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wǎn
bīng
hán
huá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3
wǎn
bīng
hán
huá
fěn
róng
xiāng
xuě
tòu
qīng
shā
wǎn
lái
zhuāng
miàn
shèng
huā
bìn
duǒ
yíng
méi
yuè
jiǔ
hóng
chū
shàng
liǎn
biān
xiá
chǎng
chūn
mèng
西
xié

译文

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美人颊边粉汗微融,纱衣轻薄,隐隐透出白腻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梳妆后微微下垂的秀发,与娥眉间的眉际月相得益彰,似醉酒后的红晕,如朝霞洒落在她的脸颊。昼眠梦醒,夕阳西下,原来这一切都是春梦初醒的所作所为。

逐句剖析

"玉碗冰寒滴露华":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

# 玉碗:古代富贵人家冬时用玉碗贮冰于地窖,夏时取以消暑。

"粉融香雪透轻纱":美人颊边粉汗微融,纱衣轻薄,隐隐透出白腻的肌体。

# 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粉融:脂粉与汗水融和。

"晚来妆面胜荷花":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

# 胜荷花:语本李白《西施》:“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借“荷花”表现女子美貌。

"鬓亸欲迎眉际月":梳妆后微微下垂的秀发,与娥眉间的眉际月相得益彰,

# 眉际月: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鬓亸:鬓发下垂的样子,形容仕女梳妆的美丽。

"酒红初上脸边霞":似醉酒后的红晕,如朝霞洒落在她的脸颊。

"一场春梦日西斜":昼眠梦醒,夕阳西下,原来这一切都是春梦初醒的所作所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是北宋著名词人晏殊所作,此词描绘的对象是一位夏日闺中的佳人。上片以简洁之笔勾勒出佳人夏日的整体妆扮,下片则着重刻画其容貌之美。全词层次分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静态美感,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夏日仕女图,令人赏心悦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年份已难考据。彼时词人位居宰辅,身处太平之世,享尽幽静闲适之雅趣,然字里行间却隐隐透出落寞惆怅之绪。身为权贵之身,他深谙富贵门庭的通病——闲愁。遂以闲笔作此词,借夏日闺阁佳人之形,抒发胸中那份超然物外却又难以言说的闲情逸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北宋著名词人晏殊所作,这首词咏写的是一位夏日闺阁美人。这首词描绘的是一幅绮丽华美、色彩浓艳的仕女午睡之景。它细腻勾勒出夏日黄昏时分,佳人从白昼幽梦中悠悠转醒,于朦胧间轻理晚妆,面颊之上犹带三分酒意、七分娇羞的慵懒情态。整首词作笔触婉转,韵味悠长,恰似一幅精心雕琢、浓墨重彩的油画,令人沉醉不已。

2. 写作手法

比喻:“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这两句诗中“香雪”一词以精妙之笔借喻女子肌肤的皎洁芬芳,与“冰寒”之句相映成趣,二者交融,恰似在炎炎盛夏中觅得了一抹沁人心脾的清凉之境。写出了女子晚来之容颜好似丰腴艳丽的荷花,尽显其娇美之态。白描:此词以纯熟的白描技法娓娓道来,仅撷取闺房一隅之景,便将佳人的举手投足、绰约风姿、酣眠之态与初醒之容,刻画得纤毫毕现、栩栩如生,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韵味,令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其词风绮丽华美,深得“花间”词派之精髓遗韵。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头写的是屋里的一个场景:玉碗里盛着晶莹的冰块,碗边凝结的水珠像要滴下来。古代有钱人家冬天会把冰存到地窖里,夏天拿出来用降温。这里一个“寒”字,反而衬出屋里的闷热。接着笔锋转到屋里的人身上:她脸上微微出了汗,皮肤和轻薄的纱衣贴在一起,肌肤洁白又有香气,晚上化完妆的脸比荷花还好看,就像一幅画里走出来的美人,把女子的美展现得很清楚。后面两句用了比喻,写法和用词有点像“花间派”的风格。“粉融”说的是脂粉和汗水混在一起的样子,没直接说“汗”,这是作者写得巧妙的地方。“香雪”是用雪来比喻皮肤的洁白芬芳,虽然以前诗词里也用过,但这里和前面“玉碗盛冰”的句子一起,让人在夏天读着也觉得凉快。用“玉”“冰”“粉”“雪”这些白色,衬得脸上的妆更红,把夏天傍晚女子化好妆的样子写得很生动,就像一张好看的照片。下片开头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样子,好看但不艳俗,细节生动但不做作。古代女子有一种面饰,用黄粉在额头涂个圆形,位置在两眉中间,所以词里叫它“眉际月”。这里不仅画得很细致,还能看出作者对女子的喜爱。“月”和“霞”在这里有双重意思,既是在比喻女子的眉毛和脸庞,也是指黄昏时的真实景色。能想象这样一个好看的姑娘,刚化好晚妆,穿着轻薄的纱衣,轻轻站着,一个人靠着傍晚的云霞,迎接刚升起的月亮。最后一句“一场春梦日西斜”,才说明前面五句写的,都是她白天睡觉醒来后的情景。女子睡醒后,脸上的粉和汗水混在一起,又重新整理了妆容。“春梦”是说刚才做的梦很短。她的困倦、无聊,还有那些淡淡的愁绪,到这里就全都表现出来了。最后这句是倒装,“日西斜”和上片的“晚来”相呼应。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白描方式叙写,选闺房一景,把美人神态、姿容,睡态及醒时样子描绘得异常鲜明真实,很有生活气息,令人知可意会。词格调高雅,颇具“花间”遗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同叔《浣溪沙》云:“玉梳冰寒滴露华”、“妆面胜荷花”为明喻;“眉际月,脸边霞”为隐喻;而“香雪”则借喻也。是譬喻三种格式,已备此一词中。

不详著名词学家宛敏灏《二晏及其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邵雍《君子吟》

下一篇:宋·陆游《溽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