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木小舟烟雨湿":一条小木船在烟雨蒙蒙中被打湿了。
"燕儿乱点春江碧":燕子们在碧绿的春江上飞舞,随意地点缀着水面。
"江上青山随意觅":江边的青山静静地等待着人们去探寻。
"人寂寂":而周围的人们却显得格外寂静。
"落花芳草催寒食":落花和芳草仿佛在催促着寒食节的到来。
"昨夜青楼今日客":昨天还在青楼中的客人,今天已经不知去向。
# 青楼:妓女所居。
"吹愁不得东风力":东风吹不走心头的愁绪,因为没有足够的力量。
"细拾残红书怨泣":我细心地捡起地上的残花,在花瓣上写下心中的怨恨和哭泣。
# 细拾:细心拾取。
"流水急":可是流水太急了。
"不知那个传消息":不知道谁能帮我把这些消息传递出去。
南宋词人
程垓(1133?~?),南宋词人。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正辅之孙。以词名当世,其词多写羁旅行役、离愁别绪,情意凄婉,长调工丽潇洒。代表作品有《满庭芳》《摸鱼儿》《酷相思》等。著有《书舟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相思词。这首词刻画了漂泊天涯者的寂寥心绪,展现了作者对羁旅生活的独特感悟,表达了词人的愁怨与相思,以及对过往美好爱情的深切眷恋。
2. 写作手法
倒叙:词作以倒叙手法,将前夜欢聚的温馨画面,巧妙叠印于当日悲离的场景之中。“昨夜青楼今日客”,短短七字,便将时间跨度与情感落差展现得淋漓尽致,前一晚还与爱人在青楼共度良宵,今日却孤身成为江上漂泊客。词人用当前独在舟中,被相思愁苦萦绕的心境,如此倒叙,反衬出往昔与爱人相爱时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过往美好爱情的深切眷恋。拟人:“落花芳草催寒食”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展现出落花缤纷、芳草萋萋的景象,仿佛在提醒寒食节将至。在古代,寒食节是欢聚游春的欢乐节日,而词人于节前无奈离开心上人,这无疑更添了几分离愁别绪。
3. 分段赏析
首三句勾勒出春江烟雨的绝美画卷:词人乘一叶独木小舟,在烟雨弥漫中缓缓前行,周遭尽是湿润朦胧的气息;燕子穿梭低飞,纷纷轻点碧绿的江面,泛起层层涟漪;两岸青山在烟雨中若隐若现,可随意辨认。这些景致虽美,却处处弥漫着忧郁的氛围,烟雨的湿润、燕子的灵动、青山的隐约,都为词人孤寂的心境作了铺垫。“人寂寂”二句在写景中融入浓烈情感。“人寂寂”既描绘出两岸人影寥寥的清冷之景,也道出词人孤身一人、形单影只,如离群孤雁般的寂寥。“落花芳草催寒食”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展现出落花缤纷、芳草萋萋的景象,仿佛在提醒寒食节将至。在古代,寒食节是欢聚游春的欢乐节日,而词人于节前无奈离开心上人,这无疑更添了几分离愁别绪。下片着重抒发难以排遣的相思之苦。“昨夜青楼今日客”二句揭示了词人孤寂忧伤的缘由,前一晚还在青楼与心爱之人甜蜜相聚,此刻却已成为江上漂泊的旅人,如此突然的离别令人难以承受。想要借助东风吹散心中愁云,奈何愁绪深重如山,东风也无力撼动。万般无奈之下,词人想出新的排解之法,即后三句所描绘的:小心拾起飘落的残花,将愁苦之情书写其上,抛入江中。然而江水湍急,残花不知会飘向何方,意中人难以看到,这些承载着爱意的“使者”也不知该向谁传递消息,词人的愁怨与相思,如同春江之水,绵绵不绝。这几句巧妙化用唐人的红叶题诗故事,自然流畅且表现力更胜一筹,堪称绝妙的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