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春去催人老":春来春去时光如飞催人老,
"老夫争肯输年少":我怎肯轻易输给年轻人。
# 输:负。
"醉后少年狂":酒醉之后像少年一样狂放不羁,
"白髭殊未妨":胡子白了根本没有关系。
# 白髭:嘴边的胡子发白了。
"插花还起舞":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
"管领风光处":要尽情地享受春光。
# 管领:主管的意思。
"把酒共留春":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
"莫教花笑人":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
# 教:使,令。
"三月晦":三月的最后一天,
#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送春有集":送别春天的集会上,
"坐中偶书":我在座位上随意写下了这些文字。
南宋词人
张元幹(1091~1160?),南宋词人。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芦川老隐,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曾官至将作少监,秦桧当权时致仕南归,后因作词赠送主战派胡铨,触怒秦桧,削除官籍。张元幹与张孝祥合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尤以词著称,早期多为流连光景、离别相思之作,风格清丽妩媚;北宋灭亡后,词风一变,内容多感慨国家兴亡,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风格激越高昂,豪迈奔放。其诗“清新而有法度,蔚然出尘”,受苏轼、黄庭坚影响颇深。著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是宋代张元干创作的一首词,主题围绕着伤春感怀以及不服老的豪情展开。作品以送春为主题,通过对春天离去这一自然现象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上阕中,“春来春去催人老”点明了时光匆匆、人易衰老的主题,“老夫争肯输年少”则表达了词人不甘示弱、不愿服老的心态。“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具体描绘了词人在醉酒后的狂放状态,即使两鬓斑白,依然有着少年的豪情壮志。下阕着重描写词人的行为和情感,“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展现了词人在面对春天离去时的积极态度,他试图通过插花、起舞等方式来留住春天的美好。“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则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眷恋和不舍,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抗争。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感伤,又有不服老的豪迈,体现了词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手法
拟人:“莫教花笑人”赋予花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好像花会嘲笑人们不懂留住春天,从侧面强化了词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3. 分段赏析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开篇两句点明了时光流逝的主题,“春来春去”形象地描绘了季节的更替,“催人老”则强调了时光的无情,让人感受到岁月的匆匆。而“老夫争肯输年少”则是一种自我肯定和反抗,表达了词人不甘心被岁月打败的心态,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概。“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词人的心态。“醉后少年狂”描绘了词人在醉酒后的状态,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充满了狂放和不羁。“白髭殊未妨”则强调了即使两鬓斑白,也不会影响词人的心境和行为,表现出一种豁达和自信。“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下阕的前两句描写了词人的具体行为,“插花”和“起舞”这两个动作生动地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他试图通过这些方式来留住春天的美好,享受当下的时光。“管领风光处”则体现了词人的豪迈和自信,他仿佛成为了这片风光的主宰,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最后两句是全词的高潮部分,“把酒共留春”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眷恋和不舍,他希望能够通过饮酒来留住这美好的时光。“莫教花笑人”则是一种自我激励和警示,不要让花儿嘲笑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无能。这两句将词人的情感推向了极致,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时光的珍惜。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用于抒发词人自身情怀,语言质朴平实、通俗易懂。像“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等词句,表意直白,遣词造句浑然天成,既无刻意雕琢的痕迹,又能跳出前人创作的固有模式。这些极具个性的语言表达,恰似时光与生命碰撞迸发的耀眼光芒,同时又凝聚着词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瞬间真切感悟,自然流露出一种清新脱俗、不加修饰的独特韵味。
# 真字是词骨。
清官员、词人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说
下一篇:宋·真山民《山亭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