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写徽真":有人为崔徽画了一幅肖像,
# 徽真:唐代有倡女崔徽,与裴敬中善,尝托入写真以寄。真:指肖像。,写:画。,妙手:技艺高超者。
"水翦双眸点绛唇":画上的两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唇红润如用朱色点染。
# 点绛唇:在画像上染出红唇。,水翦双眸:形容眼波美丽。
"疑是昔年窥宋玉":画面是一幅半身像,犹如当年偷看宋玉的女子,
# 疑是昔年窥宋玉:“疑是”三句:用东邻窥宋玉的典故写女子之美与多情。宋玉东邻的少女常在墙头偷看他。典出《登徒子好色赋》。
"东邻":住在东边邻居家,
"只露墙头一半身":墙头半遮玉体一样。
"往事已酸辛":她曾有一段辛酸的往事,
"谁记当年翠黛颦":谁还记得当年皱眉的时候呢。
# 颦:蹙额皱眉。,翠黛:画眉所用螺黛,青黑色,以之代称眉毛。
"尽道有些堪恨处":都说如此高超的画技,如此美艳的人,可是看过之后却有些遗憾,
# 堪恨:可恨。,尽道:尽管说。
"无情":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
"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样美丽的女子,即使无情也是很动人的。
# 任是无情也动人:引用罗隐《牡丹》诗:“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题画词。描绘了崔徽画像的眼唇之美与传神情态,化用宋玉赋中意象赋予人物多情特质,通过观画后的感受引发艺术想象。全词以画为依托,化用典故与成句传达情感,营造出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
2. 写作手法
用典:“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引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借邻女窥宋情节,因画像为半身,自然联想,看似牵强,实则巧妙。一来增添画面情趣,二来以赋中对邻女美色描述侧面补充崔徽之美,“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等语句所展现的姣好容颜,弥补前文刻画单一之处,同时以“疑是”暗示并非真邻女,而是借典绘崔徽,不着痕迹。对比:上片结尾提及崔徽眉黛含颦,与宋玉东邻女“嫣然一笑”对比,突出崔徽请画师写真时心怀悲苦,以神态反差映衬心境,让人物形象更立体。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妙手写徽真”径直点出所题之画乃是出自高手画师笔下的崔徽像,起笔总领,顺势引出对画中人仪容的描绘,也侧面彰显画师技艺精湛。少游仅用“水剪双眸点绛唇”七字精雕细琢其眼睛与嘴唇,相较于简略勾勒,这种工笔式的刻画细致入微,人物形象呼之欲出。“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进一步描述画面为半身像,巧妙援引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邻女爱慕宋玉、登墙窥探三年的典故,看似突兀,实则不然。虽说此情节与崔徽本身故事并无直接关联,只因画为半身,由此及彼联想到邻女墙头半遮的娇俏模样。表面像是词人卖弄文采、牵强附会,实则暗藏玄机。《登徒子好色赋》中对邻女“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的夸赞之词,恰可用来完善对崔徽容貌的刻画,弥补前文的不足,此为用典深意。不过,崔徽画像上并非如邻女般巧笑嫣然、倾国倾城,而是眉黛含颦,这源于她请画师写真时正被悲苦愁绪萦绕,画师如实还原,精准捕捉到这一神态。下片不光如实呈现画面中的“翠黛颦”,更深入探寻颦眉背后的隐衷,直言“酸辛”往事。“往事已酸辛”,与东坡《章质夫寄惠崔徽真》里的“当时薄命一酸辛”表意相近,应是借鉴师说,也佐证所题崔徽真为东坡所藏。“谁记当年翠黛颦”,“颦”字承接上文“酸辛”,绝非俗套的美人描写,而是紧扣画面实景,将崔徽的坎坷身世一提而出。往昔辛酸已然成风,无人再记,独留这幅写真,化作艺术瑰宝供人赏玩,话语间饱含无尽感慨。末了笔锋突变,写词人赏画之感:“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面对如此绝美超凡之人、精妙绝伦之画,赏罢竟觉有憾,理由是画中人“无情”。但词人紧接着以奇崛之笔回转,道“任是无情也动人”,一言蔽之,尽显画作化工之妙、艺术之精。
4. 作品点评
全词紧扣画面展开,既描绘画像细节又隐含对画中人命运的悲悯。艺术上通过典故化用与虚实结合,体现作者驾驭素材的深厚功力,是题画词中兼具文学性与感染力的词作。
# 全词语言自然天成却十分准确,词情深幽却又有极大的艺术张力。表面上看,词中都是寻常语言,并没有锤炼之迹,但仔细寻绎,就可以发现其字字皆不易得。
不详全国秦少游研究学会会长徐培均、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