这一杯杯酒中。而“从渠叠鼓频催”,尽管叠鼓声声急促,不断催促友人登舟启程,但词人二人依旧沉浸在相聚的时光里,不管不顾,凸显出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万般不舍。“暮山新月两徘徊”:随着时间流逝,暮色笼罩山峦,新月悄然升起,“两徘徊”三个字用得极为精妙。表面上写暮山与新月相互映照、徘徊不去,实则是词人移情于景,借这宁静又略带惆怅的景象,烘托出自己与友人分别时的眷恋与不舍,此时无声胜有声,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得愈发浓郁。“离愁秋水远,醉眼晓帆开”:把离愁比作浩渺悠远的秋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绪的绵延无尽。一个“远”字,更让这份离愁之感无限延伸。“醉眼晓帆开”则描绘出从日暮痛饮到次日破晓,词人醉眼朦胧中,看着友人的船帆缓缓展开,即将远行。这一画面不仅体现出两人彻夜长谈、饮酒饯行的深厚情谊,也将分别时刻的无奈与怅惘刻画得入木三分。下片:“泛宅浮家游戏去,流行坎止忘怀”:换头处,词人笔锋一转,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劝慰友人。让友人把此次出行当作一次轻松的游历,以船为家,尽情享受途中的乐趣。“流行坎止忘怀”则是劝友人顺应时势,无论是顺利前行还是遇到阻碍,都要学会忘怀得失,保持乐观的心态,体现出词人对友人的关怀与期望。“江边鸥鹭莫相猜”:词人在此运用拟人手法,对江边的鸥鹭说道不要猜疑友人。这一方面是希望友人不要在意旁人无端的猜忌和误解;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希望友人能够放下心中的顾虑,坦然前行。“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最后,词人巧用苏武鸿雁归来的典故。“上林”指代朝廷,词人借这个典故传达出朝廷有好消息传来,就像苏武凭借鸿雁传书得以归汉一样,友人此次被召赴行在所,也定能顺遂,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友人能在朝廷为抗金大业贡献力量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昉《访隐者》

下一篇:宋·周紫芝《苏幕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