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chū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qín
luó
cǎi
sāng
绿
shuǐ
biān
shǒu
qīng
tiáo
shàng
hóng
zhuāng
bái
xiān
cán
qiè
liú
lián

译文

秦地有位叫罗敷的女子,在绿水边上采摘桑叶。白皙的纤纤手指攀在青枝上,嫩红的面容在阳光下特别鲜亮。蚕儿已经饿了,我该赶快回去了,达官贵人莫在此耽搁您宝贵的时间了。

逐句剖析

"秦地罗敷女":秦地有位叫罗敷的女子,

# 秦地罗敷女: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罗敷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采桑绿水边":在绿水边上采摘桑叶。

# 桑:桑叶。

"素手青条上":白皙的纤纤手指攀在青枝上,

# 素:白色。

"红妆白日鲜":嫩红的面容在阳光下特别鲜亮。

# 红妆白日鲜: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

"蚕饥妾欲去":蚕儿已经饿了,我该赶快回去了,

# 蚕饥妾欲去:南朝梁武帝《子夜四时歌》:“君住马己疲,妾去蚕欲饥。”此用其句意。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五马莫留连":达官贵人莫在此耽搁您宝贵的时间了。

# 五马莫留连:贵人莫要在此留连。五马,《汉官仪》记载:“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故称五马。这里指达官贵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子夜吴歌·春歌》作为一首独具魅力的五言诗,在唐诗的宝库中熠熠生辉。其创作灵感源自汉乐府经典篇目《陌上桑》,诗中生动再现了美女秦罗敷这一经典形象。秦罗敷在诗人笔下,拥有超凡脱俗的美貌,然而,她的魅力远不止于外表。她那不为富贵所动的坚定意志,以及面对达官贵人的挑逗引诱时,毅然决然拒绝的高尚情操,才是最令人钦佩之处。这种高尚的情志,使秦罗敷的形象在文学长廊中历久弥新。值得一提的是,诗中着重刻画了秦罗敷的勤劳品质。她于绿水之畔采桑的身影,成为了劳动之美的生动写照。在采桑劳作的描绘中,我们看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责任的担当。从语言风格来看,整首诗清新自然、清丽脱俗。诗人以简洁而灵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秦罗敷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机的春日场景之中。无论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对情感的表达,都尽显诗歌的艺术魅力,极具品读价值,令人反复吟诵而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白的《子夜四时歌》是唐代诗人拟写的一组乐府新词,其创作灵感源自六朝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中的《子夜四时歌》。这组诗以春、夏、秋、冬四季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民间女子的生活与情感。关于其具体创作时间,学界尚无定论,这首诗便是其中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子夜吴歌·春歌》是一首由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乐府诗,其在传承经典故事的基础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内涵。此诗围绕汉乐府《陌上桑》中美女秦罗敷的故事展开创作。这首诗借秦罗敷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和勤劳品质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通过对春日采桑场景的描绘,展现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在简洁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与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烘托:描绘“绿水边”的环境,清澈的绿水映衬着采桑的罗敷,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优美的背景,衬托出罗敷的纯洁美好。同时,春日的阳光灿烂,“红妆白日鲜”,明媚的日光烘托出罗敷的明艳动人,强化了人物形象感染力。借代:“五马”运用了借代手法。在古代,“五马”是太守的代称,汉乐府《陌上桑》中有“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这里用“五马”代指达官贵人。以具体事物代指抽象概念,简洁形象地暗示出有地位的人对罗敷的纠缠,引发读者联想,丰富了诗歌内涵。

3. 分段赏析

首联点明故事的主人公与地点。“秦地”为故事设定了地域背景,让人联想到这片土地上流传的诸多传奇。而“罗敷女”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美丽且坚贞的女性形象,在古代文学中广为人知。“采桑绿水边”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罗敷女在清澈的水边采桑,绿水与采桑的场景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质朴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搭建了优美的舞台,也暗示了罗敷女的勤劳。颔联细致刻画罗敷女的形象。“素手”写出她双手的白皙,在青绿色的桑树枝条上采桑,素手与青条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突出了手的柔美。“红妆白日鲜”则描绘她身着红妆,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照人。这里通过对罗敷女手部动作和整体装扮在阳光下状态的描写,从细节处展现出她的美丽动人,一个明艳动人的采桑女形象跃然纸上。颈联“蚕饥妾欲去”表明罗敷女心系家中饥饿的蚕儿,采桑任务完成后急于回家照料,体现出她对养蚕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作为普通劳动者勤劳本分的一面。“五马莫留连”运用了“五马”指代达官贵人的典故,暗示有达官贵人对罗敷女心怀不轨,试图纠缠。而罗敷女果断拒绝,表明她坚守自我、不为权势所动的高尚品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升华了诗歌主题,展现出劳动人民对权贵的不卑不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多少含蓄,胜于《陌上桑》作。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商於》

下一篇: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