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又作无情计":东风又施行着无情的心计,
# 计:心计。
"艳粉娇红吹满地":娇艳的红花被它吹落了满地。
# 吹:吹落。,艳粉娇红:指娇艳的花。
"碧楼帘影不遮愁":青楼上珠帘透入落花残影遮不住零星愁,
"还似去年今日意":犹如去年今日又惹伤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谁知误管了暮春残红的情事,
# 春:暮春。
"到处登临曾费泪":到处登山临水竟耗费我多少春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此刻只求痛深举杯,直把落花看尽,
# 直须:只管,尽管。,金盏:酒杯的美称。
"看尽落花能几醉":人生在世,青春短暂,有多少欢乐,还能有几次陶醉?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春惜花词。它描绘了东风无情肆虐,春花凋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哀伤的氛围,体现了春残花落带给词人的伤感,表达了词人面对春光流逝却无计挽留,内心悲情难抑的痛苦。
2.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开篇便气势非凡,笔力凝重。一个“又”字,表面写东风无情,实则衬托出词人内心有情,且愁怨极深,此愁绪贯穿全词。“艳粉娇红吹满地”,直接刻画落花之景。“粉”以“艳”饰,“红”用“娇”形,不仅展现花的缤纷色彩,更赋予花如美人般的艳丽娇冶之态。如此着力描绘花的美好,便更突出“吹满地”场景的凄惨,让人目睹繁华瞬间消逝,心生震撼。“吹”字与前文“东风”暗合,进一步强调东风的无情。上片结尾两句,上句蕴含深意。楼台高耸,帘幕重重,词人因怕见春残花落而心生愁绪,虽远观之景多了几分隐约朦胧,可花开花落之景仍依稀可辨。“不遮愁”三字极为生动、精准,景无法阻隔愁绪,愁便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下句语言浅白却情韵深厚,红渐稀、绿渐浓的春残之景,与去年并无二致。“还似”二字,呼应首句的“又”字,表明花飞花谢之景、春去春残之愁,并非今年才有,而是岁岁皆然,使得情感愈发深厚,语气也更为沉痛。词的下片,看似在自责“错管”,实则饱含深情。花落春去,这是自然规律,人力无可挽回,因此惜春怜花之举,不过是无谓的多情之举罢了。往昔未能看透这一层道理,每次登临春色总是因为花落而黯然泪下,现在想来,这些都不过是多余的情感消耗。表面上看似是自我埋怨与懊悔,实则透着深深的感伤。下片结尾的“两句”,化用了崔敏童“能向花前几回醉,十千沽酒莫辞频”(《宴城东庄》)。此刻转而自解自慰,觉得伤春惜花,徒然洒下伤心之泪并无意义,倒不如纵情饮酒,尽情欣赏落花,这话说得极为旷达超脱,然而实际上悲戚之感反而更加深沉,相比于单纯的惋惜之情更添一重愁绪。在群花纷飞凋谢之际,那些花朵还没有完全委身于泥土、坠入流水之前,“吹满地”的“艳粉娇红”依然能引发人们的怜惜。可是这般景致转瞬即逝,还能让人有几次目睹的机会?又能观赏多久呢?“直须深”的声声呼唤,在这委婉的言辞之中,蕴含着难以留下春天、悲痛之情难以抑制的苦楚,然而这种感情偏用问句的形式表达,愈发显得情思的委婉曲折。这几句词写得明朗流畅,节奏抑扬顿挫,有一唱三叹之妙。
3. 作品点评
全词辞采深致委婉,笔力清健遒劲,于字里行间,更鲜明地流露出沉痛悲怆的愁绪,动人心弦。
# 冯梦华《宋六十一家词选·序》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余谓此唯淮海足以当之。小山矜贵有余,但可方架子野、方回,未足抗衡淮海也。
近现代王国维《人间词话》
上一篇:宋·蒲寿宬《蠹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