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chéng
·
·
qīng
míng
tiān
zuì
yóu
láng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3
qīng
míng
tiān
zuì
yóu
láng
yīng
ér
kuáng
yàn
ér
kuáng
cuì
gài
hóng
yīng
dào
shàng
wǎng
lái
máng
xiāng
féng
chuí
liǔ
xià
diāo
pèi
jīn
cháng
chūn
guāng
hái
shì
jiù
chūn
guāng
táo
huā
xiāng
huā
xiāng
qiǎn
bái
shēn
hóng
dòu
xīn
zhuāng
chóu
chàng
huā
rén
jiàn
què
lèi
qiān
háng

译文

晴朗的天气陶醉了外出游玩的少年郎。黄鹂肆意地飞舞。燕子也肆意地飞舞。车马和行人,在大道上往来匆忙。还记得我们在垂柳下相逢,戴着雕刻的玉佩,穿着整齐精致的衣裳。春光还是以前的春光,桃花飘香,李花飘香。浅白深红的花,争斗着自己新的妆颜。可我伤感那个爱惜花朵的人已经看不到了。我唱一首歌,留下数行的泪。

逐句剖析

"清明天气醉游郎":晴朗的天气陶醉了外出游玩的少年郎。

# 清明:清澈明朗。元稹《西县驿》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缭乱花。

"莺儿狂":黄鹂肆意地飞舞。

# 狂:作毫无拘束讲。,莺:黄鹂的别称。

"燕儿狂":燕子也肆意地飞舞。

"翠盖红缨":车马和行人,

# 红缨:用红色的丝线或绳子做的装饰,常为帽子。,翠盖:装饰有翠羽的车盖,用来泛指华美的车辆。

"道上往来忙":在大道上往来匆忙。

"记得相逢垂柳下":还记得我们在垂柳下相逢,

"雕玉珮":戴着雕刻的玉佩,

"缕金裳":穿着整齐精致的衣裳。

"春光还是旧春光":春光还是以前的春光,

"桃花香":桃花飘香,

"李花香":李花飘香。

"浅白深红":浅白深红的花,

"一一斗新妆":争斗着自己新的妆颜。

"惆怅惜花人不见":可我伤感那个爱惜花朵的人已经看不到了。

"歌一阕":我唱一首歌,

# 阕:量词,歌曲或者词一首称之为一阕。

"泪千行":留下数行的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城子·清明天气醉游郎》是北宋词人秦观创作的一首婉约词。全篇以明媚春光反衬愁绪,上片铺展草长莺啼、桃李争艳的游春画卷,下片笔锋陡转,抒发孤寂怅惘的愁思,情感转折流畅,语言清丽婉约,在景致与心境的强烈对照中展现深婉情致,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上阕极写“醉游郎”“翠盖红缨”的热烈欢愉,与下阕“惜花人不见”的凄凉形成强烈反差;“今年花胜去年红”与“知与谁同”构成未来预判与当下孤独的对比。

2. 分段赏析

上阕:“清明天气醉游郎”开篇即构建时空坐标,清明时节的特定气候与人物状态形成双重铺垫。“醉”字双关,既可指游春者沉醉于美酒,亦可解读为陶醉于春色,为全词奠定明快基调。“莺儿狂,燕儿狂”连用叠词与拟人手法,以鸟类的恣意姿态映射自然界的蓬勃生机,两个“狂”字形成声韵回环,强化了春日喧闹的听觉效果。“翠盖红缨”转实写景,荷叶如翠盖遮天,红花似红缨缀地,通过视觉对比展现植物繁茂;“道上往来忙”则由静转动,贵族车马络绎不绝的动态场景,与上句静态景物构成空间纵深感。“记得相逢垂柳下”陡转叙事,由眼前景象触发回忆,垂柳意象暗含离别典故;“雕玉珮,缕金裳”以服饰细节描摹故人形象,雕琢玉饰与金线华服暗示其身份高贵,三组名词并列形成画面定格,将现实游冶与往昔欢会巧妙叠合。下阕:“春光还是旧春光”起句看似平淡,实则暗藏情感机锋。表层重复强调季节循环,深层却暗示人事变迁,为全词转折埋下伏笔。“桃花香,李花香”延续嗅觉描写,双花并置形成色彩交响,香气暗喻美好事物的延续性。“浅白深红”视觉递进,既写花色层次渐变,又以“一一斗新妆”拟人化呈现百花争艳的盛况,暗含对永恒之美的期许。“惆怅惜花人不见”完成情感升华,由客观景物转向主观感受,“惆怅”二字点破今昔之别,“惜花人”既是伤悼落花,更是追怀故人,语义双关。“歌一阕,泪千行”收束全篇,以乐景写哀情,歌声与泪水的反差强化悲剧张力,三字短句如裂帛之音,将表面欢愉的游春场景,最终归结为物是人非的深沉怅惘。全词通过今昔场景并置、自然意象与人事变迁的对照,在明快的表层叙事下,完成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如净《偈颂三十八首(其十三)》

下一篇:宋·苏洵《辨奸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