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楼中月上时":在小玉般的楼阁中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刻,
# 小玉:侍女泛称。此处指歌舞女子。
"夜来惟许月华知":这一夜的情景唯有天上的月光知晓其中的秘密。
"重帘有意藏私语":层层叠叠的帘幕像是故意垂下将两人的轻声细语悄悄藏起,
"双烛无端恼暗期":两支蜡烛无故地摇曳偏要搅扰了这一场隐秘的约定。
"伤别易":离别的伤怀总是来得这样容易,
"恨欢迟":可期待的欢聚却迟迟没有消息,
"归来何处验相思":如今归来又能去哪里验证彼此刻骨的思念呢。
"沈郎春雪愁消臂":像沈约那样因相思而消瘦的人连春日的落雪都仿佛在愁绪里融化手臂,
# 沈郎:借指腰肢瘦损之义。
"谢女香膏懒画眉":像谢道韫那样的才女也懒得再蘸取香膏描画眉毛。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1. 分段赏析
上片先以“小玉楼”“月上”的意象勾勒出静谧的夜晚场景——楼阁被月光笼罩,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在朦胧中模糊,为全词奠定幽寂基调。次句“夜来惟许月华知”紧承上文,说夜里的心事只能说与明月听,“惟许”二字暗含孤独:无人可诉的思念,唯有月亮是见证者,将女子内心的隐秘与寂寞轻轻托出。第三句“重帘有意藏私语”笔锋一转,写重重的帘幕仿佛有意遮挡住室内的私语——或许是女子与思念之人未说完的话,或许是她在月光下的自言自语。“有意”二字赋予帘幕人的灵性,似在替她保守秘密,又似在阻隔外界的干扰,将微妙的心理活动化作具体可感的画面。第四句“双烛无端恼暗期”更添幽微:“双烛”本是照明的物件,却偏说它们“无端”地“恼”了“暗期”。这里的“恼”是女子对烛火的嗔怪——或许烛光太亮,暴露了她的心事;或许烛芯跳动,搅乱了她的心绪。看似无理的抱怨,实则是对未能圆满的约会的失落与怅惘。下片直入情感核心:“伤别易,恨欢迟”以短句直抒胸臆,“伤别”与“恨欢”形成对比——离别容易让人心伤,相聚却迟迟不来,简练的语言道尽相思的矛盾。“归来何处验相思”一句转为设问:归来后,又能从何处验证这份深切的思念?问句中藏着无奈——思念是无声的、私密的,无人能真正“验”明,唯有自己心知肚明。结句“沈郎春雪愁销臂,谢女香膏懒画眉”以典故深化情感:前者用“沈约瘦腰”的典故,暗指自己因思念而形容消瘦;后者化用“谢女画眉”的典故,反说“懒画眉”,表明因思念而无心梳妆。两个典故一写形销,一写神怠,从外在形态到内在精神,将相思之苦刻画得具体可感。
下一篇:宋·晁补之《调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