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qīng
xìng
yuán
lín
zhù
jiǔ
xiāng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3
qīng
xìng
yuán
lín
zhǔ
jiǔ
xiāng
jiā
rén
chū
shì
luó
cháng
liǔ
yàn
fēi
máng
zhà
zhà
qíng
huā
luò
xián
chóu
xián
mèn
piān
cháng
wèi
shuí
xiāo
shòu
jiǎn
róng
guāng

译文

春天在一片挂满绿杏的园林里煮着美酒香气扑鼻。美人第一次试着穿上了薄薄的衣裳。柳叶无力地低垂着,燕子也忙忙碌碌地飞着。这时候的春天,总是一会儿下雨一会儿晴天的,无人问津花开花落,因无聊而生的愁闷,使日子格外漫长。我又为了谁而消瘦,连脸上的光彩都减少了。

逐句剖析

"青杏园林煮酒香":春天在一片挂满绿杏的园林里煮着美酒香气扑鼻。

"佳人初试薄罗裳":美人第一次试着穿上了薄薄的衣裳。

# 初试:第一次尝试。,佳人:美人。

"柳丝无力燕飞忙":柳叶无力地低垂着,燕子也忙忙碌碌地飞着。

# 燕飞忙:燕子忙忙碌碌的飞着。

"乍雨乍晴花自落":这时候的春天,总是一会儿下雨一会儿晴天的,无人问津花开花落,

# 乍:一会儿。

"闲愁闲闷日偏长":因无聊而生的愁闷,使日子格外漫长。

# 日偏长:日子格外漫长。偏:很。

"为谁消瘦减容光":我又为了谁而消瘦,连脸上的光彩都减少了。

# 容光:脸上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青杏园林煮酒香》是宋代晏殊创作的一首词,一说作者为宋代的欧阳修。上片词人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暮春时节“青杏园林著酒香,佳人初试薄罗裳,柳丝无力燕飞忙”的美丽景致,青杏挂枝、酒香飘散、佳人换装、柳燕嬉闹,画面灵动。下片情感急转,“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为谁消瘦减容光”,借由多变天气、自落花朵,引出主人公的闲愁,以轻柔语调倾诉内心感伤,呈现其思春、伤春,在寂寞中消磨时光的心境,情景交融,尽显伤春之意,极具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春题材的词。描绘了暮春园林中青杏初挂、佳人试衣、柳丝燕忙的景致,通过乍雨乍晴、花自飘落等景象,体现了主人公的闲愁烦闷,表达了词人对春光易逝、韶华不再的感伤。

2. 写作手法

白描:上片中“绿杏园林煮酒,红妆春服当垆,柳垂丝,燕归梁”几句,纯用白描手法。没有过多华丽辞藻,简洁勾勒出春日园林里煮酒、美人当垆、柳丝低垂、燕子归梁的画面,直白质朴却生动鲜活,将暮春初夏富有生机的日常景致直观呈现,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春天的蓬勃活力,也为下文情感转折铺垫出轻快的底色。铺垫:上片“青杏园林煮酒香”“佳人初试薄罗裳”“柳丝无力燕飞忙”着力描绘暮春的明快景致,铺陈出喜悦氛围,为下片“闲愁闲闷”的情感流露做准备,使愁绪的出现更具依托。对比:上片轻快春景与下片“花自落”“日偏长”的伤感对比,“喜”与“愁”反差鲜明,凸显词人悲惋之情。拟人:“柳丝无力”赋予柳丝柔弱情态,“花自落”似花自感凋零,借景物拟人化写暮春萧瑟,暗寓闲愁。直抒胸臆:“闲愁闲闷日偏长”“为谁消瘦减容光”直接抒发愁闷与情思,点出因情所困的怅惘。起兴:上片“青杏园林煮酒香”“柳丝无力燕飞忙”以暮春时节园林煮酒、柳丝轻摇、燕子穿梭的景象起兴,自然引出佳人初试罗裳的场景,构建出春日鲜活画面,为后续情感抒发埋下伏笔。

3. 分段赏析

上片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令人愉悦的春景画卷,氛围轻快而明朗。暖春之际,于绿杏繁茂的园林中悠然煮酒,美人卸下厚重冬衣,换上轻薄罗裳,身姿曼妙婀娜。柳丝低垂,随风摇曳,勤劳的燕子穿梭忙碌,这些极具代表性的春日景致跃然眼前,极易触动人心,引发共鸣。单看上片,极易让人错以为这仅是一首春日赞歌,而这恰是词人的巧思所在,他大肆铺陈暮春初夏的美妙,实则是为后续抒情筑牢根基。下片笔锋陡然一转,春意虽在,却被恼人的春雨搅扰,愁绪满溢。暮春时分,天气变幻莫测,晴雨交替,令人心生烦闷,仿若度秒如年。雨中残花飘零,又有谁会在意?直至文末,词意点明,直言满心愁闷皆因情思缱绻。这两句尤为精妙,不直白宣泄情绪,反倒抛出疑问:究竟是为谁憔悴消瘦,以至于容颜黯淡无光?上片的欢愉与下片的哀愁反差强烈,越是前文喜悦,后文的悲伤就越浓烈,将词人内心的悲痛惋惜展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无华,未刻意雕琢词句,却将惜春、伤春的细腻情思展现得入木三分,堪称伤春词里的佳作。从结构布局审视,上下两片对仗极为工整,韵律和谐,诵读起来顺口流畅。特别是收尾那句“为谁消瘦减容光”,与柳永笔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意境相近,皆借身体的消瘦来抒发深沉的眷恋或伤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蛩声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陈允平《香奁体》

猜你喜欢