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òu
bǎi
huā
·
·
sān
zhī
èr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4
sháo
guāng
míng
mèi
qīng
ǎi
lǒng
fāng
shù
chí
táng
qiǎn
zhàn
yān
lián
xián
chuí
fēng
chūn
kùn
yān
yān
pāo
zhì
dòu
cǎo
gōng
lěng
luò
qīng
xīn
zhōng
jiōng
zhū
yuǎn
hèn
mián
mián
shū
jǐng
chí
chí
nán
nián
shào
fěn
qián
zuì
mián
chù
shēn
yuàn
rén
huáng
hūn
zhà
chāi
qiū
qiān
kōng
suǒ
mǎn
tíng
huā

译文

春日明媚,阳光和煦。薄雾低低地弥漫在散发着芳香的树丛中。池塘上也飘着如烟的雾气,帘幕若有似无地垂着,如同风中的柳絮一般飘荡。春困的日子让人精神萎靡,连斗草的游戏都轻易地抛弃了,一点儿踏青的心情都也没有了。基日关闭着房门。情意缠绵,美好的时光却缓慢地流逝。年轻英俊的郎君,此时又在哪儿眼花宿柳呢。寂寞的院子空无一人,黄昏时刚刚把秋千折掉了,空锁住满院的春色,台阶前落花如雨般草落。

逐句剖析

"煦色韶光明媚":春日明媚,阳光和煦。

# 韶光:原指美好的阳光,这里指风华正茂的美好时光。,煦色:温暖和熙的春色。春日阳光温暖和煦,所以称煦色。

"轻霭低笼芳树":薄雾低低地弥漫在散发着芳香的树丛中。

# 芳树:散发着花香的树丛。,轻霭:薄雾、淡淡的雾气。

"池塘浅蘸烟芜":池塘上也飘着如烟的雾气,

# 烟芜:像烟一样的雾气混合显得凌乱而荒芜。,浅蘸:轻轻地挨碰。

"帘幕闲垂风絮":帘幕若有似无地垂着,如同风中的柳絮一般飘荡。

# 闲垂:若有似无地垂挂,帘幕原是用来遮挡夫妻亲昵用的,但由于丈夫并不在家,所以帘幕也成为了一件没有必要的摆设。

"春困厌厌":春困的日子让人精神萎靡,

# 厌厌:同“恹恹”,无精打采的样子。

"抛掷斗草工夫":连斗草的游戏都轻易地抛弃了,

# 斗草:古代民间的习俗,农历五月初五有斗草之戏,唐朝后斗百草渐渐成为妇女和孩童的玩意儿。唐宋时称为“斗百草”。

"冷落踏青心绪":一点儿踏青的心情都也没有了。

# 踏青:春天到郊外去游玩。

"终日扃朱户":基日关闭着房门。

# 扃:门窗的插条,这里有关闭之意。

"远恨绵绵":情意缠绵,

# 绵绵:连续不断,这里有情意缠绵的意思。,远恨:由于不知道丈夫在何处眠花宿柳,恨又没有具体对象,所以称之为远恨。

"淑景迟迟难度":美好的时光却缓慢地流逝。

# 迟迟:缓慢。,淑景:日影。景,通“影”。此处指美好的光阴。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年少傅粉":年轻英俊的郎君,

# 年少傅粉:喻年轻貌美的少年男子,此处指此年轻女子的丈夫。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何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依前醉眠何处":此时又在哪儿眼花宿柳呢。

