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额绣帘高卷":绣着凤凰图案的帘帐已经卷起,
# 凤额绣帘:横额上绣着凤凰图案的帘幕帐子。高卷:高高地卷起,说明夜色早已过去,夜间所用的帘帐已经卷了起来。
"兽环朱户频摇":朱门上的兽环频频晃动。
# 频摇:有节奏地晃动,指兽环在晃动。,朱户:红漆的大门。,兽环:古时门上常镶一野兽之头的装饰物,兽头的嘴里叨着一铜环,所以称为兽环。
"两竿红日上花棚":红日已经升到两根竹竿那么高了,阳光已经照上花梢了。
# 上花棚:太阳光已经照到开花的树梢。,两竿红日:红日已经升起有两根竹竿那么高。
"春睡厌厌难觉":春天困乏,精神不振,很难醒来。
# 春睡厌厌难觉:厌厌,精神不振的样子。
"好梦狂随飞絮":刚刚做了一个美梦,就随着飞絮飘走了,
# 狂随:很快地随着。,好梦:怀春之梦,梦得有情郎。
"闲愁浓胜香醪":百无聊赖的春愁比浓香的美酒还要浓烈。
# 香醪:非常醇厚的美酒。,闲愁:因无所事事而引发的忧愁。
"不成雨暮与云朝":朝云暮雨还没成就,就醒来了。
"又是韶光过了":又是一次美好的梦中风光过去了。
# 韶光:美好的春光,此指梦中的好风光。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一位富贵人家的小姐在春日里思念如意郎君却不得的愁苦心境。上片通过描写女子所处的富贵环境及慵懒春睡之态,营造出孤单寂寞的氛围;下片借“好梦随飞絮”“闲愁胜香醪”等,表达女子因美梦破灭、与情郎难聚,以及青春时光流逝而生的哀怨与无奈。此词借富家闺中小姐春日思郎的情景,展现古代闺中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青春虚度的感伤。
2. 写作手法
反衬:上片以“凤额绣帘”“兽环朱户”描绘女子富贵的生活环境,反衬其内心的寂寥孤独,展现出物质富足与精神空虚的反差。比喻:“好梦狂随飞絮”将好梦比作飞絮,形象地写出好梦如飞絮般容易消逝,生动展现出女子美梦破灭后的凄凉心境。对比:“闲愁浓胜香醪”把闲愁与香醪对比,突出闲愁之浓烈,强调女子忧愁难以借酒消解的苦闷。用典:“不成雨暮与云朝”巧用楚襄王与神女的典故,原指楚襄王与神女欢会,作者借此表达女子梦见与情郎云雨事未成的遗憾,以及与情郎难以相聚的现实,含蓄传达出内心的哀怨。
3. 分段赏析
“凤额绣帘高卷”,描绘出绣着凤凰的帘帐高高卷起之景,展现女子所处环境富贵,“高卷”暗示女子期盼有人进入,透露出其内心的期待。“兽环朱户频摇”,写挂着兽环的朱门频繁晃动,女子侧耳倾听以为故人来,却只是风动兽环,以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出女子的孤独寂寥。“两竿红日上花梢”,点明时间,日头已高挂在花梢,表明女子起得晚,暗示其慵懒状态。“春睡厌厌难觉”,“厌厌”体现出女子精神不振,“难觉”可从春困懒起、昨夜无眠到天亮才睡、梦与情郎相依不愿醒来三层理解,为下片做铺垫。“好梦狂随飞絮”,将好梦比作飞絮,生动写出好梦如飞絮般轻易消逝,表现女子梦碎后的失落与凄凉。“闲愁浓胜香醪”,把闲愁与美酒对比,突出闲愁浓烈,强调女子忧愁之深,难以借酒消愁。“不成雨暮与云朝”,巧用楚襄王与神女典故,既写梦中与情郎云雨事未成的遗憾,又暗示与情郎现实中难以相聚的无奈。“又是韶光过了”,短短六字,蕴含多层悲凉,叹梦中与情郎相处时光不再,叹无心赏春任凭春光流逝,也叹自己青春岁月如流水般在孤独等待中消逝,勾勒出渴望爱情却无奈青春渐逝的闺中女子形象。
4. 作品点评
《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以独特笔触展现了别样的春日情思。其价值在于细腻描绘富家闺中小姐春日思绪,为理解古代闺阁生活与女性情感提供样本。写作特色上,巧用意象营造氛围,借“凤额绣帘”“兽环朱户”等意象勾勒出女子所处的富贵环境,反衬其内心寂寥;“飞絮”“香醪”等进一步强化情感表达,使情感具象化。语言风格上,既有花间词的婉约含蓄,如对环境的描写,又有直白之语,像“春睡厌厌难觉”,直白展现女子慵懒状态。虽非柳永代表性词作,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词风的多元,在文学史上为婉约词的丰富表达添上一笔,生动传达出对春天流逝的惋惜与淡淡的忧郁,引发读者对时光与情感的思考。
上一篇:宋·李廌《孟浩然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