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霜飘鸳瓦":深秋的冷风吹动了鸳鸯瓦上的霜花,
# 鸳瓦:鸳鸯瓦,即成双成对的瓦。,飒飒:象声词,指风声。
"翠幕轻寒微透":冷风吹过绿色的帷幕,吹到陈阿娇的身上,微微带着寒意,
# 翠幕:绿色的帷幕,指陈阿娇的床帐。
"长门深锁悄悄":静悄悄的长门宫一直锁着大门,
# 深锁:紧紧的锁住。,长门:长门宫,即陈阿娇失宠于汉武帝后所居之宫。
"满庭秋色将晚":满院子的晚秋景色。
# 满庭:长门宫的庭院。
"眼看菊蕊":眼看着盛开的菊花,
"重阳泪落如珠":重阳节时却独自在长门宫内落泪,
# 重阳:重阳节,乃是农历的九月九日。
"长是淹残粉面":泪水常常将脸上的胭脂花粉冲浇得残缺不全。
# 淹残粉面:泪水将脸上的胭脂花粉冲浇得残缺不全。,长是:长,经常是。
"鸾辂音尘远":听到皇帝的鸾车铃声离长门宫都很远。
# 鸾辂:辂,鸾车,皇帝所乘坐的车子。
"无限幽恨":无限的幽怨与悔恨,
"寄情空殢纨扇":只能向纨扇倾诉。
# 纨扇:是一种细绢所制的团扇。,殢:困扰,纠缠不清。
"应是帝王":应该是帝王,
"当初怪妾辞辇":当初还怪罪我拒绝与他同坐一辆马车,
# 辇:皇帝所乘坐的车子。
"陡顿今来":却突然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 今来:如今。,陡顿:猝然变化。
"宫中第一妖娆":宫中第一美女,
"却道昭阳飞燕":却是昭阳殿里的赵飞燕。
# 昭阳飞燕:昭阳,指昭阳宫;飞燕,指赵飞燕。因赵飞燕居于昭阳宫,因此称为昭阳飞燕。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它描绘了深秋时节,宫廷内霜飘鸳瓦、翠幕透寒、长门深锁、秋色渐晚的萧瑟景象,刻画了如陈阿娇般失宠女子在重阳日面对菊蕊落泪,粉面被泪水淹残的悲惨境遇。通过这些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深刻地体现了封建宫廷中女子因帝王恩宠变化而遭受冷落的愁苦与怨恨,从而表达出作者对世上处于类似悲惨命运女人的同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寄情空殢纨扇”此句运用了班婕妤《怨歌行》以纨扇自比抒发被弃哀怨的典故,含蓄地表明所写失宠妃嫔为班婕妤,丰富了词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渲染:“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作者通过对霜飘、寒透翠幕、长门深锁、秋色将晚等景象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寒冷、孤寂、凄凉的氛围,更加强了陈皇后失宠后的愁苦。反衬:以动衬静,“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中以“飒飒”的风声反衬周围环境的静寂,更突出长门宫的冷落与陈皇后内心的孤寂。对比:“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通过班倢伃与赵飞燕的不同境遇形成对比,当初“辞辇”,展现出班倢伃贤德守礼的高尚品格。然而,如此贤良之举却遭帝王怪罪,使其陷入如今被冷落的境地,“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尽显其孤寂哀怨。“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描绘出赵飞燕凭借妖娆之态在宫中得宠,独霸昭阳殿,备受成帝宠幸。通过这种鲜明对比,班倢伃的贤德与赵飞燕的谗害形成美丑对照,突出了宫廷中贤良不被赏识、奸佞得宠的不公现象,寄寓着词人的批判与感慨。景物描写:“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飒飒霜飘鸳瓦”描绘了霜花飒飒地飘落在鸳鸯瓦上,点明了时节为秋末且环境萧索;“翠幕轻寒微透”通过翠幕微微透进寒意,侧面烘托出环境的清冷;“长门深锁悄悄”以长门宫被深深锁住,周围一片寂静,营造出压抑、孤寂的氛围,暗示主人公被困深宫的无奈;“满庭秋色将晚”描绘出满院秋色渐深,天色将晚的景象,强化了那种日暮途穷般的凄凉感;“眼看菊蕊”,菊花在古诗词中常带有特定情感,此处宫女看着菊蕊,借景抒情,更添愁绪。这些景物描写从多个角度渲染出宫女所处环境的清冷、孤寂,为全词奠定了哀怨的情感基调。承上启下:“无限幽恨”运用情感串联手法承上启下。它承接上阕宫女孤寂哀伤之情,开启下阕对辞辇被怪、飞燕得宠的叙述,使词意连贯,深化主题。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阕,娓娓道来陈皇后失宠后被幽禁于长门宫的故事。作者巧妙运用景物描写,层层铺排,细腻渲染氛围,同时借助富含特定内涵的意象,暗暗点明宫怨这一主题。开篇以霜落之声起笔,“飒飒”风声不仅未添喧闹,反而更衬出环境的静谧。“霜飘”二字,点明时令已至秋季,天气逐渐转凉。随后,运用造景设色之法,紧扣“静寂”与“寒凉”,描绘了轻寒微微透过的“翠幕”,深深紧闭、悄无声息的长门,以及“秋色将晚”的庭院。如此一番精心铺陈,满纸尽是凄清冷寂之感。“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表面写重阳冷雨打湿菊蕊,使其如粉面被淹残,实则借景喻人,暗指重阳佳节里,那如珠泪水浸湿面庞的陈皇后。作者似乎察觉到若再深入描述,恐行文散漫难以收束,于是以“鸾辂”一句,轻巧地将笔触拉回陈皇后之事。下阕,笔锋一转,讲述赵飞燕谗害班婕妤,从而独得成帝宠幸的故事,视角独特,另辟蹊径,于对比之中尽显美丑。换头处“无限幽恨”四字,巧妙承上启下。“寄情空殢纨扇”一句,含蓄暗示这位失宠妃嫔正是班婕妤。想当年,班婕妤失宠于汉成帝后,曾作《怨歌行》,以纨扇自比,倾诉遭遗弃的哀怨。柳永认为,班婕妤遭受冷落,根源在于其“辞辇”之举,她不愿谄媚迎合君王,虽德行敦厚,最终却只能让位给“自微贱兴,逾越礼制”的赵飞燕。“宫中第一妖娆”的赵飞燕,在词中,“陡顿”“第一妖娆”“却道”等词,无不流露出词人心底对这种现象的辛辣嘲讽。
4. 作品点评
作者极为擅长将典故运用与时节景物描绘相融合,以此营造出悲怆的气势,使得词作意境深邃幽远。其用词精准凝练,毫无赘余,将情感与景致精妙合一,使读者沉浸其中,深受触动,情感共鸣强烈,感染力十足。
# 此词用古代文人惯用而柳永却极罕用的“香草美人”格,来寄托君臣遇合与离异。
薛瑞生《古典诗词名家·柳永词选》
上一篇:宋·叶茵《次韵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陈造《漫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