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tíng
fāng
·
·
shuǐ
jīng
qiū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3
shuǐ
jīng
qiū
huáng
yún
níng
bài
líng
luàn
kōng
jiē
dòng
fáng
rén
jìng
xié
yuè
zhào
pái
huái
yòu
shì
chóng
yáng
jìn
chù
chù
zhēn
chǔ
shēng
cuī
西
chuāng
xià
fēng
yáo
cuì
zhú
shì
rén
lái
shāng
huái
怀
zēng
chàng
wàng
xīn
huān
shī
wǎng
shì
nán
cāi
wèn
biān
huáng
zhī
wèi
shuí
kāi
mán
dào
chóu
jiǔ
jiǔ
wèi
xǐng
chóu
xiān
huí
píng
lán
jiǔ
jīn
jiàn
zhuǎn
bái
diǎn
cāng
tái

译文

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黄云在暮色中凝聚,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室内悄无人声,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到处都是,催人的砧杵声。西窗下,风吹翠竹摇曳,我恍惚以为是故人踏着风声而来。我心中感伤。更添惆怅遥望,新识的欢乐易逝,旧日的情谊难以揣测。我问篱边的黄菊,可知为谁绽放。不要随便说借酒可消愁,酒尚未醒、愁绪已先归来。凭栏沉思了很久,月亮渐渐西沉,苍苔上已生出点点白露。

逐句剖析

"碧水惊秋":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

# 碧水:碧清的水面。

"黄云凝暮":黄云在暮色中凝聚,

"败叶零乱空阶":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

"洞房人静":室内悄无人声,

# 洞房:深邃的内室。

"斜月照徘徊":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

"几处处":到处都是,

"砧杵声催":催人的砧杵声。

# 砧杵:古代捣衣工具。砧为捣衣石,杆为捣衣棒。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搁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子夜四时歌·秋歌》:“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

"西窗下":西窗下,

# 西窗下:西窗三句:西窗,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疑是故人来,唐代诗人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风摇翠竹":风吹翠竹摇曳,

