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心事":往昔心事,
"说著两眉羞":提起来便羞红双颊。
# 著:一作着。
"长记得、":总记得,
"凭肩游":曾与你并肩同游。
# 凭肩:肩靠着肩,形容极为亲密的样子。
"缃裙罗袜桃花岸":你身着浅黄裙裾丝袜,
# 罗袜:丝袜。,缃裙:浅黄色的裙子。
"薄衫轻扇杏花楼":我穿着轻薄衣衫执扇。
"几番行":几度同游,
"几番醉":几度醉,
"几番留":几回相留难分手。
"也谁料、":怎料,
"春风吹已断":春风骤歇情缘断。
"又谁料、":又是谁能料到,
"朝云飞亦散":更惊朝霞散尽欢愉收。
# 朝云:朝云暮雨的略语,象征爱情生活。语出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天易老":苍天易老,
"恨难酬":离恨却难休。
"蜂儿不解知人苦":蜂儿不懂人间苦楚,
"燕儿不解说人愁":燕儿不解心底忧愁。
"旧情怀":旧日情思,
"消不尽":萦绕心头,
"几时休":何时方能罢休?
南宋词人
程垓(1133?~?),南宋词人。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正辅之孙。以词名当世,其词多写羁旅行役、离愁别绪,情意凄婉,长调工丽潇洒。代表作品有《满庭芳》《摸鱼儿》《酷相思》等。著有《书舟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最高楼·旧时心事》是南宋词人程垓创作的恋情词,属于婉约词范畴。全词以追忆与恋人往昔情事为主线,上片勾勒出春日携手游赏的甜蜜场景,下片借自然意象隐喻爱情消逝,将无法言说的愁绪投射于物象,最终以“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收束全篇,形成首尾呼应的情感闭环。抒发愈见离别之苦和怨思之深。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上片“凭肩游""缃裙罗袜桃花岸”等句实写昔日游乐场景,“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虚写离别情状;下片“春风吹已断""朝云飞亦”则借物象虚写内心愁苦。开门见山:“旧时心事,说着两眉羞”直抒胸臆,开篇即点明主旨。旧时二字定下回忆基调,两眉羞三字勾勒出当年情态,既含羞涩又带甜蜜。这种直陈手法使全词情感基调明确,使读者立即进入词人所营造的回忆氛围中。对比:“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与“春风吹已断,朝云飞亦散”形成鲜明对比。昔日桃花岸畔的温柔缱绻与今日爱情消逝的无奈形成强烈反差。将爱情的热烈与破灭后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化了全词的情感张力。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旧时心事,说着两眉羞”开篇,直抒胸臆,道出了全篇主旨。“旧时”二字定下回忆之调,为全词奠定时空基础。“两眉羞”三字尤见匠心,将当时情愫的纯真与羞涩以神态勾勒而出,既是爱情初萌的娇羞,又似回忆时的难为情。此种直抒胸臆法,开宗明义,深得词家起句之法。以下以“长记得”引出两大主题——游乐与离别,二者一喜一悲,概括了爱情的全过程。游乐一段,词人以“凭肩游”三字勾勒恋人亲密姿态,画面温馨动人。“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两句,如工笔画般细腻描摹:春日桃花灼灼,碧波荡漾处,红裙女子轻移莲步;杏花楼头,薄衫佳人手持轻扇,风姿绰约。此二句如电影镜头般展现当日欢愉场景,春意盎然与人物倩影相映成趣,通过外在形貌的细腻描摹,将人物娇美姿态与词人内心柔情纤毫毕现。离别一段,作者妙用三个“几番”的三字句:“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如三组蒙太奇镜头,将离别场景高度浓缩。行则两情依依,醉则不忍分离,留则依依不舍。“几番”二字,强调这种离别之痛苦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反复上演,将瞬间离别的痛苦绵延为绵长时间中的持续煎熬。此种写法,相较于直白的“执手相看泪眼”,更显词人内心的千回百转与缠绵悱恻。作者虽未直言相思之苦,而情已溢于言表。综观上片,无论游乐还是离别,词人始终聚焦于人物形象的刻画:“缃裙罗袜”写佳人,“醉”、“留”绘词人自身。一写佳人倩影,一抒己之眷恋,生动展现出恋人之间难分难舍的深情。特别是离别场景中,词人不写泪眼相对,而写“几番行”的无奈,“几番醉”的逃避,“几番留”的执着,这种以行为写心理的笔法,更为含蓄深沉。下片起笔即现转折,以“也谁料”、“又谁料”的反复感叹,道出了事与愿违的命运捉弄。昔日的春风与朝云,喻指爱情的美好,而“春风吹断”、“朝云飞散”则喻示爱情的破灭。这种自然意象的运用,使爱情悲剧增添了几分诗意的凄美。昔日的欢情宛在眼前,而今却如烟云般消散,形成强烈对比,令人不胜唏嘘。“天易老,恨难酬”承上启下,总结爱情悲剧的同时,引出下文无尽愁苦。“天易老”不仅暗含时光流逝之意,更隐喻容颜易改、爱情难驻的双重悲凉。此句既是转折处的情感提顿,又是全词情感脉络的重要节点,将上片之回忆与下片之感慨自然衔接。“蜂儿”、“燕儿”两句,借蜂燕不能言说心事,喻指自身愁苦无处倾诉,即便倾诉,亦不为他人所理解。词人以物拟人,婉转动人。蜂燕尚能传情,人却无能为力,更显孤独无助。这种无法言说的痛楚,与上片甜蜜回忆形成强烈反差,将内心之苦推向极致。结句“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既是词眼,也是全词情感的凝练总结。既与起首“旧时心事”遥相呼应,使首尾圆合,结构完整;又以重笔作结,余韵悠长。“消不尽”三字道尽心头郁结,无法释怀;“几时休”三字抒发无尽期盼,何时方能结束这种痛苦?此种结句,深得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妙,将离愁别恨表现得淋漓尽致,令读者感同身受。下片情感层层递进,由事与愿违的惊诧,到时光易逝的感慨,再到无处倾诉的孤独,最后归于永远无法解脱的愁苦。此种情感脉络,清晰可辨,又浑然天成,无雕琢之痕。
4. 作品点评
此词在艺术表现上确有独到之处,其佳处往往见于对句的锤炼。然而平心而论,该词并非尽善尽美,客观上存在两处明显不足:其一,创作手法稍显拘谨,所择取的生活场景较为局限,未能展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画面;其二,语言风格略带曲化倾向。这两点缺憾,在"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这组对句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总体而言,这些不足并未掩盖词作的艺术光辉,反倒在枝节处更显真情流露,终不失为词中上品。
# 调本流宕,故后片数语近似曲子,非作者之过。
清先著、程洪《词洁》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