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耶溪边采莲女":若耶溪旁,三三两两的采莲女正在采莲子,
# 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笑隔荷花共人语":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
"日照新妆水底明":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
"风飘香袂空中举":只见那高高举起的香袖在空中飘荡。
# 袂:为“袖”,衣袖。
"岸上谁家游冶郎":那岸上是谁家公子在游荡,
# 游冶郎:出游寻乐的青年男子。
"三三五五映垂杨":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
"紫骝嘶入落花去":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
# 紫骝:毛色枣红的良马。
"见此踟蹰空断肠":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 踟蹰:徘徊。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乐府诗。描绘了若耶溪畔吴越采莲女在荷花丛中娇艳清纯、活泼嬉戏的场景,同时刻画了岸上三三五五的游冶郎对采莲女的倾慕。通过“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等诗句展现采莲女的明媚动人,又以“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表达出诗人对时光飞逝、美景易逝的无奈,以及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生的愁思。全诗语言天然雅清,以清新脱俗之笔塑造了明艳大方的采莲女新形象,展示了诗人高雅的姿态。
2. 写作手法
衬托: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衬托采莲女的魅力,使采莲女形象更突出。细节描写:“笑隔荷花”这一细节,细腻展现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情景交融:“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借紫骝嘶鸣、花落之景,融入诗人对时光、怀才不遇的复杂情感。联想:从“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联想到采莲女面对游冶郎时的娇羞,增添浪漫情调。
3. 分段赏析
首联“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描绘溪边采莲女隔着荷花谈笑嬉戏的场景,“笑隔荷花”生动细腻地展现出采莲女的活泼神态,营造出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颔联“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以阳光、流水、香袂等元素勾勒出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如临其境,让人感受到采莲女内心的欢乐。颈联“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写采莲女的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以游冶郎的徘徊衬托采莲女的娇美,运用乐府写罗敷的手法,委婉传神,同时可让人联想到采莲女的娇羞。尾联“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借紫骝嘶鸣、花落之景,抒发诗人对时光飞逝、美景易逝的无奈,以及因怀才不遇、壮志难伸而生的愁思,与前文明快风格不同,以细腻笔触引人遐思。
4. 作品点评
《采莲曲》是李白乐府诗中的佳作,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其写作特色鲜明,语言如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无做作,一气呵成,生动展现出采莲女明艳活泼、大方清新的形象。诗中运用衬托、细节描写等手法,将采莲场景与游冶郎的倾慕巧妙结合,营造出浪漫的氛围。同时,尾联又借景抒情,抒发诗人对时光和怀才不遇的感慨,使诗歌在明快风格中蕴含深沉情感。此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展示出诗人姿态高雅、清新脱俗的气质,体现了李白诗歌多样化的艺术魅力。
# 语致闲闲,生情布景。
明陆时雍《诗镜》
# 第二句可画,难画。三、四句多姿致,白乐天不得擅美于全唐也。又云:“三三五五”太多。
现代严云《李太白诗醇》
# 王夫之:“卸开一步,取情为景。诗文至此,只存一片神光,更无形迹矣。” 《唐诗评选》“丽景丽句(“笑隔荷花”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刘云:“浅语尽情。”
明高棅《唐诗品汇》
# “绮而不艳,此自关乎天分。王安石云: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于此亦可见之。”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刘长卿作转语,题西施障子:“窗风不举袖,自觉罗衣轻”,大有隽致。”麻烦把第二条文本、作者、朝代打回
明梅鼎祚《李杜二家诗钞评林》
上一篇:唐·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
下一篇:唐·许棠《秋江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