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萧索":在景色萧索的秋天里,
# 萧索:萧条冷落。,景:景色。
"危楼独立面晴空":我独自登上高楼遥望万里晴空。
# 危楼:高楼。
"动悲秋情绪":苍凉的大地深深地触动了我悲秋的情怀,
# 动悲秋情绪:“动悲秋”二句:宋玉《九辩》首句为:“悲哉,秋之为气也。”后人常将悲秋情绪与宋玉相联系。
"当时宋玉应同":这和当年宋玉因悲秋而写《九辩》的心情应该是一样的吧。
# 宋玉:又名子渊,宋国公族后裔,楚国文人。
"渔市孤烟袅寒碧":秋天的渔市是那样冷落寂寥碧烟袅袅,
# 碧:烟的顏色。,袅:缭绕的烟雾。
"水村残叶舞愁红":水村残存的叶子在风霜中猎猎发红。
# 红:秋天树葉经霜而红。
"楚天阔":楚天分外辽阔一望无际,
"浪浸斜阳":江水浸泡着尚未落尽的夕阳,
"千里溶溶":浪打浪波涛翻滚。
# 溶溶:水流动的样子。
"临风想佳丽":凭栏临风,我想起来远方的佳人,
"别后愁颜":离别的时日多了,想她亦是愁容满面,
"镇敛眉峰":久锁双眉了吧。
# 镇敛眉峰:双眉紧锁的样子。
"可惜当年":可惜当初,
"顿乖雨迹云踪":我们突然匆匆别离,有如雨云消散,天各一方。
# 雨迹云踪:男女欢爱。宋玉《高唐赋》中写楚王与巫山神女欢会,神女称自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顿乖:突然离开。乖:相违。
"雅态妍姿正欢洽":当初种种的美好情态,万般的和睦欢乐,
"落花流水忽西东":如今形同流水落花东飘西散。
"无憀恨":难耐此恨无穷无尽,
# 无憀:又作“无聊”,无奈。
"相思意":绵绵的相思萦绕在心间,
"尽分付征鸿":我愿把这份相思托付给远行的大雁。
# 分付征鸿:托付给征鸿,即凭书信相互问候。分付:托付。征鸿:远飞的鸿雁,即凭书信相互问候。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羁旅离愁的词,也是一首秋日怀人之作。词中通过萧瑟的秋景与孤寂的旅途,写出游子的怅惘,又因追忆往昔欢情、感念聚散无常,流露出对旧日情人的深切思念。全词情景交融,在清冷意境中透出缠绵情思。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通过描绘孤烟袅袅、残叶飘舞的秋景,将萧瑟的自然景象与游子内心的孤寂愁绪浑然交融,景语即情语。虚实相间:上片“渔市孤烟袅寒碧”实写眼前萧瑟秋景,下片“想佳丽,别后愁颜”转入虚写对情人的思念,实景与虚情交织,拓展了抒情空间。远近结合:“楚天阔”展现浩渺苍穹的远景,“浪浸斜阳”描摹波光粼粼的中景,“水村红叶”刻画错落有致的近景,通过三重空间层次的递进式描写,构建出具有纵深感的全景式秋色图卷。
3. 分段赏析
上片“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开篇便勾勒出一片荒芜寂寥的图景,高耸的楼阁孤独矗立,面对着辽阔的苍穹。首句直截了当地描绘出深秋时节万物凋零的景象。抒情者独自登上高楼,仰望着无边的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这一句点明了全篇的情感基调,后文皆是诗人独倚高楼面对秋日晴空时的所见所感。自古以来,登高远望总会牵动人们内心的愁思,而此刻诗人形影相吊地“独立”高处,更增添了几分茕茕孑立的凄凉。“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这两句工整的对仗,展现出词作语言的凝练。描写了秋风中渔村水乡的萧条与寒意。即便是青烟红叶也透着深秋的肃杀。诗人极目远眺,只见渔村集市上空,一缕炊烟在清冷的碧空中缓缓飘散;临水村落旁,枫叶在风中飘零。这里的“寒碧”不仅描绘炊烟色彩,更暗喻情人紧蹙的黛眉;“愁红”既写落叶,又暗指情人带泪的愁容。“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结尾三句意境开阔而壮美,江水承载着将沉的落日。此处描绘江水奔流不息,波光粼粼。末句与上文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秋暮画卷:远处是辽阔长空中的孤烟,中景闪耀着粼粼的波光,近处则是村落间飘落的红叶。下片“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迎风而立,想起那位美丽的女子,分别之后想必终日愁眉不展,紧锁的眉头从未舒展,心中充满苦楚。“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可叹往昔的美好时光,转眼间就如云消雨散般无影无踪。或许他们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却因外因不得不分离。“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她是那般温婉动人,两人曾经如胶似漆,谁料转瞬间就如落花流水各奔东西。这两句七言对仗中,“正”与“忽”二字形成鲜明对比,真切地表现了现实与心愿的背离。前句写尽缠绵悱恻的欢愉,后句道出劳燕分飞的无奈;强烈的反差更凸显了离别的痛楚。“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心中郁结着难以排遣的烦闷与怨恨,那些缠绵悱恻的思念之情,此刻全都托付给了天际的鸿雁。这种百无聊赖的愁绪,正是诗人落魄失意、心绪无处安放的写照,既道出了他因离别而生的烦忧,也表明了对远方佳人的深切眷恋。这份离愁别恨如此沉重,令人坐立难安,难以忍受。“征鸿”正是诗人独立高楼时所见之景,与开篇“危楼独立”形成巧妙的呼应关系,“尽分付”三字生动展现了诗人想要摆脱悲秋情绪带来的种种苦闷与痛苦的强烈愿望。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羁旅怀人之作。词人漂泊楚地,值此秋风萧瑟之际登高远眺,顿生无限愁思。上片以景写情,浓墨重彩地渲染悲秋意绪;下片触景生情,遥想佳人,思绪绵长,流露出对风尘知己的深切眷念。
# “景萧索”本阕,结句似在“意”字逗。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附录》
# 柳耆卿以词名景祐、皇祐间。《乐章集》中冶游之作居其半,率皆轻浮猥媟,取誉筝琶。如当时人所讥,有教坊丁大使意。惟《雨霖铃》之“杨柳岸,晓风残月”,《雪梅香》之“渔市孤烟袅寒碧”,差尽风雅。
清邓廷桢《双砚斋词话》
上一篇:宋·陆游《新夏感事》
下一篇:宋·况志宁《春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