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lán
·
·
chūn
yóu
qiǎn

朝代:宋作者:程垓浏览量:3
chūn
yóu
qiǎn
liǔ
chū
xìng
chū
huā
yáng
liǔ
xìng
huā
jiāo
yǐng
chù
yǒu
rén
jiā
chuāng
míng
nuǎn
hōng
xiá
xiǎo
píng
shàng
shuǐ
yuǎn
shān
xié
zuó
jiǔ
duō
chūn
shuì
zhòng
jīng

译文

此时春意尚浅,柳树刚刚萌芽。杏花三三两两的开在枝头。杨柳杏花影子交汇处,住着人家。窗内霞光映照明亮温暖,小小的画屏上、绘着悠远的水流和倾斜的山峦。昨夜畅饮了许多美酒睡意正浓,不要惊醒了他。

逐句剖析

"春犹浅":此时春意尚浅,

"柳初芽":柳树刚刚萌芽。

"杏初花":杏花三三两两的开在枝头。

"杨柳杏花交影处":杨柳杏花影子交汇处,

# 交影处:影子交汇处。

"有人家":住着人家。

"玉窗明暖烘霞":窗内霞光映照明亮温暖,

# 烘:衬托,渲染。,玉窗:窗的美称。

"小屏上、":小小的画屏上、

"水远山斜":绘着悠远的水流和倾斜的山峦。

"昨夜酒多春睡重":昨夜畅饮了许多美酒睡意正浓,

"莫惊他":不要惊醒了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愁倚阑·春犹浅》是南宋时期程垓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初春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画卷。上片写户外春光,柳芽初绽,杏花初开,在花木掩映处现出农家院落;下片转写室内景致,阳光透过窗棂,屏风上山水画意与窗外春色相映成趣。最后以“莫惊他”作结,点出酒后春睡的主人公,将春日慵懒闲适的情致自然流露。全词写景由远及近,层次分明,语言简净,情景交融,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程垓(1133?~?),南宋词人。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正辅之孙。以词名当世,其词多写羁旅行役、离愁别绪,情意凄婉,长调工丽潇洒。代表作品有《满庭芳》《摸鱼儿》《酷相思》等。著有《书舟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春景词。描写了初春时节柳芽新发、杏花初绽的乡村风光,通过窗外明媚的暖阳与屏风上的山水画面,展现了一户人家闲适的生活场景。词中人在酒后的春睡正酣,透露出春日里慵懒惬意的情致。

2. 写作手法

铺陈:“杨柳杏花交影处,有人家”通过层层描绘初春柳芽、杏花、交影、人家等意象,逐步构建出恬静安逸的乡村春景,为后文“莫惊他”的温馨场景作铺垫。情景交融:“玉窗明暖烘霞”将春日暖阳透过窗棂的明媚光景与室内的温馨宁静自然融合,透露出主人闲适惬意的生活情调。以小见大:“小屏上、水远山斜”通过描绘屏风上的山水小景,展现开阔悠远的意境,实现尺幅千里的艺术效果。烘托:“昨夜酒多春睡重”通过前文对春日景物的层层描绘,自然烘托出主人公酒后酣眠的闲适状态。

3. 分段赏析

开篇“春犹浅”三字点明时节,点出此时春意尚淡。接着写“柳初芽”“杏初花”,选取的都是早春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再用“初”字加以强调,更显出春光的浅淡清新。这首词牌《愁倚阑》又叫《春光好》,按照古人填词讲究“依月用律”的传统,此调属于太蔟宫调,正适合用来描写正月时节的初春景象。词中所写景物与词牌的音律要求十分契合。“杨柳杏花交影处”一句,既是对前面三句的收束,又通过“交影”二字进一步展现景物的优美姿态。加上“处”字,自然过渡到点明“有人家”的具体地点。从“交影”这个描写可以看出,这里正是春光最为集中的地方,既幽静雅致,又处处焕发着春天的生机。词的下阕开篇两句,笔锋由室外转向室内景致的描绘,与上阕描写的户外春色形成巧妙呼应。窗外杨柳依依、杏花烂漫,窗内阳光透过窗棂,将室内映照得温暖明亮,仿佛被朝霞烘染,传递出春日特有的和煦温暖。屏风上绘制的“水远山斜”图景,与窗外静谧的春色相得益彰。“小屏”这一句,虽着墨不多却意境深远,通过小小的屏风展现出广阔的山水意境。画中“水远山斜”的构图,恰好弥补了整幅春景图中缺少山水元素的遗憾。这样的画面安排可谓独具匠心。词人通过一句一景的写法,至此已将一幅色彩协调、意境优美、情调统一的春日画卷完整呈现。作者运用清新雅致的笔法,在有限的词句中营造出令人向往的美好意境,最后才点明主旨,道出那位因昨夜饮酒而沉睡的“他”。“莫惊他”三个字写得静谧而温馨,与全词营造的氛围浑然一体,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妙笔生花。

4. 作品点评

《愁倚阑·春犹浅》是程垓的词作,颇具艺术价值。其写作特色鲜明,写景由远及近,层层烘托,布局精巧,用笔省净,既层次分明又和谐宁静。词人将对生活的理想与愿望渗透于景物描绘中,景情相生的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语言风格清新平易,无雕琢繁缛之痕,平淡却见功力,充分体现了“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的词论精髓,以平淡之语精心营造意境,巧妙蕴藏情致,最终达自然之美,为况蕙风词论提供了有力例证,在宋词语境中别具一格,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甚别致,不言情而情胜。

清陈廷焯《词则·闲情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庚《梅菊》

下一篇:宋·黄庚《醉时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