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色韶光明媚":春日明媚,阳光和煦。
# 韶光:原指美好的阳光,这里指风华正茂的美好时光。,煦色:温暖和熙的春色。春日阳光温暖和煦,所以称煦色。
"轻霭低笼芳树":薄雾低低地弥漫在散发着芳香的树丛中。
# 芳树:散发着花香的树丛。,轻霭:薄雾、淡淡的雾气。
"池塘浅蘸烟芜":池塘上也飘着如烟的雾气,
# 烟芜:像烟一样的雾气混合显得凌乱而荒芜。,浅蘸:轻轻地挨碰。
"帘幕闲垂风絮":帘幕若有似无地垂着,如同风中的柳絮一般飘荡。
# 闲垂:若有似无地垂挂,帘幕原是用来遮挡夫妻亲昵用的,但由于丈夫并不在家,所以帘幕也成为了一件没有必要的摆设。
"春困厌厌":春困的日子让人精神萎靡,
# 厌厌:同“恹恹”,无精打采的样子。
"抛掷斗草工夫":连斗草的游戏都轻易地抛弃了,
# 斗草:古代民间的习俗,农历五月初五有斗草之戏,唐朝后斗百草渐渐成为妇女和孩童的玩意儿。唐宋时称为“斗百草”。
"冷落踏青心绪":一点儿踏青的心情都也没有了。
# 踏青:春天到郊外去游玩。
"终日扃朱户":基日关闭着房门。
# 扃:门窗的插条,这里有关闭之意。
"远恨绵绵":情意缠绵,
# 绵绵:连续不断,这里有情意缠绵的意思。,远恨:由于不知道丈夫在何处眠花宿柳,恨又没有具体对象,所以称之为远恨。
"淑景迟迟难度":美好的时光却缓慢地流逝。
# 迟迟:缓慢。,淑景:日影。景,通“影”。此处指美好的光阴。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年少傅粉":年轻英俊的郎君,
# 年少傅粉:喻年轻貌美的少年男子,此处指此年轻女子的丈夫。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何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依前醉眠何处":此时又在哪儿眼花宿柳呢。
# 醉眠:醉酒而眠,此处指眠花宿柳。,依前:和从前一样。
"深院无人":寂寞的院子空无一人,
"黄昏乍拆秋千":黄昏时刚刚把秋千折掉了,
# 乍:刚刚。
"空锁满庭花雨":空锁住满院的春色,台阶前落花如雨般草落。
# 花雨:落花如雨。,空锁:白白的锁住。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春日里少妇独守空闺、百无聊赖的孤寂生活,体现了女子对丈夫醉眠花柳的幽怨与对韶华虚度的怅惘。展现了封建女性被禁锢的生存困境,又暗含柳永对自身怀才不遇境遇的隐喻。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煦色韶光明媚,轻霭低笼芳树”以明丽春色起笔,却暗藏女子“春困厌厌”的倦怠;“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以秋千乍拆、花雨空锁的动态画面,反衬“满庭花雨”的寂寥。明媚春光与深院孤影形成强烈反差,愈显女子被弃后的幽怨缠绵。情景交融:“煦色韶光明媚”四句,极写轻烟笼树、烟芜蘸水、帘幕垂絮的明媚春色,却暗藏女子“春困厌厌”的慵懒心绪,明媚与孤寂形成张力。下片“深院无人”至“空锁满庭花雨”,以黄昏拆秋千、落花满庭的冷寂之景,收束全篇愁情,景语即情语,将女子独守空闺、徒看春光的怅惘凝于“空锁”二字,余韵悠长。承上启下:“远恨绵绵,淑景迟迟难度”一句,既承接上片“终日扃朱户”的孤寂心境,又以“淑景”二字暗转时空,将春日迟暮与情思难遣巧妙交织。上片极写明媚春光与慵懒心绪的矛盾,下片则以“年少傅粉”的今昔对比和“空锁花雨”的暮景收束,形成由景及情、由外而内的完整情感脉络,完整展现女子从春日闲愁到幽恨难消的心理变化过程。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头四句,就像一组连续播放的静态画面,镜头从远处慢慢拉近,由大场景逐渐聚焦到小细节,把春天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一开始,展现出温暖明媚的春光,整个画面绚丽迷人,这是全景描写;接着镜头拉近,能看到淡淡的云雾笼罩着盛开的花朵和树木;再把镜头往前推,聚焦到树木旁的池塘,池塘边生长着一片仿佛沾着水汽的青草,朦胧又清新;最后镜头定格在池塘边的小楼上,只见门窗的帘子静静地垂着,任由杨花柳絮在帘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从结构上看,第一句是总写,后面三句是分写;分写的三句层层递进,让春光明媚的画面不断变化,最后把读者的目光都吸引到那低垂的帘幕上。