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识字忧患始":人的一生忧愁苦难是从识字开始的,
"姓名粗记可以休":因此,只要能写能认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
# 姓名粗记可以休:《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何用草书夸神速":更何况用草书来夸耀书法的神奇和快速,
"开卷惝恍令人愁":让人看了模糊恍惚令人发愁。
# 惝恍:模糊不清,这里形容草书变化无端。
"我尝好之每自笑":我每每自笑曾经爱好草书,
"君有此病何年瘳":不想你也有这个“毛病”,不知道哪年才能病愈?
# 瘳:(chōu)病愈。
"自言其中有至乐":还说这里面有什么最大的快乐,
# 至乐:与下句的“逍遥游”,都是《庄子》中的篇名,这里用其字面含义。至乐,最大最高层次的快乐。
"适意无异逍遥游":非常称心合意,和庄子的逍遥游没有什么不同。
# 逍遥游:为《庄子》篇名。这里用其字面含义。
"近者作堂名醉墨":最近,先生建造了醉墨堂,
"如饮美酒销百忧":就像啜饮美酒能消愁销除烦恼一样。
"乃知柳子语不妄":看先生这个样子,我才领会到柳宗元说得不错:
# 乃知柳子语不妄:“乃知”二句:柳子,柳宗元。不妄,不假。柳宗元《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凡人好辞工书,皆病癖也。”“吾尝见病心腹人,有思啖土炭,嗜盐酸咸者,不得则大戚,······观吾子之意亦已戚矣。”
"病嗜土炭如珍羞":嗜好土炭的病人吃起土炭就像美味佳肴一样。
# 珍羞:同“珍馐”,珍美的菜肴。
"君于此艺亦云至":先生在书法艺术也可以说达到了最高境界,
"堆墙败笔如山丘":用坏的笔堆在墙边像山丘一样高。
# 堆墙败笔如山丘:《唐国史补》卷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冢。”此谓石苍舒勤学苦练。
"兴来一挥百纸尽":兴致来时,挥动笔墨多少纸都用得完,
"骏马倏忽踏九州":就好像骏马一转眼就踏遍九州大地。
# 骏马倏忽踏九州:形容石氏草书神速,放笔快意,自由无碍。倏(shū)忽,疾速,指极短的时间。九州,指全国各地。
"我书意造本无法":我的书法都是凭借想象力创造的,本来就没有什么章法,
# 意造:以意为之,自由创造。
"点画信手烦推求":一点一画随手写来,也懒得去仔细推敲琢磨。
# 推求:指研究笔法。
"胡为议论独见假":为什么我的随口议论独独被先生所容纳,
# 假:宽容,这里是作者的自谦。,胡为:何为、为何。
"只字片纸皆藏收":就连只字片纸也会收藏起来?
"不减钟张君自足":如果用“不低于钟繇、张芝”来评价先生,先生完全当得起;
# 不减钟张君自足:《法书要录》卷一《晋王右军自论书》:“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又《法帖释文》卷五载唐怀素书:“右军云:‘吾真书过钟,而草故不减张。’仆以为真不如钟,草不及张。”钟张,指钟繇、张芝,皆汉末名书法家。
"下方罗赵我亦优":如果用“向下和罗晖、赵袭差不多”来评价我,我似乎还要好些。
# 罗赵:罗晖、赵袭,皆汉末书法家。,方:比。
"不须临池更苦学":从今后,先生不用再像张芝那样临池苦学,池水尽黑了;
"完取绢素充衾裯":那些未曾染色的白绢与其先写字后再染色做衣服,不如直接拿来做被褥床帐。
# 衾裯:(qīn chóu)泛指被子。,完:完好。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石苍舒醉墨堂》是北宋诗人苏轼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书法艺术与人生哲思为主题。全诗以友人石苍舒的书斋“醉墨堂”为切入点,上段以反讽开篇,调侃识字与草书的“无用”,实则赞美石苍舒的书法造诣;中段借《庄子》典故,探讨书法创作中的自由境界;末段以“我书意造本无法”点明艺术超越法度的本质。诗中融调侃、赞颂、哲理于一体,展现了苏轼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幽默表达。
2. 写作手法
夸张:“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石苍舒书法时的畅快淋漓。用典:“不减钟张”,“下方罗赵”等四句都用写字的典故,出神入化而又紧扣主题。对比:“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把石苍舒的书法与钟繇、张芝、罗晖、赵袭等古代书法家进行对比,突出石苍舒书法水平之高,表明石苍舒在书法上足以与古代名家相媲美。比喻:“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将石苍舒对书法的痴迷比作病人嗜好土炭,把书法比作珍馐美味,形象地表现出石苍舒对书法的极度热爱,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以独特的人生感悟起笔,看似调侃识字带来忧患,实则为全诗奠定了轻松又引人深思的基调,也自然地引出对书法的讨论。接着四句,诗人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将自己与石苍舒对书法的热爱比作“病”,展现出两人志同道合的情谊,也凸显出对书法的痴迷。七、八两句,直白地表明石苍舒从书法创作中获得的愉悦,如同逍遥自在的精神畅游,这里把《庄子》两个篇名用来赞美对方草书功力之深。九、十两句,写石苍舒建造醉墨堂,借醉心书法来消解忧愁,强调书法在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排忧解难的精神寄托。十一、十二两句又用柳宗元的比喻回应“君有此病何能瘳”,看似批评,实是夸奖。接下来四句写其造诣之深,“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形象地展现出石苍舒为提升技艺付出的大量努力。这四句又和篇首“神速”句呼应,一正写,一比喻。条理井然,语言飞动。“我书”四句回到诗人自己,呼应上文“我尝好之”句。“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轼阐述自己的书法理念,追求自然随性,不受成法束缚,与石苍舒的勤奋精研形成对比又相互映衬。“不减钟张”句,即翻用这个典故赞美石苍舒。“下方罗赵”句,即正用此典以收束“我书”。结尾两句,诗人以轻松幽默的语言结尾,既肯定了石苍舒的书法成就,又以一种调侃的方式表达出对其的赞赏,展现出苏轼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4. 作品点评
《石苍舒醉墨堂》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古诗。全诗语言豪迈诙谐,诗中既有对书法艺术的探讨,又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情感真挚自然。篇中多使用典故,信手拈来,出神入化而又紧扣主题。“我书意造本无法”这一名句,直接揭示了艺术的本质:书法艺术应崇尚自然,摆脱束缚,自由畅快地挥毫泼墨,追求创作的最大自由。这一境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积累和艰苦劳动后,自然而然达到的水到渠成之境。
# 老杜之上。
明袁宏道
# 绝无工句可摘,而气格老健,不余不欠,作家本领在此。
清赵克宜
# 破题格。
清纪昀
# 此与《答文与可》“愿得此绢足矣”同意,而一动人,一自谓,一意又可翻转。
清翁方纲
# 一起突兀,自是熙宁二年诗。
清王文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