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yǐn
·
·
kǒu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3
kǒu
xiàng
wǎn
chéng
shòu
zhì
chóng
gāng
西
jiāo
yòu
sòng
qiū
guāng
duì
shān
héng
cuì
chèn
cán
piāo
huáng
píng
gāo
niàn
yuǎn
jǐng
chǔ
tiān
chù
liáng
xiāng
guī
bié
lái
xìn
yún
chóu
hèn
nán
wàng
zhǐ
chéng
guī
dàn
yān
shuǐ
máng
máng
níng
qíng
wàng
duàn
lèi
yǎn
jìn
xié
yáng

译文

傍晚离开渡口,乘瘦马登上山岗平坦路。西郊又送来了秋日的凤光景色。暮色中,山上呈现的翠绿色,衬托着纷纷飘落的黄叶。登高思远,南国的秋景,无处不凄凉。自从和她离别以来彼此便杳无音信,难忘那云愁雨恨的离别之情。指着回归京城的道路,但见雾霭笼罩着广阔无际的茫茫水面。泪眼情意专注,向远处望去,直到看不见,终日就这样独自伫立,直到夕阳西沉。

逐句剖析

"渡口、向晚":傍晚离开渡口,

# 向晚:近晚,傍晚。

"乘瘦马、陟崇冈":乘瘦马登上山岗平坦路。

# 崇冈:平缓的山脊。崇:一作平。,陟:登上。

"西郊又送秋光":西郊又送来了秋日的凤光景色。

"对暮山横翠":暮色中,山上呈现的翠绿色,

# 横翠:翠色横亘。,暮山:暮色中的山。

"衬残叶飘黄":衬托着纷纷飘落的黄叶。

# 飘黄:黄叶飘零。,衬:一作衫。

"凭高念远":登高思远,

"素景楚天":南国的秋景,

# 楚天:长江中南部天空,此指南方天色。,素景:秋景。

"无处不凄凉":无处不凄凉。

"香闺别来无信息":自从和她离别以来彼此便杳无音信,

"云愁雨恨难忘":难忘那云愁雨恨的离别之情。

# 云愁雨恨:因男女恋情而引起的烦恼。

"指帝城归路":指着回归京城的道路,

# 帝城:京城。

"但烟水茫茫":但见雾霭笼罩着广阔无际的茫茫水面。

"凝情望断泪眼":泪眼情意专注,向远处望去,直到看不见,

# 望断泪眼:即泪眼望断。望断,望尽。,凝情:全神贯注。

"尽日独立斜阳":终日就这样独自伫立,直到夕阳西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引·渡口》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羁旅词作。全词以秋日黄昏为背景,上片通过“渡口”“瘦马”“暮山”“残叶”等意象的铺陈,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秋景图,景中寓情,自然流露出漂泊者的孤寂心境。下片转入对远方恋人的思念,“烟水茫茫”的迷茫归途与“独立斜阳”的孤独身影相互映照,形成沉郁悲戚的抒情氛围。全词结构精巧,开篇的羁旅场景与结尾的怅惘形象首尾呼应;语言洗练自然,不事雕琢而情韵悠长,充分展现了柳永词善于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临江仙引·渡口》是柳永在入仕后所作的一首羁旅行役词。柳永早年屡试不第,仕途坎坷,直至景祐元年(1034年)才考中进士,此时他已年近五十。虽步入仕途,却长期担任地方低级官职,久困选调,辗转各地,郁郁不得志。这首词正是他在宦游途中,感怀身世、抒发羁旅愁思的作品,展现了其晚年漂泊的凄凉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羁旅怀人词。描写了秋日渡口的萧瑟景象,瘦马独行、暮山残叶的凄凉画面,衬托出词人登高望远的孤寂。后半转入对远方恋人的思念,烟水茫茫中凝望落泪,将漂泊之苦与相思之痛融为一体,语言朴素而情感深沉。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暮山横翠,衬残叶飘黄”以萧瑟秋景为背景,将漂泊之人的孤寂与自然景物相融合,自然流露出宦游羁旅的愁绪。铺陈:“渡口、向晚,乘瘦马、陟崇冈”连续铺陈多个秋日意象,通过瘦马独行、暮山残叶等画面层层渲染,营造出浓郁的凄凉氛围。首尾呼应:开篇“渡口、向晚”勾勒漂泊场景,结尾“尽日独立斜阳”再现孤独身影,形成回环结构,强化了词人无处归依的怅惘。

3. 分段赏析

“渡口、向晚,乘瘦马、陟崇冈”:开篇以简练的笔触勾勒羁旅行役图景。“渡口”点明离别之地,“向晚”暗示时光流逝,“瘦马”一词既写实又传神,既见旅途劳顿,又暗含身世飘零。四个意象层层递进,为全词奠定苍凉基调。“西郊又送秋光”:一个“又”字意味深长,既写节序更替的必然,又暗含年复一年漂泊的无奈。“送”字拟人化处理,使无情秋光顿生缱绻之意。“对暮山横翠,衬残叶飘黄”:工笔绘秋,“横”字写山势绵延,“飘”字状落叶翩跹。翠色与枯黄形成色彩反差,暮山静穆与残叶动态构成画面张力,自然引出下句的凄凉之感。“凭高念远,素景楚天,无处不凄凉”:登高本为骋目,所见却是“素景”,天地苍茫中“无处不凄凉”,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情绪完全融合,体现情景交融之妙。“香闺别来无信息,云愁雨恨难忘”:由景入情,“云愁雨恨”化用巫山云雨典故而不用典,既写缠绵情思,又暗喻仕途坎坷,一语双关。“指帝城归路,但烟水茫茫”:“指”字动作极具画面感,与“茫茫”形成强烈反差,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尽在这虚实相生的笔墨中。“凝情望断泪眼,尽日独立斜阳”:结句以特写镜头收束,“凝”“断”二字写尽专注与绝望,“尽日”与开篇“向晚”呼应,构成完整的时间闭环,孤寂形象跃然纸上。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语言凝练自然,节奏舒缓有致,结构首尾圆合;全篇不假典故,不事雕饰,明白如话而清新流畅,愈显其天真率性之真性情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例如《临江仙引》(渡口向晚):凭高念远,素景楚天,无处不凄凉……表面虽是写萧瑟空旷之秋景,事实却全为悲郁心境之写照。《乐章集》中,类此登山临水、望远兴怀之作甚多。其凄清空旷之情调,深刻真挚,至为感人。

现代台湾中央研究院教授林玫仪《柳周词比较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史弥宁《怀归》

下一篇:宋·曹勋《楚妃叹五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