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guān
cháo
sān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陈师道浏览量:3
màn
màn
píng
shā
zǒu
bái
hóng
yáo
tái
shī
shǒu
bēi
kōng
qíng
tiān
yáo
dòng
qīng
jiāng
wǎn
chén
làng
zhōng

译文

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逐句剖析

"漫漫平沙走白虹":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

# 走白虹:走,奔跑和滚动。白虹:指钱塘江潮。,漫漫平沙:广阔无边的江边平坦的沙滩。

"瑶台失手玉杯空":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

# 失手:因没拿住而倒翻。,瑶台:传说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晴天摇动清江底":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

# 晴天:因滚动的钱塘江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蓝天也摇动不止。

"晚日浮沉急浪中":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 晚日:因奔腾起伏的浪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落日沉下又浮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十七日观潮》是北宋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七言绝句。首句以奔涌白虹喻潮头,刹那间漫过江岸沙滩,磅礴气势扑面而来;次句将翻涌的浪花比作仙人倾洒的玉杯,飞溅的碎银恰似洒落人间的琼屑,奇谲想象令人称绝。三、四两句则通过天地日月倒映于涌动江潮,被其力量撼动的景象,以侧面烘托之法,尽显潮水吞天沃日之势。全诗巧用比喻绘形,借由瑰丽想象传神,辅以烘托造势,将钱塘江潮的雄浑之势、磅礴之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读来如临其境,震撼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

陈师道(1052~1101),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时因苏轼等人推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家境困窘,爱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主张诗歌“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陈师道为文师法曾巩,诗歌语言平淡质朴,风格奇峭清新,内容主要围绕个人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展开。代表作品有《送内》《别三子》《示三子》《怀远》等。著有《后山居士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浙江钱塘江潮水被誉为中国自然奇观之首,每逢农历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潮水奔涌如万马齐喑,浪涛翻涌间似要吞天蔽日,引得无数游人挤满海塘,争相一睹这震撼场景。古往今来,钱塘江潮的磅礴气势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留下诸多咏潮作品。陈师道便是其中之一,他曾创作近十首观潮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诗。通过描述“白虹”喻潮头,“玉杯空”拟浪花,生动展现潮水奔涌之势;“晴天摇动”“晚日浮沉”的奇幻画面,巧用想象与烘托,侧面凸显江潮撼天动地的磅礴力量。

2. 写作手法

比喻:“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运用比喻,将潮头比作奔涌的白虹,把浪花飞溅想象成瑶台之上仙人失手倾倒玉杯,色彩鲜明且气势雄浑,凸显潮涌时水花四溅的瑰丽壮观。烘托:“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句,诗人不直接描绘潮水的汹涌,而是描写晴朗天空倒映在江底随潮水晃动、夕阳在急浪中忽隐忽现的景象,以天地日月的宏大反衬江潮力量之强,让读者从虚实相生的画面中,深切感受潮水吞天沃日的震撼。夸张:“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运用夸张手法结合浪漫的想象,把潮水的气势写足,运笔也如江潮,一泻而下,令人心动神摇。想象:“瑶台失手玉杯空”句突破现实场景,构建出仙人打翻玉杯的神话场景,以超现实的意象侧面烘托出潮水的非凡气势。

3. 分段赏析

“漫漫平沙走白虹”,开篇便以精妙比喻勾勒出钱塘江潮的磅礴气势。诗人将奔涌的潮头比作一道白虹,在广袤无垠的沙滩上飞驰而过。“漫漫”二字描绘出平沙的辽阔,为潮水的奔涌提供宏大背景;“走”字赋予白虹动态感,生动展现潮水自远方汹涌而来、迅猛推进的画面,色彩明丽且极具视觉冲击力,瞬间抓住读者眼球。​“瑶台失手玉杯空”,此句延续奇绝想象,以浪漫笔触继续描绘潮水的壮观。诗人想象瑶台之上,仙人不慎失手,致使玉杯倾倒,琼浆飞溅,化作漫天碎玉,恰似眼前潮水翻涌、浪花四溅的景象。这一比喻将现实之景与神话情境巧妙融合,赋予浪花瑰丽奇幻的色彩,让读者在惊叹于潮水壮丽的同时,感受到超凡脱俗的浪漫气息。​“晴天摇动清江底”,诗人转换视角,通过侧面烘托展现潮水的力量。晴朗的天空本应稳固,却在江水中随潮水晃动,看似写天,实则写潮。江水因潮水的涌动而翻腾激荡,连倒映其中的天空也随之摇晃,以天空的不稳定态,反衬出潮水的汹涌澎湃,让读者从虚实相生的画面中,感受到潮水撼动天地的磅礴力量。​“晚日浮沉急浪中”,尾句与上句呼应,同样运用烘托手法。夕阳西下,本应缓缓西沉,却在急浪的冲击下忽隐忽现,时沉时浮。诗人不直接描写潮水的湍急,而是借晚日在浪中的沉浮,将潮水的奔腾不息、力量强大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落日余晖与汹涌浪潮交织的画面中,读者不仅能领略到自然景观的壮美,更能体会到诗人对钱塘江潮的惊叹与赞美。

4. 作品点评

这首绝句,以白虹贯空的妙喻、瑶台倾酒的奇思,凭借晴穹与晚照的映衬,勾勒出钱塘江大潮的雄奇景致。通篇未着一痕抒情笔墨,却句句激荡着读者眷恋家国河山、醉心自然万象的热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疥癣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刘克庄《明皇幸蜀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