"疑是故人来":我恍惚以为是故人踏着风声而来。

"伤怀":我心中感伤。

"增怅望":更添惆怅遥望,

"新欢易失":新识的欢乐易逝,

"往事难猜":旧日的情谊难以揣测。

"问篱边黄菊":我问篱边的黄菊,

# 问篱边黄菊:问篱边二句:思念故乡。语本晋陶渊明《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杜甫《秋兴八首》:“丛菊两开他日泪,扁舟一系故园心。”

"知为谁开":可知为谁绽放。

"谩道愁须殢酒":不要随便说借酒可消愁,

# 殢酒:病酒,为酒所困。此为以酒浇愁之意。作者《梦扬州》词云:“滞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

"酒未醒、":酒尚未醒、

"愁已先回":愁绪已先归来。

"凭阑久":凭栏沉思了很久,

# 阑:通“栏”。

"金波渐转":月亮渐渐西沉,

# 金波渐转:金波,月光。《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

"白露点苍苔":苍苔上已生出点点白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庭芳·碧水惊秋》是北宋词人秦观的一首词作。上片以“碧水惊秋,黄云凝暮”等秋日景象开篇,通过描写秋水、暮云、落叶等物象,营造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氛围。下片以“伤怀”转入抒情,道出贬谪生活中的孤寂与对往事的追忆。“问篱边黄菊”与“酒未醒、愁已先回”等句,将愁绪表达得婉转深切。全词情景交融,以“白露点苍苔”的景语作结,余韵不尽。词中化用前人诗句自然妥帖,语言含蓄委婉,将怀旧之情与身世之感融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秦观为官期间因政治立场偏向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年间遭贬谪。此词一说为他流放时因思念故国而作,另一说为他晚年谪居后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悲秋怀人词。描写了重阳前夕的萧瑟秋景,黄叶堆积、砧杵声声,词人独对西窗竹影,借酒消愁却愁更浓。通过庭院月色、篱边黄菊等日常景物,流露出贬谪中的孤寂与对往事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融情于景:首句“碧水惊秋,黄云凝暮”以碧水寒光、黄云暮色渲染秋意,词人将时序惊变的感受融入萧瑟景物,直接传递出贬谪中的凄苦心境。铺陈:上片从“碧水惊秋”到“砧杵声催”连用六组秋景意象,通过败叶、斜月、砧声等细节层层铺展,逐步强化重阳将近时的孤寂氛围。化用:“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化用李益“开门风动竹”诗句,改“动”为“摇”更显竹影婆娑,借错觉瞬间流露对故人的深切期盼。以景结情:结尾“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描写月光偏移、露湿苔痕的静景,看似写景实则凝练收束全词,将无人共度的长夜孤寂定格在苍苔白露之间。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三句:“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秋水泛着清冷的波光,让人蓦然惊觉秋意已深;暮色中黄云缓缓聚拢,遮蔽了残余的日光,石阶上铺满凌乱的枯叶。这萧瑟的秋景中,“惊”与“凝”二字尤为传神,既写出季节变换之迅疾,又透露出词人内心的震动与凝滞。暮云沉沉,落叶纷纷,整个画面都笼罩在深秋的寂寥之中。“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屋内寂静无声,唯有斜照的月光映着词人徘徊的身影。表面写环境之静,实则反衬内心之不平静。在这清冷的月光下,词人思绪万千,难以平静。“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临近重阳时节,处处传来捣衣的声响。这声音在异乡游子听来,格外触动愁肠。对屡遭贬谪的词人而言,这声声砧杵既是时光流逝的见证,更是心中苦闷的写照。“又是”二字含蓄深沉,“催”字则道尽心中凄楚。“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西窗外,风吹翠竹摇曳生姿,恍惚间竟以为是故人到来。此句由李益“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化用而来,将“动”易为“摇”,更显竹影婆娑之态。风吹竹动的景象中,寄托着对故人的深切思念。下片“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数句,承接上片末尾的思绪,含蓄地展现了词人贬谪后的生活境况与思念故人的愁绪。在绍圣初年,朝中政局变动,章惇等人掌权,苏轼及其同僚遭到贬谪。政治风波无情,使得亲友离散,其中是非难以言说。世情冷暖,人心易变,身处贬谪之地,即便偶有欢愉,也转瞬即逝;旧日知己,或已离世,或远隔天涯,追忆往事,徒增惘然。“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寥寥数语,道尽词人心中无尽的哀愁,缠绵悱恻,尽显婉约之风。菊花绽放,正是深秋时节。“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词人忽向菊花发问,似与花对答。此处以秋菊替代春花,不仅点明时令,更暗含深意。“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是词人历经磨难后的心声,字字含悲。看似与上文无关,实则紧密相连。从问花的语气可知,词人已无赏花饮酒之兴,即便借酒浇愁,酒意未消,愁绪已先涌上心头。黄花、浊酒与解愁无果交织,情感层层递进,最终道出最痛切之语:酒难消愁。这般深挚动人的词句,在婉约词中实属难得。结尾三句“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以景语收束全篇,余韵悠长,感染力极强。

4. 作品点评

此作彰显了少游词“情韵兼胜”的独特魅力。其艺术风格通过景物描写自然流露,景中含情,情寓景中,既明朗又蕴藉。《满庭芳》一阕,正是秦观这一艺术特色的生动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满庭芳》诸阕,大半被放后作,恋恋故国,不胜热中。其用心不逮东坡之忠厚,而寄情之远,措词之工,则各有千古也。

清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二眉批

# 托意高远,措词洒脱,而一种秋思,都为故人。展转诵者,当领之言先。

明李攀龙《草堂诗徐隽》卷四

# 待月迎风,情怀如诉。

明吴从先《草堂诗徐隽》卷四

# 意亦曲而能达。结句清远。

清黄蓼园《蓼园词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杰《古道》

下一篇:宋·辛弃疾《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