# 醉眠:醉酒而眠,此处指眠花宿柳。,依前:和从前一样。

"深院无人":寂寞的院子空无一人,

"黄昏乍拆秋千":黄昏时刚刚把秋千折掉了,

# 乍:刚刚。

"空锁满庭花雨":空锁住满院的春色,台阶前落花如雨般草落。

# 花雨:落花如雨。,空锁:白白的锁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斗百花·三之二》是北宋词人柳永写的一首词。词里讲一个年轻姑娘嫁了如意郎君,可婚后这男人根本没把她放在心上,总留她一个人在家,自己跑出去寻欢作乐。春天万物生长、景色宜人的时候,她只能孤孤单单守着空屋子,看着这好春光也没心思欣赏。这首词主要就是说,因为男子对感情不专一,才让女子这么委屈难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具体写于哪年还不清楚。因它是代春闺怨题材,而柳永写这类作品多是他早年游江南的时候,所以这首词大概也是那时写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春日里少妇独守空闺、百无聊赖的孤寂生活,体现了女子对丈夫醉眠花柳的幽怨与对韶华虚度的怅惘。展现了封建女性被禁锢的生存困境,又暗含柳永对自身怀才不遇境遇的隐喻。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煦色韶光明媚,轻霭低笼芳树”以明丽春色起笔,却暗藏女子“春困厌厌”的倦怠;“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以秋千乍拆、花雨空锁的动态画面,反衬“满庭花雨”的寂寥。明媚春光与深院孤影形成强烈反差,愈显女子被弃后的幽怨缠绵。情景交融:“煦色韶光明媚”四句,极写轻烟笼树、烟芜蘸水、帘幕垂絮的明媚春色,却暗藏女子“春困厌厌”的慵懒心绪,明媚与孤寂形成张力。下片“深院无人”至“空锁满庭花雨”,以黄昏拆秋千、落花满庭的冷寂之景,收束全篇愁情,景语即情语,将女子独守空闺、徒看春光的怅惘凝于“空锁”二字,余韵悠长。承上启下:“远恨绵绵,淑景迟迟难度”一句,既承接上片“终日扃朱户”的孤寂心境,又以“淑景”二字暗转时空,将春日迟暮与情思难遣巧妙交织。上片极写明媚春光与慵懒心绪的矛盾,下片则以“年少傅粉”的今昔对比和“空锁花雨”的暮景收束,形成由景及情、由外而内的完整情感脉络,完整展现女子从春日闲愁到幽恨难消的心理变化过程。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头四句,就像一组连续播放的静态画面,镜头从远处慢慢拉近,由大场景逐渐聚焦到小细节,把春天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一开始,展现出温暖明媚的春光,整个画面绚丽迷人,这是全景描写;接着镜头拉近,能看到淡淡的云雾笼罩着盛开的花朵和树木;再把镜头往前推,聚焦到树木旁的池塘,池塘边生长着一片仿佛沾着水汽的青草,朦胧又清新;最后镜头定格在池塘边的小楼上,只见门窗的帘子静静地垂着,任由杨花柳絮在帘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从结构上看,第一句是总写,后面三句是分写;分写的三句层层递进,让春光明媚的画面不断变化,最后把读者的目光都吸引到那低垂的帘幕上。词人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描绘春天的美景呢?这些景色又是从谁的视角看到的?答案在“春困厌厌”之后的四句里才揭晓。原来这些美景,都是一个困倦的女子眼中所见。面对如此迷人的春景,她不仅没有感到开心,反而更加困倦烦恼,这种情绪一直挥散不去。“厌厌”形容长时间的困乏。因为这种烦闷的心情,她连赛百草的游戏都不想玩了,也没了去郊外踏青的兴致,整天都把红色的大门紧紧关上。“斗草”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是五月五日的一种游戏;踏青就是在清明节前后去郊外游玩。从这里可以看出,春光越美,她越觉得孤独,心情也越发低落。这种反常的情绪,不禁让人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片的内容。下片开头“远恨绵绵,淑景迟迟难度”这一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解开了前面留下的悬念。原来是因为她心里藏着无尽的怨恨,所以即便面对美好的春景,也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日子很难熬。“远恨”就是长久的怨恨,“淑”是美好的意思。虽然意思很清楚,但用词却很委婉含蓄。这一句既解释了她面对美景却烦闷的原因,又给读者留下了“远恨”从何而来的疑问。就像周济说的,用一两句话就能提纲挈领,力量十足。“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处?”紧接着上一句,点明了“远恨”的具体内容。她想念的那个年轻人,涂着脂粉,大概又像以前一样,在别的地方寻欢作乐,醉倒在温柔乡里了吧。这句话里,既有对过去两人恩爱的回忆,又饱含着对如今他薄情的怨恨。这些情感都通过她想象的语气表达出来,不仅让“远恨”的情感更深刻,也和上片“终日扃朱户”所表现的内心活动相呼应,把一个被抛弃女子又哀怨又思念的复杂心情,刻画得十分生动。在满心愁绪无处排解的时候,她想着或许可以打打秋千,借此驱散烦恼。“深院无人”写出她其实还盼望着那个年轻人能来,可空荡荡的院子里始终不见人影,其中的寂寞和失望可想而知。“黄昏乍拆秋千”则把她面对春景却无法排遣忧愁,只能无奈而为的样子展现出来。“黄昏”和上片的“终日”相互呼应,说明她独自在屋子里发呆,已经很久了;“乍拆”是突然打开的意思,把她心神不宁、无可奈何的神态描绘得十分贴切。最后“空锁满庭花雨”,院子里落花纷纷,她独自被困在这深宅大院中,这景象正和她被抛弃、漂泊无依的命运相互映衬。一个“空”字,更是把她荡秋千却无人欣赏,只能和满地落花一起被关在院子里的孤寂心境,渲染得淋漓尽致。这一句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为整首词画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句号。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开头结尾都写景。开头用大好春光反衬内心的烦闷孤单;结尾借深院落花,映照内心难消的长恨。写法上,正如夏敬观所说:“层层展开叙述,情景交融,一气贯穿,始终不松。”词意的曲折含蓄、叙事的委婉有条理、结构的严谨细密、音律的和谐动听,都体现了柳永词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匀稳工整,在柳词亦是上乘。

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三

# 前后段皆状春闺娇慵之态,惟转头处略见怀人。屯田摹写情景,颇似清真,而开合顿挫,视清真终隔一尘。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覯《晓角》

下一篇:宋·苏轼《薄薄酒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