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cāng
shū
zuì
táng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rén
shēng
shí
yōu
huàn
shǐ
xìng
míng
xiū
yòng
cǎo
shū
kuā
shén
kāi
juàn
chǎng
huǎng
líng
rén
chóu
cháng
hào
zhī
měi
xiào
jūn
yǒu
bìng
nián
chōu
yán
zhōng
yǒu
zhì
shì
xiāo
yáo
yóu
jìn
zhě
zuò
táng
míng
zuì
yǐn
měi
jiǔ
xiāo
bǎi
yōu
nǎi
zhī
liǔ
wàng
bìng
shì
tàn
zhēn
xiū
jūn
yún
zhì
duī
qiáng
bài
shān
qiū
xìng
lái
huī
bǎi
zhǐ
jìn
jùn
shū
jiǔ
zhōu
shū
zào
běn
diǎn
huà
xìn
shǒu
fán
tuī
qiú
wéi
lùn
jiàn
jiǎ
zhī
piàn
zhǐ
jiē
cáng
shōu
jiǎn
zhōng
zhāng
jūn
xià
fāng
luó
zhào
yōu
lín
chí
gèng
xué
wán
juàn
chōng
qīn
chóu

译文

人的一生忧愁苦难是从识字开始的,因此,只要能写能认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更何况用草书来夸耀书法的神奇和快速,让人看了模糊恍惚令人发愁。我每每自笑曾经爱好草书,不想你也有这个“毛病”,不知道哪年才能病愈?还说这里面有什么最大的快乐,非常称心合意,和庄子的逍遥游没有什么不同。最近,先生建造了醉墨堂,就像啜饮美酒能消愁销除烦恼一样。看先生这个样子,我才领会到柳宗元说得不错:嗜好土炭的病人吃起土炭就像美味佳肴一样。先生在书法艺术也可以说达到了最高境界,用坏的笔堆在墙边像山丘一样高。兴致来时,挥动笔墨多少纸都用得完,就好像骏马一转眼就踏遍九州大地。我的书法都是凭借想象力创造的,本来就没有什么章法,一点一画随手写来,也懒得去仔细推敲琢磨。为什么我的随口议论独独被先生所容纳,就连只字片纸也会收藏起来?如果用“不低于钟繇、张芝”来评价先生,先生完全当得起;如果用“向下和罗晖、赵袭差不多”来评价我,我似乎还要好些。从今后,先生不用再像张芝那样临池苦学,池水尽黑了;那些未曾染色的白绢与其先写字后再染色做衣服,不如直接拿来做被褥床帐。

逐句剖析

"人生识字忧患始":人的一生忧愁苦难是从识字开始的,

"姓名粗记可以休":因此,只要能写能认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

# 姓名粗记可以休:《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何用草书夸神速":更何况用草书来夸耀书法的神奇和快速,

"开卷惝恍令人愁":让人看了模糊恍惚令人发愁。

# 惝恍:模糊不清,这里形容草书变化无端。

"我尝好之每自笑":我每每自笑曾经爱好草书,

"君有此病何年瘳":不想你也有这个“毛病”,不知道哪年才能病愈?

# 瘳:(chōu)病愈。

"自言其中有至乐":还说这里面有什么最大的快乐,

# 至乐:与下句的“逍遥游”,都是《庄子》中的篇名,这里用其字面含义。至乐,最大最高层次的快乐。

"适意无异逍遥游":非常称心合意,和庄子的逍遥游没有什么不同。

# 逍遥游:为《庄子》篇名。这里用其字面含义。

"近者作堂名醉墨":最近,先生建造了醉墨堂,

"如饮美酒销百忧":就像啜饮美酒能消愁销除烦恼一样。

"乃知柳子语不妄":看先生这个样子,我才领会到柳宗元说得不错:

# 乃知柳子语不妄:“乃知”二句:柳子,柳宗元。不妄,不假。柳宗元《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凡人好辞工书,皆病癖也。”“吾尝见病心腹人,有思啖土炭,嗜盐酸咸者,不得则大戚,······观吾子之意亦已戚矣。”

"病嗜土炭如珍羞":嗜好土炭的病人吃起土炭就像美味佳肴一样。

# 珍羞:同“珍馐”,珍美的菜肴。

"君于此艺亦云至":先生在书法艺术也可以说达到了最高境界,

"堆墙败笔如山丘":用坏的笔堆在墙边像山丘一样高。

# 堆墙败笔如山丘:《唐国史补》卷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冢。”此谓石苍舒勤学苦练。

"兴来一挥百纸尽":兴致来时,挥动笔墨多少纸都用得完,

"骏马倏忽踏九州":就好像骏马一转眼就踏遍九州大地。

# 骏马倏忽踏九州:形容石氏草书神速,放笔快意,自由无碍。倏(shū)忽,疾速,指极短的时间。九州,指全国各地。

"我书意造本无法":我的书法都是凭借想象力创造的,本来就没有什么章法,

# 意造:以意为之,自由创造。

"点画信手烦推求":一点一画随手写来,也懒得去仔细推敲琢磨。

# 推求:指研究笔法。

"胡为议论独见假":为什么我的随口议论独独被先生所容纳,

# 假:宽容,这里是作者的自谦。,胡为:何为、为何。

"只字片纸皆藏收":就连只字片纸也会收藏起来?