词人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描绘春天的美景呢?这些景色又是从谁的视角看到的?答案在“春困厌厌”之后的四句里才揭晓。原来这些美景,都是一个困倦的女子眼中所见。面对如此迷人的春景,她不仅没有感到开心,反而更加困倦烦恼,这种情绪一直挥散不去。“厌厌”形容长时间的困乏。因为这种烦闷的心情,她连赛百草的游戏都不想玩了,也没了去郊外踏青的兴致,整天都把红色的大门紧紧关上。“斗草”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是五月五日的一种游戏;踏青就是在清明节前后去郊外游玩。从这里可以看出,春光越美,她越觉得孤独,心情也越发低落。这种反常的情绪,不禁让人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片的内容。下片开头“远恨绵绵,淑景迟迟难度”这一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解开了前面留下的悬念。原来是因为她心里藏着无尽的怨恨,所以即便面对美好的春景,也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日子很难熬。“远恨”就是长久的怨恨,“淑”是美好的意思。虽然意思很清楚,但用词却很委婉含蓄。这一句既解释了她面对美景却烦闷的原因,又给读者留下了“远恨”从何而来的疑问。就像周济说的,用一两句话就能提纲挈领,力量十足。“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处?”紧接着上一句,点明了“远恨”的具体内容。她想念的那个年轻人,涂着脂粉,大概又像以前一样,在别的地方寻欢作乐,醉倒在温柔乡里了吧。这句话里,既有对过去两人恩爱的回忆,又饱含着对如今他薄情的怨恨。这些情感都通过她想象的语气表达出来,不仅让“远恨”的情感更深刻,也和上片“终日扃朱户”所表现的内心活动相呼应,把一个被抛弃女子又哀怨又思念的复杂心情,刻画得十分生动。在满心愁绪无处排解的时候,她想着或许可以打打秋千,借此驱散烦恼。“深院无人”写出她其实还盼望着那个年轻人能来,可空荡荡的院子里始终不见人影,其中的寂寞和失望可想而知。“黄昏乍拆秋千”则把她面对春景却无法排遣忧愁,只能无奈而为的样子展现出来。“黄昏”和上片的“终日”相互呼应,说明她独自在屋子里发呆,已经很久了;“乍拆”是突然打开的意思,把她心神不宁、无可奈何的神态描绘得十分贴切。最后“空锁满庭花雨”,院子里落花纷纷,她独自被困在这深宅大院中,这景象正和她被抛弃、漂泊无依的命运相互映衬。一个“空”字,更是把她荡秋千却无人欣赏,只能和满地落花一起被关在院子里的孤寂心境,渲染得淋漓尽致。这一句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为整首词画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句号。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开头结尾都写景。开头用大好春光反衬内心的烦闷孤单;结尾借深院落花,映照内心难消的长恨。写法上,正如夏敬观所说:“层层展开叙述,情景交融,一气贯穿,始终不松。”词意的曲折含蓄、叙事的委婉有条理、结构的严谨细密、音律的和谐动听,都体现了柳永词的特色。
# 匀稳工整,在柳词亦是上乘。
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三
# 前后段皆状春闺娇慵之态,惟转头处略见怀人。屯田摹写情景,颇似清真,而开合顿挫,视清真终隔一尘。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一篇:宋·李覯《晓角》
下一篇:宋·苏轼《薄薄酒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