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家十二楼":我夫主家富贵豪华,高楼连云,
# 十二楼:指宅第豪华,楼台高峻。
"一身当三千":我受到夫主的看重,宠爱集于一身。
# 一身当三千:谓美貌而受宠爱,一人抵当所有人。
"古来妾薄命":自古以来女子薄命的不知有多少,
"事主不尽年":如今轮到我,侍奉夫主,不能尽自己的天年。
# 不尽年:不能到生命的尽头。《庄子·养生主》:“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起舞为主寿":正在轻歌曼舞为夫主祝寿,
# 为主寿:为夫君祝福。
"相送南阳阡":忽然间送殡南阳雨泪涟涟。
# 南阳阡:《汉书·游侠传》:原涉父为南阳太守,父死,原涉大起冢舍,买地开道,立表署曰“南阳阡”。此代指墓地。
"忍著主衣裳":我怎忍心穿着夫主为我做的衣裳,
"为人作春妍":为别人歌舞打扮强作欢颜。
# 春妍:即打扮。
"有声当彻天":我悲痛呼叫,声彻云天,
# 彻天:响彻云天。
"有泪当彻泉":我泪如雨下,洒到黄泉。
# 彻泉:下达黄泉。
"死者恐无知":死去的人恐怕不会知道,
"妾身长自怜":我是这样地日日夜夜惆怅自怜。
# 长自怜:惆怅悲伤无休止。
"叶落风不起":残叶落地,秋风再也不能把它吹回故枝,
"山空花自红":空旷的山野中,花儿寂寞地开放,一片惨红。
"捐世不待老":你撒手西归还不待年老,
# 捐世:犹弃世。
"惠妾无其终":我受到你的恩惠,却已是无尽无穷。
"一死尚可忍":死亡的痛苦还能够忍受,
# 一死尚可忍:《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注引《魏氏春秋》:魏明帝临死执宣王手目太子曰:“死乃复可忍,朕忍死待君。”
"百岁何当穷":苟活世上的惨味,何时能够告终?
# 何当穷:怎么打发。,百岁:指活着的人剩下的岁月。
"天地岂不宽":谁说天不高地不广?
"妾身自不容":只不过我自己不能与世相容。
"死者如有知":死去的人如果有知觉,
"杀身以相从":我一定会杀身到地下相从。
# 杀身以相从:谓自杀后得以在阴世相从。
"向来歌舞地":先前歌舞繁华之地,如今是一派荒凉,
# 地:一作处。
"夜雨鸣寒蛩":只有潇潇夜雨,把凄凉的蟋蟀鸣声伴送
# 寒蛩:秋天的蟋蟀。
北宋诗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
陈师道(1052~1101),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时因苏轼等人推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家境困窘,爱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主张诗歌“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陈师道为文师法曾巩,诗歌语言平淡质朴,风格奇峭清新,内容主要围绕个人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展开。代表作品有《送内》《别三子》《示三子》《怀远》等。著有《后山居士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悼亡诗。这首诗描写了侍妾悼念逝去主人,表达了诗人对恩师离去的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化用:“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使用了化用的写作手法,“十二楼”化用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的“凤楼十二重,四户入绮窗”,原句描绘宫楼的高峻华美,陈诗以此形容曾巩宅邸的恢弘。“一身当三千”化用白居易《长恨歌》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浓缩为五字,突出受宠之专。比喻:“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使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此处以“叶落”暗喻曾巩的离世,落叶随风凋零却无法重生,象征生命的消逝与无法挽回的遗憾;而“山空花自红”则通过山野中空寂的景象与独自绽放的红花对比,隐喻诗人对恩师逝去的孤独感与恩情未尽的怅惘。这两句以自然景物为喻,含蓄传达了生死相隔的哀痛。直抒胸臆:“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向来歌舞地,夜雨鸣寒蛩”昔日歌舞升平的繁华之地,如今只剩夜雨淅沥与寒蛩哀鸣,歌舞地的荒芜象征着恩情的消逝与生命的无常,而“寒蛩”的鸣叫则暗示了诗人长夜难眠的哀思。是对生死相随的忠贞告白。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从正面写对亡夫的哀痛,表明自己会坚守忠贞、不再改嫁的心意。诗的开头两句讲自己从前得到丈夫的深切宠爱,只是平常叙述,语言简洁却意思清楚。“主家十二楼”这句,是从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里“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窗”的句子化用来的。“一身当三千”则是借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意思。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是陈师道写诗的一个特点,所以元刘壎《隐居通议》说陈师道“得费长房缩地之法,虽寻丈之间,固自有万里山河之势”。更难得的是,他化用前人诗句后并不显得局促,每一句都很朴素自然。“古来妾薄命,事主不尽年”,情感从极满足的状态突然急转直下,变得极为失落。诗中说,尽管曾经有过长久的繁华时光,可得到的宠爱却并不长久,转眼间,丈夫就离开了人世,这里直接点出了题目中的“妾薄命”。“不尽年”这三个字是整首诗的关键,所有的悲伤与痛苦都从这里展开,后面的感慨也都是围绕着这三个字展开的。“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这两句,总结了前面的四句诗。“起舞为主寿”承接最开始的两句,写的是过去繁华热闹的日子里,女子为丈夫起舞祝寿的场景。“相送南阳阡”则承接接下来的两句,写的是丈夫突然离世后,女子送他到南阳墓地的情景。这样前后并列着写,更突出了欢乐还没享尽,悲哀就突然降临的反差,让女子的凄凉处境更让人心疼。刘禹锡在《代靖安佳人怨》里写过:“向来行哭里门道,昨夜画堂歌舞人。”