"不减钟张君自足":如果用“不低于钟繇、张芝”来评价先生,先生完全当得起;

# 不减钟张君自足:《法书要录》卷一《晋王右军自论书》:“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又《法帖释文》卷五载唐怀素书:“右军云:‘吾真书过钟,而草故不减张。’仆以为真不如钟,草不及张。”钟张,指钟繇、张芝,皆汉末名书法家。

"下方罗赵我亦优":如果用“向下和罗晖、赵袭差不多”来评价我,我似乎还要好些。

# 罗赵:罗晖、赵袭,皆汉末书法家。,方:比。

"不须临池更苦学":从今后,先生不用再像张芝那样临池苦学,池水尽黑了;

"完取绢素充衾裯":那些未曾染色的白绢与其先写字后再染色做衣服,不如直接拿来做被褥床帐。

# 衾裯:(qīn chóu)泛指被子。,完:完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石苍舒醉墨堂》是北宋诗人苏轼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围绕石苍舒的醉墨堂,写其对书法的热爱。诗中苏轼既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书法艺术,如“人生识字忧患始”引出对书法的思考,又通过夸张、用典等手法,描绘石苍舒书法时的豪放和高超技艺,如“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同时,苏轼也表达了自己对书法“意造本无法”的见解,借书法抒发人生感慨,情感真挚,风格豪迈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苏轼时年三十四岁。熙宁元年(1068年),苏轼自凤翔任满返京,途经长安时与书法家石苍舒交游。石氏建书斋“醉墨堂”,藏有褚遂良《圣教序》真迹,邀苏轼题诗。苏轼回到汴京,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石苍舒醉墨堂》是北宋诗人苏轼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书法艺术与人生哲思为主题。全诗以友人石苍舒的书斋“醉墨堂”为切入点,上段以反讽开篇,调侃识字与草书的“无用”,实则赞美石苍舒的书法造诣;中段借《庄子》典故,探讨书法创作中的自由境界;末段以“我书意造本无法”点明艺术超越法度的本质。诗中融调侃、赞颂、哲理于一体,展现了苏轼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幽默表达。

2. 写作手法

夸张:“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石苍舒书法时的畅快淋漓。用典:“不减钟张”,“下方罗赵”等四句都用写字的典故,出神入化而又紧扣主题。对比:“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把石苍舒的书法与钟繇、张芝、罗晖、赵袭等古代书法家进行对比,突出石苍舒书法水平之高,表明石苍舒在书法上足以与古代名家相媲美。比喻:“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将石苍舒对书法的痴迷比作病人嗜好土炭,把书法比作珍馐美味,形象地表现出石苍舒对书法的极度热爱,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以独特的人生感悟起笔,看似调侃识字带来忧患,实则为全诗奠定了轻松又引人深思的基调,也自然地引出对书法的讨论。接着四句,诗人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将自己与石苍舒对书法的热爱比作“病”,展现出两人志同道合的情谊,也凸显出对书法的痴迷。七、八两句,直白地表明石苍舒从书法创作中获得的愉悦,如同逍遥自在的精神畅游,这里把《庄子》两个篇名用来赞美对方草书功力之深。九、十两句,写石苍舒建造醉墨堂,借醉心书法来消解忧愁,强调书法在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排忧解难的精神寄托。十一、十二两句又用柳宗元的比喻回应“君有此病何能瘳”,看似批评,实是夸奖。接下来四句写其造诣之深,“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形象地展现出石苍舒为提升技艺付出的大量努力。这四句又和篇首“神速”句呼应,一正写,一比喻。条理井然,语言飞动。“我书”四句回到诗人自己,呼应上文“我尝好之”句。“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轼阐述自己的书法理念,追求自然随性,不受成法束缚,与石苍舒的勤奋精研形成对比又相互映衬。“不减钟张”句,即翻用这个典故赞美石苍舒。“下方罗赵”句,即正用此典以收束“我书”。结尾两句,诗人以轻松幽默的语言结尾,既肯定了石苍舒的书法成就,又以一种调侃的方式表达出对其的赞赏,展现出苏轼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4. 作品点评

《石苍舒醉墨堂》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古诗。全诗语言豪迈诙谐,诗中既有对书法艺术的探讨,又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情感真挚自然。篇中多使用典故,信手拈来,出神入化而又紧扣主题。“我书意造本无法”这一名句,直接揭示了艺术的本质:书法艺术应崇尚自然,摆脱束缚,自由畅快地挥毫泼墨,追求创作的最大自由。这一境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积累和艰苦劳动后,自然而然达到的水到渠成之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老杜之上。

明袁宏道

# 绝无工句可摘,而气格老健,不余不欠,作家本领在此。

清赵克宜

# 破题格。

清纪昀

# 此与《答文与可》“愿得此绢足矣”同意,而一动人,一自谓,一意又可翻转。

清翁方纲

# 一起突兀,自是熙宁二年诗。

清王文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洵《辨奸论》

下一篇:宋·释智圆《酷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