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花信日边来":早春的花讯从天边传来,
"未上江梅先坼":还未等江上的梅花开放,它就先绽放了。
# 梅:一作楼。
"今岁东君消息":今年春天的消息,
"还自南枝得":还是从朝南的树枝上得来的。
"素衣染尽天香":白色的衣服染满了天上的花香,
"玉酒添成国色":如玉的美酒仿佛增添了花朵的艳丽色泽。
"一自故溪疏隔":自从与故乡的溪流疏远隔离,
"肠断长相忆":就常常痛苦地思念,肝肠寸断。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词。词中描绘了小春时节花信初至、江梅未登楼先绽放的景象,以及梅花如素衣染香、似玉酒增色般的绝美姿态,体现了故溪相隔的怅惘,营造了清幽而略带伤感的氛围,表达了词人深切的离愁别绪与绵长的思乡之情。
2. 写作手法
象征:全词以“东君消息”“南枝得”等意象为象征,于春信初传的微妙意趣中,悄然织进岁月相隔的怅惘,让那份潜藏的哀愁在景物暗喻里愈发绵长。用典:“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一句巧用“天香”“国色”典故,“天香”原指奇花异草的清幽香气,“国色”本指绝色女子,后喻牡丹等花卉的艳姿。作者化用二典,以“素衣”喻梅花洁白花瓣,言其沾染“天香”显香气清雅;以“玉酒添成国色”状梅花艳色如经玉酒浸润的风华,赋予其美人神韵,于咏梅中暗藏离愁与乡愁。比喻:“素衣染尽天香”一句运用比喻,将梅花比作身着素衣的美人,其散发的香气仿佛沾染了天上的芬芳,通过这样的比喻,赋予梅花人的情态与美感,含蓄地寄托了离愁别绪与思乡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小春花信日边来”点出早春时节,花信(花开的讯息)仿佛从太阳边传来,带着温暖而鲜活的气息;“未上江梅先坼”特写梅花的早放,还未等到江梅盛开,它便已率先绽放(“坼”指花瓣裂开),凸显其抢报春信的姿态。后两句“今岁东君消息,还自南枝得”进一步呼应“早”:今年春天(东君代指春神)的讯息,正是从朝南的梅枝上最先得知。上阕以简练笔触勾勒出梅花报春的急切与鲜活,字里行间藏着对早春景致的欣喜。下阕:前两句转写梅花的色香:“素衣染尽天香”以“素衣”喻梅花洁白的花瓣,说它沾满了天然的芬芳;“玉酒添成国色”则以“玉酒”的清冽映衬梅花的艳丽,赞其如“国色”般动人,将视觉与嗅觉结合,尽显梅花的清雅华贵。后两句“一自故溪疏隔,肠断长相忆”笔锋陡转,由花及人:自从与故乡的溪流(代指故乡)疏远隔绝,便常常因思念而肝肠寸断。此处以梅花为情感触发点,将赏梅的闲情转为深沉的乡愁,景与情交融,余味绵长。
上一篇:宋·曹勋《老病》
下一篇:宋·王士敏《绝命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