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天气醉游郎":晴朗的天气陶醉了外出游玩的少年郎。
# 清明:清澈明朗。元稹《西县驿》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缭乱花。
"莺儿狂":黄鹂肆意地飞舞。
# 狂:作毫无拘束讲。,莺:黄鹂的别称。
"燕儿狂":燕子也肆意地飞舞。
"翠盖红缨":车马和行人,
# 红缨:用红色的丝线或绳子做的装饰,常为帽子。,翠盖:装饰有翠羽的车盖,用来泛指华美的车辆。
"道上往来忙":在大道上往来匆忙。
"记得相逢垂柳下":还记得我们在垂柳下相逢,
"雕玉珮":戴着雕刻的玉佩,
"缕金裳":穿着整齐精致的衣裳。
"春光还是旧春光":春光还是以前的春光,
"桃花香":桃花飘香,
"李花香":李花飘香。
"浅白深红":浅白深红的花,
"一一斗新妆":争斗着自己新的妆颜。
"惆怅惜花人不见":可我伤感那个爱惜花朵的人已经看不到了。
"歌一阕":我唱一首歌,
# 阕:量词,歌曲或者词一首称之为一阕。
"泪千行":留下数行的泪。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写作手法
对比:上阕极写“醉游郎”“翠盖红缨”的热烈欢愉,与下阕“惜花人不见”的凄凉形成强烈反差;“今年花胜去年红”与“知与谁同”构成未来预判与当下孤独的对比。
2. 分段赏析
上阕:“清明天气醉游郎”开篇即构建时空坐标,清明时节的特定气候与人物状态形成双重铺垫。“醉”字双关,既可指游春者沉醉于美酒,亦可解读为陶醉于春色,为全词奠定明快基调。“莺儿狂,燕儿狂”连用叠词与拟人手法,以鸟类的恣意姿态映射自然界的蓬勃生机,两个“狂”字形成声韵回环,强化了春日喧闹的听觉效果。“翠盖红缨”转实写景,荷叶如翠盖遮天,红花似红缨缀地,通过视觉对比展现植物繁茂;“道上往来忙”则由静转动,贵族车马络绎不绝的动态场景,与上句静态景物构成空间纵深感。“记得相逢垂柳下”陡转叙事,由眼前景象触发回忆,垂柳意象暗含离别典故;“雕玉珮,缕金裳”以服饰细节描摹故人形象,雕琢玉饰与金线华服暗示其身份高贵,三组名词并列形成画面定格,将现实游冶与往昔欢会巧妙叠合。下阕:“春光还是旧春光”起句看似平淡,实则暗藏情感机锋。表层重复强调季节循环,深层却暗示人事变迁,为全词转折埋下伏笔。“桃花香,李花香”延续嗅觉描写,双花并置形成色彩交响,香气暗喻美好事物的延续性。“浅白深红”视觉递进,既写花色层次渐变,又以“一一斗新妆”拟人化呈现百花争艳的盛况,暗含对永恒之美的期许。“惆怅惜花人不见”完成情感升华,由客观景物转向主观感受,“惆怅”二字点破今昔之别,“惜花人”既是伤悼落花,更是追怀故人,语义双关。“歌一阕,泪千行”收束全篇,以乐景写哀情,歌声与泪水的反差强化悲剧张力,三字短句如裂帛之音,将表面欢愉的游春场景,最终归结为物是人非的深沉怅惘。全词通过今昔场景并置、自然意象与人事变迁的对照,在明快的表层叙事下,完成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
下一篇:宋·苏洵《辨奸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