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娟霜月又侵门":娟秀的秋霜明月又侵入院门。
# 娟娟:美好的样子。
"对黄昏":面对黄昏。
"怯黄昏":害怕黄昏。
"愁把梅花":满怀愁绪手持梅花,
"独自泛清尊":独自斟饮清酒。
# 尊:酒杯。
"酒又难禁花又恼":酒难以承受愁绪,花又添烦恼,
"漏声远":漏声渐远,
"一更更":一更又一更,
"总断魂":总叫人断魂。
"断魂":这断肠的痛啊。
"断魂":这断肠的痛啊。
"不堪闻":教我如何听得。
"被半温":被子半温。
"香半温":香气半温。
"睡也睡也":睡吧睡吧,
"睡不稳、":却睡不安稳、
"谁与温存":谁来给予温暖慰藉。
# 温存:亲切安慰之意。
"只有床前、":只有床前、
"红独伴啼痕":红烛陪伴着泪痕。
"一夜无眠连晓角":整夜无眠直到破晓号角响起,
# 晓角:黎明时的号角声。
"人瘦也":人已消瘦,
"比梅花":比起梅花,
"瘦几分":还要瘦上三分。
南宋词人
程垓(1133?~?),南宋词人。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正辅之孙。以词名当世,其词多写羁旅行役、离愁别绪,情意凄婉,长调工丽潇洒。代表作品有《满庭芳》《摸鱼儿》《酷相思》等。著有《书舟词》。
1. 写作手法
比喻:尾句以“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将人的消瘦与梅花相比,以花喻人,借梅花的清瘦形象突出人物因愁思而憔悴的状态,使抽象的愁绪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
2.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娟娟霜月又侵门。对黄昏。怯黄昏”,以叠词“娟娟”描绘霜月的美好,却用“侵门”暗示清冷之感,“对黄昏”与“怯黄昏”形成心理对照,凸显主人公面对黄昏时的矛盾与畏惧,奠定孤寂愁绪的基调。“愁把梅花,独自泛清尊”,写主人公愁绪满怀,手持梅花,独自饮酒,“愁”“独自”直接点明孤独之苦,以梅花自喻,增添雅韵与哀愁。“酒又难禁花又恼,漏声远,一更更,总断魂”,“酒难禁”言愁之深,“花又恼”移情于物,将愁绪外化,“漏声远”“一更更”以时间流逝烘托长夜难捱,“总断魂”收束上片,强化悲痛之情。下片“断魂。断魂。”以重复手法强调悲伤之深,形成情感的强烈冲击。“不堪闻。被半温。香半温”,“不堪闻”承接上片“断魂”,“被半温”“香半温”用细节描写展现孤枕难眠的凄凉,两个“半”字突出残缺之感。“睡也睡也,睡不稳、谁与温存”,通过反复与反问,直抒胸臆,表达无人慰藉的孤独与渴求温存而不得的痛苦。“只有床前、红烛伴啼痕”,以红烛相伴、烛映啼痕的画面,营造出寂静而哀伤的氛围,化抽象愁绪为具体形象。“一夜无眠连晓角,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一夜无眠”与“晓角”呼应,写尽彻夜难眠的煎熬,结尾以人比梅花,用设问句式突出人因愁而瘦,将相思之苦、孤寂之愁推向高潮,含蓄而韵味悠长。
# 描写闺情,妙在没半点男人声息。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
下一篇:宋·贺铸《台城游·南国本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