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短棹西湖好":西湖风光好,
#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一说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短棹:划船用的小桨。棹(zhào):桨。,轻舟:轻便的小船。
"绿水逶迤":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 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也可解释为绵延曲折。,绿水:清澈的水。
"芳草长堤":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 芳草长堤:长堤上长满了芳草,描绘出西湖边堤岸上花草繁茂的景象。
"隐隐笙歌处处随":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
#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这里用来描绘西湖上人们游乐时传来的音乐歌唱声。,隐隐:隐约,形容声音若有若无,不清晰。
"无风水面琉璃滑":无风的水面,
# 琉璃: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覆在盆、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
"不觉船移":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
# 不觉船移:因为水面过于平滑,让人感觉不到船在移动。
"微动涟漪":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 涟漪:水的波纹,指船桨划动水面泛起的细微波浪。
"惊起沙禽掠岸飞":看,白鹭惊起飞来,仿佛水滨之间只有一点。
#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出游”为题材的词,也是一首描绘山水田园风光的作品。词中通过“轻舟短棹”“绿水逶迤”等意象,生动展现了北宋颍州西湖春日泛舟的优美景象,既勾勒出“芳草长堤”“沙禽掠岸”的自然之美,又通过“无风水面”与“微动涟漪”的动静对比,营造出闲适悠然的意境。全词以明快语言记录了欧阳修晚年退居西湖的生活片段,既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暗含了作者历经政治沉浮后寄情山水的超脱心境。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此词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上片里,“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描绘出一幅静谧的西湖春日画卷,而“隐隐笙歌”则从听觉角度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下片,“无风水面琉璃滑”将湖面的平静展现得淋漓尽致,“惊起沙禽掠岸飞”却又以沙禽突然飞起的动态打破了这份宁静,使画面富有层次感。通过这种动静的巧妙搭配,生动地描绘出西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春日景象。借景抒情:全词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来抒发词人对西湖的喜爱和悠然自得的心境。如“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词人描绘了西湖绿水蜿蜒、芳草满堤、笙歌相随的美景,借这些美景表达出自己对西湖的赞美与陶醉之情。以景结情:结尾“处处随”“隐隐笙歌处处随”“惊起沙禽掠岸飞”等都是以景语收束,通过描绘西湖的景色来传达词人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景中感受到词人的悠然惬意等情感,韵味悠长。情景交融:整首词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融入到西湖的美景之中,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如“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词人在描写行舟于湖面上,看到行云在舟下,水天澄澈的景象时,也流露出自己沉醉于美景、流连忘返的情感,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以动衬静:词中“一点沧洲白鹭飞”一句,描绘了在远处水天相接、烟霭微茫的背景下,一只白鹭在洲渚上展翅飞翔的画面。以白鹭的动态,衬托出周围环境的静谧。白鹭的“飞”打破了水、烟、洲渚等景物构成的静态画面,使整个画面有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更显西湖景色的清幽寂静。这种以动景衬托静景的手法,让词中的西湖美景更具韵味和感染力,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上阕“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开篇点明西湖之美,词人乘轻舟短棹悠然游湖,“绿水逶迤”描绘出西湖绿水蜿蜒曲折的动态美,“芳草长堤”从视觉展现西湖岸边芳草如茵的静态美,二者动静结合。“隐隐笙歌处处随”则从听觉角度,以隐隐传来、无处不在的笙歌,为西湖之景增添了欢快氛围,营造出热闹而优美的意境,传达出词人对西湖景色的赞美之情。下阕“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无风水面琉璃滑”运用比喻,将平静的湖面比作琉璃,生动形象地写出湖面平滑如镜的质感。“不觉船移”则从感受侧面烘托湖面平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前句写船行时微微泛起涟漪,打破平静,后句描绘涟漪惊起岸边沙禽掠岸而飞,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使西湖景色更具层次感与灵动性,进一步展现出西湖景色的独特魅力以及词人悠然闲适的心境。
4. 作品点评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是北宋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创作的经典词作,以清新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宋词“别是一家”的艺术魅力。全词以“出游”为题材,通过“轻舟短棹”“绿水逶迤”等意象,既勾勒出西湖春日的明丽风光,又暗含作者历经宦海沉浮后的超脱心境。其最大艺术特色在于动静结合的手法:上片以“隐隐笙歌”的动态呼应“芳草长堤”的静态,下片以“沙禽掠岸”的惊飞打破“琉璃滑”的湖面静谧,形成独特的意境层次。词中“以乐景写闲情”的构思尤为精妙,表面写泛舟之乐,实则借自然之美消解人生失意,体现了宋代文人“外儒内道”的精神追求。历代评家多赞其“语淡而味终不薄”(《白雨斋词话》),认为此作不仅是颍州西湖的传神写照,更是宋词中“闲适词”的典范之作。
# 下阕四句,极肖湖上行舟,波平如镜之状,“不觉船移”四字,下语尤妙。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这首词呈现了作者的真我本性、生命气息与醉翁精神。平淡之中蕴涵着深厚的韵昧,正如苏轼对柳宗元、韦应物诗的著名评价:“发纤秾于简古,寄至昧于澹泊。
现代中国艺术院副研究员李飞跃《书黄子思诗集后》
上一篇:宋·陈普《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