陈师道的这两句诗其实和刘禹锡的诗意有承接,但用词更简单直白,通过这种对比,更直接地表现出痛苦来得太快、让人难以接受的感受,诗句之间的跳跃感和对比也很明显。所以陈模《怀古录》评说:“盖言初起舞为寿,岂期今乃相送南阳阡,乃不假干淡字而意自转者。”“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妍”这两句诗,流露出作者对丈夫离世后的感伤。任渊在注释中提到,陈师道这里借鉴了白居易《燕子楼》里的意思,原句是“钿晕罗衫色如烟,一回看着一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得几年”,但陈师道的表达更古朴简洁。确实,白居易的诗是直接写自己不忍心再穿旧衣为他人起舞,陈师道则用反问的方式,隐含着“不再为别人勉强欢笑”的坚定,反而更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痛苦。当时朝廷局势变化频繁,新旧两派党争激烈,两党交替掌权。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对“师门”二字讳莫如深,一旦自己跟随的老师失势,就急忙划清界限,生怕被牵连。陈师道的这两句诗正是有感而发,借诗中侍妾的口吻,暗讽那些见风使舵、迎合权势的人,同时也表明自己立场坚定、人格不改的态度。正如任渊所说:“皆以自表,见其不忍更名他师也。”“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作者直接倾诉内心感受,说自己对主人感情深厚,一边哭喊一边悲痛到极点。这四句诗读起来连贯流畅,那种悲伤的情绪浓烈得没法用言语说清。根据任渊的解释,“有声”二句,是用《史通》中温子升“怨痛之响,上彻青天”句及韩愈诗“上呼无时间,滴地泪到泉”句。“死者恐无知”是出《孔子家语》:“子贡问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妾身长自怜”本李白《去奴词》:“孤妾常自怜。”陈师道把这些前人的句子融合起来,让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厚饱满。第二首延续了第一首的主题,展现了愿意牺牲自己来追随对方的情感,两首诗在内容和情感上连贯一致。因此,范大士在《历代诗发》中提到:既然琵琶不能再抱他人,天地之间也无处容身,即便想要活下去又能如何?这两首诗在主题和情感的衔接上非常自然紧密。“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从写景入手引出情感,虽然表面是描绘景色,却包含丰富的意味。诗人的意图至少有三层:第一层,这两句承接上文“相送南阳阡”的内容,继续描写墓园的景象,同时自然引出后面的抒情,这是最直接的作用;第二层,通过描写墓地的凄凉场景,用飘落的树叶和鲜艳的红花相互衬托,落叶凋零,红花却依然盛开,这种对比更突出了山野的空旷与寂静,景物描写十分传神,也烘托出一种苍凉迷茫的氛围。所以任渊评价说:“这两句把墓地的凄惨样子都细致地描绘出来了。”这是第二层作用;第三层,这两句在写景抒情中还隐含着比喻。落叶象征已经去世的人,红花则比喻诗人自己。但落叶已经枯败飘落,红花的娇艳反而显得没有依托,徒留一片空荡。潘岳在《悼亡诗》里写过“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也是用落叶比喻人的离世,但表达的深意不如陈师道的诗深刻。因此陈模在《怀古录》中称赞《妾薄命》里的这两句:“陈后山的‘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在兴起情感的同时隐含比喻,却让人感觉不到刻意,这才是真正掌握了诗歌中‘兴’与‘比’的用法啊。”“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两句,说的是丈夫还没到年老就离开了人世,他对我的恩情无穷无尽,我却连完整报答都做不到,更遗憾这份恩情没能从头至尾延续下去。《诗林广记》里提到谢枋得评价这两句“有说不完的意味”,还说后山(可能指陈师道)当年虽努力想被曾巩(南丰)推荐,却未能如愿,没想到曾巩这么快就去世了。“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紧接上文,意思是死了或许还能忍受,但活着的话,这没完没了的痛苦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由此她感叹“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天地哪有不够宽的地方?只是我自己的处境容不下自己。这种无处可去的绝望,比孟郊“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更让人揪心。“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诗中女子四处寻觅出路,最终下了决心,发出坚定的誓言,愿意随亡者而去。这几句情感一步步推进,越来越深刻,正如范大士在《历代诗发》里说的:“琵琶不能换个人抱,天地也没有我的容身之处,就算不想死又能怎样?”而这种“必死”的念头,又和上一首“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遥相呼应,表达她知恩必报的心意。当然,这首诗的主题还是通过赞扬侍妾的忠诚,来表达诗人自己对老师的感激。所以任渊说:“‘杀身相从’这种话,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说得出来。”他觉得,要是老师去世后就背弃这份情义,读了这首诗多少会有些惭愧吧。“向来歌舞地,夜雨鸣寒蛩”从前歌声热闹、舞步轻盈的地方,如今只剩下夜雨细细落下、蟋蟀低声哀鸣的声响。这种变化里,藏着对曾经繁华不再、只剩空楼的感慨。和前面直接浓烈的情绪不同,这样的结尾让诗意更有层次,不会让人一眼看尽。结尾这几句写歌舞的句子,正好和组诗第一首开头提到的“十二楼”形成呼应,能看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
4. 作品点评
《妾薄命》作为陈师道诗歌创作的重要代表,被编排在《后山诗集》首篇,体现了该作品对其诗学风貌的集中呈现。陈师道的诗歌特质表现为:语言取法汉魏,气质深沉古朴,情感表达真挚恳切,同时注重文字锤炼而能归于简淡。此诗语言看似浅白如话,既少用典故也不故作艰涩,采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但细察可见其用典自然融入文本,字句皆有传统诗学渊源。除却简淡雅致的审美追求,该诗还展现出语言凝练、意蕴深厚的艺术特征,通过高度浓缩的表达实现情感与哲思的凝练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